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印象莫奈”将来沪,能否打败“不朽梵高”?
2016-08-26 09:10:35 钟菡
也许不少观众还对2014年在K11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记忆犹新,此外,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也让不少观众觉得新颖独特,接下来要登陆上海的这个展览也许是两者的合一。记者获悉,“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上海站将于9月15日与上海市民见面。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画作之父。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柔美的色彩足以展现自然的静美,虽身为画家,莫奈却用颜料被冠以了“静美画家 光的诗人”称谓。本次大展作为印象派艺术普及展览,将在1500平米的展馆内利用多媒体感映技术展出莫奈400多幅珍贵名作,运用实景与多媒体高科技技术相结合,为观众打造全方位的观展体验。印象主义的起源,印象派艺术的诞生过程以及莫奈最经典的《睡莲》、《日出·印象》、《持阳伞的卡米尔》等作品,都将以高精度的多媒体技术呈现,莫奈的一生将光影般流淌在观众的眼前。
在9大主题馆中,有6个莫奈生平主题展区和3个特别主题展区,并新增互动体验模式。其中,主题展区涵盖莫奈的各个时间:从莫奈的启蒙创作期,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邂逅爱情,继而创立印象派,从被排斥到炙手可热,到最终成就了印象派的传奇。3个特别展区则分别围绕莫奈与卡米尔的爱、莫奈工作室和圣拉扎尔火车站展开。通过多重感官和互动体验来感知印象派大师波折而艰难的艺术探索之路。
在《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上海站筹备过程中,主办方小橙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中国观众的需求和意见反馈,在已顺利落展的成都站与北京站的基础上对展览内容与技术上进行全新升级。此次莫奈多媒体展不仅对灯光、音效以及现场搭建等多个方面上增加更丰富的体验效果外,还在展馆内增设小剧场式场景体验,将“静默的戏剧”这一布展特色推向极致。此外,由海外花艺师打造的莫奈花园则是主办方为观众准备的观展“彩蛋”。
主办方介绍,在莫奈影像展中,运用了3D Mapping技术,装置能够通过分解画中的色彩、轮廓,在全新的三维空间中投射三维立体影像。通过该技术融合精美的实景制作,运用现场烟机营造触手可及的蒸汽朦胧环绕视感,再配合火车鸣笛声般且节奏感紧凑的音乐,让观众仿佛回到100多年前,进入欧洲工业时代初期的法国巴黎,到达圣拉扎尔火车站。科技与实景相结合的呈现,能够让初次接触印象派艺术的观众不再感到沉闷,同时也令有一定艺术基础的观众,犹如亲临当年莫奈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景。
在高清环屏的画面上,观众可看到莫奈的一封封亲笔书信,这是写给他一生挚爱的女人卡米尔的信。这段关于莫奈爱情的微电影整体分为数个小节,按照时间间隔循环播放,观众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观影,在展览中打造另一个小剧场式体验。
在错落绚丽的莫奈花园下,除了观看莫奈微电影外,观众还可以欣赏四周的鲜花和音乐,以及四周布置的卡米尔穿过的定制复刻版礼服裙,去深度的体验莫奈心中用爱谱写的永恒浪漫。
如何看待这样的多媒体映像艺术展?此前,“不朽的梵高”在上海展出收获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有大师之名,无大师之实”,许多人冲着梵高的大名购票,结果一件真迹没有看到。但也有观众表示,展览不仅让梵高的画作活了起来,其一生也借助展览走进了观众的视野,画作与人生相融合,可以更真切地感受梵高。“印象莫奈”在北京、成都展览时,华东师大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远认为,“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针对的是普通观众。“对于想要从原画中体会其要领的专业人士,自然不能从多媒体展览学到画作的精髓,专业人士还是去看原作展览更为有效。”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