
八大关蝴蝶楼今起变身博物馆 浓缩青岛电影记忆
2016-04-22 13:29:24 未知
到青岛一定要看八大关,到八大关一定要看老房子。在这一占地70余公顷,区域独立、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隐藏着200余座来自20多个国家的风格迥异的老别墅,而在这些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建筑中,山海关路21号——那幢围裹在石砌院落里、绿柏掩映的砖红色二层小楼,最不容青岛人忘怀——作为1935年首部青岛题材电影《劫后桃花》的重要取景地,这座栖息汇泉湾畔、沐浴海风82年的旧日别墅,修旧如旧、重揭盖头,今日起将重回公众视线。一直以来,人们以片中女主角、中国一代影后的名字为它命名:蝴蝶楼。
记者4月19日提前探秘这座即将正式对外开放的蝴蝶楼,感知青岛与电影神交已久的烟云往昔。
一座470平方米文艺范儿的院落
19日,蝴蝶楼面向大海的院门闭锁,暂时无法体验1935年编剧洪深与影后胡蝶拾阶而上、倚柏听涛之趣,倒是被设置成电影院售票窗口的山海关路21号入口,窗口一侧黑板上“今日上映《劫后桃花》的影片公映信息,让这次探秘一开始就充满妙趣。同样有趣的还有院子中的一处场景,水晶立柱上伫立着的十尊金光闪闪的世界各地电影奖奖杯,一旦参观者握住这些感应式奖杯,对面浮雕壁画上那群媒体人手持的照相机就会闪动并发出快门声,让体验者好似成为焦点的明星。
砖红色墙体匹配白色的门窗、立柱、阳台和转角装饰,让这座连同院落只有470平方米的别墅,更显明快亮丽。据说它出自中国建筑师刘耀辰与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的合璧设计,属于折中主义建筑,也就是不讲求固定法式,只重纯粹形式之美的建筑风。在这样一座不拘一格的现代老建筑中,青岛与电影的故事绵延近百年,同样不拘一格。
1935年,由中国电影的先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把这座颇具“文艺范儿”的别墅作为主要的取景地。《劫后桃花》是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开创了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先河。拿到剧本后,负责拍摄的当时全国最大的电影公司明星公司配备了最强的演职人员,以超出一般影片一倍的摄制预算,将该剧目列为“年度特级巨作”。
一座“青岛与电影”的博物馆
走进一楼展厅,人们在这里能够总揽1936年青岛第一次评选出最具青岛特色的十大景观:“飞阁回澜、琴屿飘灯、穹台窥象、汇滨垂钓、东园花海、会崎松月、湛山清梵……”。自然风光,是众多影视剧选择在青岛拍摄的重要因素,而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也是许多影视作品重要的外景地。从1935年至今,那些以青岛八大关作为背景拍摄的影片也都悉数呈现在展厅的四壁,诉说青岛与电影的渊源。
查阅青岛影视档案史料,从1935年的《劫后桃花》开始,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长影、上影、北影、八一等制片厂,在青岛拍摄的影片达几十部之多。进入21世纪,从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提供的资料看,每年在内地摄制的影视剧中,近三分之一在青岛取过景。仅在八大关,就有近百部影视作品取景。
据说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都是作为小楼主管部门的青岛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其所属的八大关宾馆项目组,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和青岛档案馆等藏馆收集而来的。
同样从国内外搜集到的,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电影器材,如30年代美国斯图尔特—华纳的电影放映机,30年代美国16毫米放映机等等,这间展室特别被布置成当时家庭影院的样子,并有同时代胡蝶主演的电影轮番播放,已能用手机看影视的现代人,坐在美式沙发里,可以静静地体验揣摩那个时代的观影模式。
一楼还专门设置有一面多媒体墙,点击屏幕就能浏览翻阅从1905年直至2015年中国电影百年的标志性影片,也能在“影忆青岛”栏目中浏览到与青岛相关的影片。一幢小楼、一座城和一部中国电影史竟有着如此紧密的关联。
3D全息投影技术还原洪深创作现场
1935年上映的《劫后桃花》是以青岛人的生活为题材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个城市文明发展史标志性段落中的两个标志性人物,都出现在小楼设置的场景中。
在青岛发展的中国电影的先驱洪深,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以“洪深工作室”命名的展室中。借助3D全息投影技术,洪深的身影借助一块透明的幕布,复活呈现,仿佛人正坐在书桌前,时而提笔凝思,时而在桌旁游走冥想,身旁桃花纷纷坠落,暗示作为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剧本的典范《劫后桃花》的创作。参观者在这里能够了解到,1925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1931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都与这个人有关。
作为蝴蝶楼名称的来历,影后胡蝶无疑是小楼场景的绝对主角,如果仔细看,院落里地面上就有各色的蝴蝶灯,进入小楼二层,就仿佛进入了影后胡蝶的私密空间,胡蝶在拍《劫后桃花》时曾经居住的客厅和卧房,悬挂着她的一张星相十足的端坐照片。必须一提的是,这幢小楼初建时的屋主是一位俄罗斯贵族女性。在此,人们不仅能具象俯瞰上百年青岛与中国电影发轫和发展之路,更可身临其境打包明星的爱情与人生故事。
“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这是当年著名作家张恨水对胡蝶的评价。在二楼展厅,胡蝶一生与三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再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生命历程,也将为后人留下诸多感慨。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