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3月11日-3月13日——林钧相水墨艺术展
2017-03-10 11:36:06 未知
展览地点: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3月11日15:30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1日——13日
策划:香港乐祺品牌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艺术中国 中国网 书画圈 水墨中国网
今日头条 央视网 央广网 腾讯 网易 凤凰 搜狐
海外网 中华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快乐的钧相
面对绘画,林钧相心里有某种天然的不可抑制的快乐,并且深沉而持久地绵延着,这很耐人寻味。
2011年他曾来清华美院中国画高研班进修,全班十四个人他给我印象最深。他说起话来像一个哲人,笑起来像个孩子,画画时又像个年轻人。他幽默,浪漫,天真,顽皮,爱静思,尚自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他睡里梦着画,醒来想着画,他着迷绘画的灵魂,应该说也是一幅画,离现实和世人已很远。
他行走在艺术的幻觉和错觉世界中,常用流动的线解构物象,抛弃常人受物象的制约和对物象的描摹,“形”半开半合,“象”流动不定,一切处在过程中。这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他对熟悉世界的微笑和反叛。
他渴望自由的大我和真我,在宇宙的大生命里自由飞翔,在云间与风同游,向未知的世界探索。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形成物象的抽象关系,常常比刻画物象结构更重要,这是他不断解放自己的
形而上思考。
绘画都是艺术家用画笔感悟生命的结果,也是艺术家走进自然心灵深处,照见自己天性的结果,林钧相正走向抽象而无边的艺术世界。
他崇尚庖丁解牛由技入道的境界。庖丁开始满眼是牛,后来眼中全然无牛,只有舞蹈的节奏、韵律和快乐。庖丁以有厚入无间,由有限到无限,从限制到自由,这样的过程,正是林钧相近年来在绘画中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也是他近期感悟到的快乐。他享受这过程,并想保留此过程。
我祝贺他!
刘巨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5年3月12日
老朽溜小狗 水墨
68×68 2015年
有佛处不坐 水墨
68×68 2015年
自得其乐 水墨
68×68 2014年
绝学之道 水墨
68×68 2015年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水墨
68×68 2014年
赠君一枝梅 水墨
60×94 2014年
花草地 水墨
68×134 2010年
红樱桃之二 水墨
97×97 2008年
人蚁系列——翔 水墨
97×97 2008年
◇ 一个画者的梦话
在一些熟人眼里,我是个有“叛逆”思维的人。实际“叛逆”和我无关,
因为我没有“叛逆”的对象。
我惶惑于美术创作的路上。
走在另一个境界里。
这是一个幻觉和错爱的心底世界。这是一个人的孤寂世界,如走在夜里。周围只有宁静,没肮脏,这里是美丽的。
皎洁的月光照亮弯弯的小路,顺着山势,朦胧地绕缠延伸。
落叶松针掩盖山路的不平。
没有人声地吵杂。
没有汽车地喧嚣。
静悄悄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山鸟忽兀飞过,落于冬树的枯枝上。
山垅那边,大片的灰白色,那是坟地中矗立的墓碑。
紫红色的松林里,偶有抖落的黑色松针。
朦胧的小松鼠悄然在枯草里窜过,跃上树杈,飞过细枝,慢悠悠地回头审视。
松林、山路、枯草、墓地……它是一个精灵,这里的故事它都知道。
月夜不该有雾,却偏偏有梦一样的雾。
睡着的人不该有梦,却偏偏一直在梦中。
弯弯的山路上,
我走在雾里,活在梦中。
就这样,我整整走了四十六年。
风,挥手送走遮住月亮的那片云彩。
即无伤感,也无留恋。
我从梦里醒来,已是晚年。
弯弯的山路上,
我留下些许足迹。
审度这些生命痕迹,
没有一丝自豪,
只有无奈和微笑。
2016年于不晚闲居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