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摹缂绘画:“丝绸之路”说丝缂
2017-06-29 09:00:50 陈振濂
宋 缂丝富贵长春
明 缂丝花卉册之茶花水仙
在早期工艺美术分科概念中,除雕刻(玉雕、牙雕、黄杨木雕等)之外,织绣(染织、刺绣、绒绣)也是一个大端。古代人衣食住行,“衣”为大端,于是织绣便成了工艺美术中地道的主打项目。在70年代末的浙江美术学院,就专设工艺美术系,其中有陶瓷、染织、广告设计三大类;而后来设立的"染织系"就演化成为今天的服装设计系。我过去的印象中,美院油画系多猛男,而染织系多美女,每逢周末学校开派对,这两个系常常是互通有无,成就了不少恋爱佳话。
早期丝织发展简史
织绣关乎今天最热门的“丝绸之路”。中国古来就有丝国之称。养蚕、缫丝、织绸、刺绣,那在上古文明中,铁定是中国的专利。伸延为编织工艺,又为缂丝工艺。据说在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距今近两万年之久,但已经发现有骨针一枚,推测应该已经有简单的鏠制手艺,但当时尚未有丝绸,材料应该是兽皮、草木之类,或为棚顶墙篱,或为简单的围裙衣物。吾浙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又河南荥阳青台村遗址距今5500年,其中都发现了大批早期的丝麻织物。有残绢片、麻布片、麻纤维织物和平纹纱或绞轻纱或者葛布纤维残织片。据专家们认为,葛布生产盛于春秋战国,其后因为葛的种植对土壤气候要求甚高又产量低加工难,才逐渐为大麻、苎麻替代;其后又在隋唐时期被更细腻爽挺凉快的棉布取代,延至今日。西汉时期丝织技术已十分成熟。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或衣物,就有200多件。绢、缣、纱;还有绞经组织的素罗、花罗,还有斜纹如绮、绵等。“绸”在西汉被称为“帛”,是用丝纺或平纹丝编织成形者。
“丝”、“绸”并称,自汉代始。张骞出使西域,自长安到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再到地中海诸国,号为“丝绸之路”,正足为这样丰厚的历史积累和蚕丝织造技艺飞速发展的写照。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诸物中,最著名的是“帛书”。它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早期的存世墨迹作品之一。此外,一号墓出土的“素纱禅”,是现存最早、最轻薄的单衣,薄如蝉翼,轻如烟雾。汉代丝织水平之高,于此足见一斑。而在新疆尉犁县罗布卓尔孔雀河北古墓中出土有西汉方形绸帕,证明在西汉时期,丝绸织品已成为上层社会的奢侈而华贵的用品。
“摹缂绘画”的高峰
唐宋时代,丝绸技艺大发展,当时丝织品作为赏赐、税收、外贸等的主要物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宋代朝廷六部中工部有一“少府监”,设有文绣院、内染院、裁造院、绫锦院,负责织锦、刺绣、缂丝的宫廷工艺技术研究和发展。除了传统的实用衣裳之外,还开始出现了观赏性丝织。它的特征是,以书画为底本,模仿书画原作的笔墨造型与色彩;又借鉴文人画的轴、卷、册形式,所谓“以针代笔”、“以线作墨”。据文献记载,在北宋崇宁年间(1102一1106)曾设绣画局,集绣工300人之多,从事书画丝织刺绣,形成宋代院体画的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题材,并创造出套针、搂针、戗针、缠针、滚针、接针、铺针等各种基础针法;和钉线、网绣、打籽、平金、戳纱等等特异针法。除此之外,北宋缂丝更有长足进展。缂丝是一种费时费力的珍贵工艺,在少量缂丝衣衾之外,还有以织锦作书画卷轴包首。民国朱启钤有云:“宋人缂丝所取为粉本者,皆当时极负时名之品。其中有唐之范长寿,宋之崔白、赵昌、黄居宷诸作”,都是中国花鸟画大家。宋代缂丝代表作有《月季鹌鹑图轴》《梅竹鹦鹉图》,多取工笔细腻的院画风格,号为“摹缂绘画”,堪称极品。
缂丝的普及
其后元代缂丝,就不及宋人,明代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称“(元人)以其用线粗肥,落针不密,且人物花鸟用墨描眉目,不若宋人以绒绣眉,瞻眺生动”。站在明代文人讲求风雅生活品位立场上看宋元两代不同的缂丝风格,自然会生出这样的感叹来。但我们更注意到高濂谈及的“用墨描眉目”的做法,这应该是“以绒绣眉”技巧的简易版吧?相比之下,当然是绣贵重而画简便,故高氏重绣不重画。
明代文献中又有缂丝“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之论。至清代,先有苏州、杭州、南京三大丝织工艺中心;又有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以及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更有乾隆时代大量用缂丝锦绣制作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官服锦袍乃至屏风椅背等室内陈设品。更重要的是,清代皇帝龙袍、亲王服和明清两代官服中“补子”中,大量以丝、绵为之,用途十分广泛。如文官官服中品级为九:1鹤、2锦鸡、3孔雀、4鸳鸯、5白鹇、6鹭鸶、7?鶒、8鹌鹑、9练雀。武官序列则以九级八类为序:1麒麟、2狮、3豹、4虎、5熊罴、6彪、7犀牛、8犀牛、9海马。皆为缂丝绣成。又国势衰颓而国门洞开,竟有清末近代沈寿以刺绣“耶稣像”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中国刺绣在国际上赢得了无上声誉,这样的皇皇业绩,也是不可不提的。
谈到缂丝织锦作为古文物的收藏史,故宫博物院中专门从事内府收藏缂丝织品古文物的头号鉴定专家,当推朱家溍。他是故宫最大的杂项专家,举凡书画碑帖、珐琅彩瓷器、漆、木、图书、古砚、古建筑,皆能立辨真伪,一言九鼎。而他对缂丝织品的研究,因为酷嗜戏曲兼及戏服,论眼光之准,无人能出其后。目下书肆有朱家溍著《故宫退食录》等著述,其中就有大篇幅谈缂丝织品的文章,读者可以参看。因朱家溍为吾浙萧山大族,诚属浙江文化骄傲所在,故特为点出之。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