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稿】中国抽象绘画群展在伦敦白立方揭幕 阐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2016-07-15 10:59:57 未知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7月15日,聚焦中国抽象绘画模式探索的大型群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在白立方画廊位于伦敦梅森广场的空间内揭幕,共有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参展,包括余友涵、梁铨、苏笑柏、汤国、秦一峰、周力、蒋志、刘文涛和钱佳华的早期和近期创作。
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轨迹有清晰的脉络,源于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兴起,由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等艺术家始创。而在中国,抽象艺术只是当代中国艺术的其中一门,与其他各种风格类型并行不悖,既非与具象艺术对立,亦不是一种独立排他的艺术实践。中国的抽象艺术语言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传统书法美学和老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也是对主流绘画模式的颠覆。对抽象意象的欣赏早已深植于道家思想之中,而书法的线条结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亦可谓最具抽象意味,而且更在某程度上塑造了有关当代抽象艺术的论述。此次展览汇聚九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各自以不同方式令这场丰富的对话更多姿多彩。
蒋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Display 31》
蒋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Display 24》
展览的标题取自蒋志的作品。他将计算机显示屏“系统错误”时因数据故障而产生的破碎损坏图像放大呈现,构成复杂的图案和形状。蒋志游曳于具象和抽象之间,一丝不苟地以手绘方式将显示屏上的图像转绎成画布上生动的构图和色调。
梁铨,“Lotus Pond II”,2016
梁铨指自己以宣纸和水墨创作的混合媒材拼贴为“中国传统山水的抽象图式”。在美国旧金山留学一段时间之后,梁铨对理查德德.迪本科恩的作品产生兴趣,觉得彼此的创作理念相近,都是探讨几何形式、空间关系和“留白”的处理。梁铨从佛学禅宗思想和冥想得到启发,将“虚空”体现在错综复杂的微妙细节之中,实行“以繁驭简”。
刘文涛,《无题》,2015
刘文涛的画作由密集的铅笔线条构成;依据数学原则,轻微调校一行行的直线,使它们交织成紧密有致、光影交错的平面,藉此探索道家中心思想中之虚实二元概念。艺术家于留学美国期间接触到艾格尼.马丁和埃尔斯沃思.凯利的极简主义作品,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
钱佳华,“Afterglow”,2016
钱佳华的构图空间由色块组成,色块的边界和线条微妙地将原本平面化的画面变得立体。她通过线条的运用和色调的变化,令几何块面与色彩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的律动,作品具有可塑性甚至近乎趣味性的严谨,突破当代抽象艺术中常见的二维本质。
秦一峰,“Line Field 562”
秦一峰的单色画与传统中国书法的直行字体布局呼应,画面上一行行垂直的线条,但却一再被迂回的曲线打断。流动的笔触,与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类近姿态抽象的自发性。
苏笑柏以古老中国漆艺创作单色画,体现佛学传统和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念,作品同时带有西方抽象的色彩。苏笑柏于八十年代留学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期间初次接触西方抽象艺术。其绘画作品具有雕塑感,凸起的画面散发着延展的张力,重重的漆彩营造出闪烁的乳白色光芒。
汤国的水墨画植根于古代传统。作品糅合偶然和自主的笔触,利用渐变的色彩和散点透视,营造出后绘画性抽象的意境。
余友涵,“Abstract 2007.12.1”,2007
余友涵《圆》系列中不变的圆形构图是对道家阴阳合一思想的探索,同时也如艺术家所言,“既象征了瞬间,也象征了永恒。”余友涵是中国解放后首个当代艺术运动之一的“85美术新潮”的先锋人物,多年来他不断回归到抽象,对“无与有”作出形而上的探索。
周力,“Enjoyment of Water No.5”,2016
周力的绘画从自然出发,尤其喜爱南中国山峦迭嶂的景致。她以炭笔与水墨造出自由流动的线条,然后迭上白色的圆圈和弧形,形成柔和细致的构图,创造出极其个人的抽象抒情空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
(责任编辑:张天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