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美丽的邂逅

2017-01-19 09:27:11 逸斋

洛神赋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约1800年前(黄初三年,222),风流萧散的曹植自京师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停车饮马之时漫步洛川之畔,邂逅了一位绝妙佳人,那便是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接着发生了一段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终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凄婉恋情。别离之后,回到封地的曹植始终难以忘怀,加之受皇兄曹丕压制,抑郁苦闷之极。所以他仿照战国时楚国宋玉《神女赋》写了篇《洛神赋》(原名《甄妃赋》),把洛神的美丽绝伦、人神之恋的飘渺迷离以及别后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和绵绵的思念都倾注其中。

  曹植用华丽的语词和丰富的想象构筑了美丽的洛神和凄美的爱情,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经典主题,其中绘画史上最让人心醉的无疑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时代“三绝”的画家,且理论与创作兼善。《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早期中国画的经典名作。时至今日,顾恺之真迹都已不存,《洛神赋图》亦然,好在还有几件分藏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等的宋人摹本传世,能让我们一睹风采。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摹全本更是被乾隆皇帝誉为“妙入毫颠”,甚为精彩。是卷为绢本,设色,纵27.1厘米,长572.8厘米。全卷如连环画式将不同场景置于同一卷中,分别绘曹植与洛神相见、相知、相恋、相离的场景。为了具象《洛神赋》,画家调用了早期中国画几乎所有的技巧,从人物眼神、衣纹到山石树木、飞龙翔鱼、仙女神兽,都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可以说是用诗意的表达来还原曹植《洛神赋》的意境。虽是摹本,但线条流畅劲挺,较为忠实地保留了早期绘画的特点,如人山关系、树石特征及装饰性等。

  曹植与洛神的美丽邂逅,在《洛神赋图》中则延伸为文学与绘画的美丽邂逅,这种邂逅也成为中国艺术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卷后赵孟頫行书《洛神赋》,让这一美丽邂逅更加动人。当我们细细品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赵孟頫的书时,你便会不经意间邂逅中国艺术的“洛川之神”。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