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个簃与吴昌硕的师生情谊

2017-01-19 09:31:16 未知

王个簃(左)与吴昌硕

  王个簃(1897-1988)出生于江苏海门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自幼攻读诗书,善书画、篆刻。青少年时代辗转求师,奠定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

  1923年,王个簃27岁,因诸宗元介绍,将诗稿送吴昌硕老人批阅,并于该年8月投吴昌硕门下,拜师学艺。1925年,在同门刘玉庵的帮助下,王个簃被聘为吴昌硕的孙子吴长邺的家庭教师,入住吴家。从此,他与吴昌硕朝夕相处,面临教诲,成为老师众弟子中最幸运的一个。后来他回忆:当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极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找到了一个工作,而且我可以日夜陪伴在昌硕先生身边,听他的教诲了。

  吴昌硕经常喜欢在夜阑人静时,与王个簃交谈,切磋当天创作的想法。王个簃说:“晚上,我总在12点以后睡。不(需要)陪或是陪完了昌硕先生下楼来,我就抓紧时间刻印、画画、写诗或写字,早上早起读书或背古诗。这样一来,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春秋交替,天天如此,累是极累的,但每天有所长进,心里总是很快活的。我和昌硕先生的其他学生相比,算是得天独厚的……”师生之间朝夕相处,王个簃得益遂多。

  王个簃还陪同吴昌硕游历了杭州、塘栖等地。寓西泠印社观乐楼时,吴老指定单独与个簃先生合影一帧,并题款:“手扶藤杖跋山级,个簃从之防我跌。龙泓石像莞尔笑:印不藏锋书腿笔,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吴老有心传授衣钵之心愿。王个簃随师吴昌硕前后五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吴昌硕对这些作品大多予以首肯。

  1927年,吴昌硕与世长辞,终年84岁。王个簃作《哭缶师》长古哀悼,缅怀师恩、师德,师生情谊历大半世纪而不渝。

  王个簃悟得吴昌硕书画篆刻艺术的真谛,继承“重、拙、大”,体现出笔墨酣畅、古朴淳厚的艺术特点。在以后的岁月中,王个簃先生还潜心研究青藤、白阳、八大、石涛等明清大家的作品,取各家之长,用自己的天赋和阅历统驭笔墨,突破前人的藩篱,形成了自己俊逸洒脱的风格。

  他是诗、书、画、印的全才,为当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个簃的艺术,实践了吴昌硕赠他的箴言:“食金石力,养草木心”。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沙孟海先生称他“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下笔开生面,垂名动万年”。王个簃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当代艺术大师,他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在七十余年的漫长艺术求索征途上,尽毕生精力,为我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