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最初的瘦美人

2016-08-11 14:31:16 崔景哲

  据《战国策·墨子》中记载,楚灵王有一个令现代人听来悲愤的审美爱好。《墨子·兼爱中》写道:“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挟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所以满朝文武大臣为了达到极为苗条的身材,每天只吃一顿饭。穿衣服前深吸一口气再狠狠勒上腰带,扶着墙慢慢走出。一年后,满朝因为长期节食而营养不良,个个面有菜色。

  对朝臣的身材要求如此,后宫之惨烈,可想而知。难怪古语中流传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减肥减到丢却了性命,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传说,或者以讹传讹,但一幅出土的战国时期帛画,直观的印证了这个历史上的传言。

  1949年,湖南长沙的陈家大山墓开掘,陈家大山墓属于战国楚文化时期,与历史上记载的楚灵王时期相近。墓中与其他器物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幅帛画——《龙凤仕女图》(又名《夔凤美女图》)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幅仕女图,这幅画作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当时,纸这一物质载体还未发明,人们只能在木版、石版、器物或丝织物上作画。帛是一种白色丝织品,而这幅《龙凤仕女图》帛画经过悠长岁月重见天日之后,呈现出一种棕黄的岁月之美。

  整幅帛画呈长方形,画面主体为一位侧身而立的仕女,据考证,此人为墓室主人。这位女子侧影的特点以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瘦”!不但瘦,而且修长,几乎达到“九头身美女”的标准。如果说这是艺术夸张,并不是准确的生活写照,那么,我们再从女子的服饰上来分析:款式简洁,没有过多繁复修饰,袖子如同当今流行的复古灯笼袖,宽大且夸张,而上身至膝盖部分却是十分修身,裙摆从膝盖处扩散开来,如同一条身姿婀娜的美人鱼。这样的服装只有瘦子才能驾驭好吗,任何微肉或微壮的人穿起,都会呈现出大力水手的既视感!

  盈盈一握的细腰,简单的发髻,立体的五官加上大长腿,千年前的潮流之美,再一次印证了审美与时尚是处于永恒的轮回中这一铁定规律。

  美女墓主双手托起空中的一龙一凤,虬龙攀升,凤鸟昂首,有指引的意味;女子裙裾后方一艘月牙形小船应为“招魂之舟”,这一切组成元素说明,这幅帛画是一幅随墓而葬,引导主人升天的铭旌,也就是所谓的“灵魂之旛”。

  更早于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前,古埃及壁画中也常出现描绘《死亡之书》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死者渡过难关,得到永生。二者不但绘画题材相似,人物造型也有几分雷同之处。日之后,呈现出一种棕黄的岁月之美。

  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未知的领域充满恐惧、向往以及深深的敬畏,并运用人类智慧,留下了古美术史上最初的美。

  看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哦,因为审美始终处于轮回之中,瘦子的时代终将过去,以胖为美的时代就要来临。

(责任编辑:张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