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我之境——读王晓山水画创作

2017-09-20 14:12:45 崔晓蕾

  从魏晋山水诗兴起,中国文人开始从个体生命角度体验宇宙天地的永恒。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后世文人留下了隐逸归田的生活憧憬,山水草木皆被赋予了真意深情,是一种平淡状态下的山水意境。至元代,山水画更成为表现文人精神的专利,追求“逸”的境界,山水画领域中对意境的追求成为新的标准,并为后世尊为最高准则。

  读王晓的山水画,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似乎拾阶而上,就是画中人了。他的山水画面,给观者留出了可居可游的空间,这几乎成了他山水画中的专属符号。王晓的性格似乎天然具有一种文人气质。这种气质,是否更便于他向着文人逸气的山水画精神迈进呢?

  荆浩在《笔法记》中有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品读王晓山水画,可谓深得山水笔法。

  王晓的作品中,画面的近景,均以水来贯穿,水是画面的血脉,以水引导观者视线的游走,水在这里既是画面的脉络,也是画家心灵洗涤后的澄澈状态,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情逸致。

  逐水而居,是画面视线的归宿,似乎也隐藏了画家心灵中归园田居的渴望,“晋人顾恺之必构层楼以为画所,此真古之达士!”亭榭楼宇的存在,让我隐隐感觉到画家的某种精神诉求,他所表现的山水画面,不正是他自己的一种“在场”状态吗?他以水为视线的脉络,以亭榭为视线的归宿,引导观者进入他的“有我之境”,观者似乎受到了画家的邀请,漫步于画家所营造的桃源仙境,这种观者与画家的互动,显然是画家早已营造好的。

  在今天“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的时候,尽情感受这天地大美,尽情书写这份胸中逸气。我们是否也能在垂垂老矣之时,如宗炳般目视自己的山水画,“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