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回顾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

2016-11-10 08:34:48 未知

  “像这样济济一堂的场面,恐怕是难以复制了。”策展人David Anfam博士这样形容于2016年9月24日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开幕的抽象表现主义展,这也是英国近60年来关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运动的首个重要回顾大展。这场野心勃勃的展览涵盖了众所周知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姆·德·库宁、阿希尔·戈尔基……展品集绘画、雕塑、摄影于一体,完整、全面地回顾了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

  李·克瑞斯娜 The Eye is the First Circle , 布面油画, 235.6 x 487.4 cm, 1960,私人收藏

  当纽约成为艺术中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法国、英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批欧洲的艺术家纷纷从巴黎、伦敦等地逃到美国,从欧洲而来的艺术家为这片土壤带来了新的艺术观念、技法,间接造成了美国艺术的崛起。“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初用来指代康定斯基等欧洲艺术家用表现派的画笔抽象地绘画。而在1946年,罗伯特·考特斯在为《纽约派》写的一篇评论中,称霍夫曼的作品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这也让这一指代沿用至今。

  其实,在这群欧洲艺术家来到纽约之前,就有很多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在纽约展出,从192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开始,纽约的画家们就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塞尚、梵高、修拉等人的画作。但是欧洲艺术家作品的展出与他们的亲自到来还是有着质的区别,这意味着,欧洲这群艺术家真正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传统带到了纽约。

  克莱福特·斯蒂尔 PH-950,布面油画, 233.7 x 177.8 cm, 1950,丹佛克莱福特·斯蒂尔博物馆

  1942~1950年,曾经在20世纪艺术画廊举办了“批评家的困扰”展览的美国画家,如汉斯·霍夫曼、杰克逊·波洛克、阿希尔·戈尔基与威廉姆·德·库宁、克莱福特·斯蒂尔等其他画家共同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也使得美国艺术首次位居世界前列,这些美国艺术家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或许相较“抽象表现主义”一词,称他们为“纽约画派”更为贴切,因为他们都反对将自己与前几代的抽象艺术家相连,并且标榜自己的作品都来源于一种自身的“内省”。

  威廉姆·德·库宁 Woman II, 瓷釉炭笔油画, 149.9 x 109.3 cm,195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纽约所形成的第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这也在慢慢揭示着,纽约即将取代巴黎—这个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艺术中心,成为当代艺术的霸主。

  如何理解抽象表现主义?

  分裂的碎片、模糊的辨析不清的意象、扭曲的线条、单纯的大色块的呈现……或许每一个初次接触到抽象艺术作品的人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他画的到底是什么?这群艺术家又为什么这么爱使用抽象的表现形式?

  从17~18世纪开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民主等思想的影响和渗透,西方的艺术家们就开始意识到:艺术作品的主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宗教、历史、神话等墨守成规的话题,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这种态度恰恰是现代艺术的开始。而欧洲的艺术家在经历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一系列主义的洗礼后,在作画上也愈发表现得“自私”和随性。

  阿希尔·戈尔基 Water of the Flowery Mill,布面油画, 107.3 x 123.8 cm, 1944,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群“纽约画派”的艺术家们普遍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超现实主义在1920~1930年间风靡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以所谓的“超现实”的梦境、幻觉、想象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在画家的画作中开始大量出现一些奇异的变形与意象。此外,欧洲现代主义又注重形式语言,这些都为纽约画派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美学基础。

  1950年,波洛克在一次采访中说“现在的画家再也不用在外部寻找创作主义”“大多数现代画家的创作都源自一个不同的灵感—他们自身的内在”。除此之外,他们也对神话和古老文明的艺术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德·库宁从苏美尔人像中读出了“他们好像正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德·库宁的女人系列,就可以从那些“女人”的眼神、姿态中找寻到苏美尔雕像中的蛛丝马迹。这些都为我们理解纽约画派一直所标榜的“内省”行为提供了一个窗口。

  朗兹·克兰 Vawdavitch,布面油画, 158.1 x 204.9 cm , 1955,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事实上,纽约画派所有的艺术家都反对那种形式主义的抽象,其实抽象绘画并不是没有主题和内容,它的主题或者很深邃,或者就是在传达一种纯粹的意境。

  以这次展出的弗朗兹·克兰在1955年创作的Vawdavitch为例,黑色浓重的线条在白色的背景下自由挥洒,画面中的黑白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动感。克兰在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疾驰而过的火车,他将这种形象铭记于心,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用画笔捕捉到了这种运动状态下的速度感和团快感。不管克兰本身有没有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克兰的绘画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计白当黑,疏密有致,笔势在行云流转间越显生动,其以少胜多的方式,传达出的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意境和颇具意味的美。

  “这样的划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一直以来,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就被分成两股潮流:“行动绘画”和“色域绘画”。“行动绘画”一词最初由艺评家哈罗德·罗森伯格在他的论文《美国行动绘画画家》(ArtNews,1952.12)中使用,用来指代将行动作为绘画的创作方式,行动派的代表则首推波洛克。

  杰克逊·波洛克《蓝色枝条:第十一号》,布上油画 颜料、亮漆、铝漆和玻璃,212.1x488.9cm,1952,澳洲国立美术馆

  对于波洛克的追随者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在这次展览中,分别从爱荷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借出的大型画作《壁画》和《蓝色枝条:第十一号》第一次呈现在了一个展厅中,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颜料被无意识般洒落的大幅画布。

  马克·罗斯科 No.15,布面油画, 261.6 x 295.9 cm, 1957, 私人收藏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最早用色彩来定义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艺评人,“色域绘画”的画作充满了大量的铺满整个画布的色块,罗斯科是第一个被格林伯格指称的“色域绘画”画家。

  20世纪40年代末,罗斯科开创了他的风格画法,他将色彩柔和的矩形色块对称地堆叠在一起,这些矩形色块边缘柔和、微微发光,它们或轻快或深沉,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至此,罗斯科的创作开始转向了抽象,在他的从艺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这样的“色块画”。而本次呈现的No.15无疑是这样的一幅佳作,它创作于1957年,单纯的深蓝与墨绿的结合,色调低沉而忧郁,在这种纯粹的矩形和颜色的对比之间,产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神秘情感。

  但是,这次的策展人之一,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研究权威DavidAnfam博士解释道,从现在的角度看,以往这样的划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多元和复杂,简单的划分无疑掩盖了联系很多艺术家的深层逻辑,更多时候,他们是从行动和色彩方面一起来思考绘画创作的。因此,我们才需要在21世纪来办这样一个大型的回顾展,让学界和业界来重新直面和审视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遗产和学术思考。

(责任编辑:段维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