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精美青铜器的遗失

2018-02-21 15:27:24 未知

  

  精美的青铜器饕餮纹袋足斝(音“假Jiǎ” ,早已遗失到了国外,现收藏于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

  青铜斝,盛酒行裸礼之器,也可兼作温酒之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有:“秋尝,冬蒸,裸用斝彝黄彝”。另据《礼记》等古书记载,它的用途是行裸礼,将酒浇在地上,用于祭奠。“斝”字与“散”的形体接近,故古书中常将斝讹误成散。

  从器型上看,斝与喝酒用的青铜爵较为相似。它也有杯、扳、三足、双柱,但不同之处是器口沿宽大,没有流和尾。由于体形较大和广口可知其不是饮酒器。

  斝自商代早期出现后,在整个商代比较盛行,并常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它与爵、角等酒器一样,到了西周早期锐减,以后逐渐消失了。在文物的鉴别中可以参照青铜爵的演变脉络去把握它。

  商代早期的青铜斝,制作较粗糙,器壁薄,双柱小而不发达,颈部所饰的乳钉纹很不规范。形制与同期的爵特别接近,以平底为主,也出了袋足斝。颈部和腹部饰有饕餮纹。中期变化是器底微向下鼓出,向圆底发展,而平底少见,它与当时的爵变化发展是一致的。腹部不像早期那样鼓出,显得整体由矮胖向高瘦发展,器壁厚实,双柱发达,三足粗壮,给人以厚重、稳定的印象,突出特点是扳有兽头。

  商代晚期,斝的底部又有发展,近似圜底,不同的是颈腹分段不太显著,腹下的三足有所增高,使整体更显瘦长,外观更显精致、美观。特点是扳上的兽头装饰,颈腹及双柱有纹饰,更显富丽堂皇。从形制、纹饰上来说,有不少称得上青铜器中的精品。另外,这时期又出现了袋足斝,它不同于以前出现的袋足斝,颈部很短,颈以下鼓出三袋足,与鬲很相像,而三足侧是柱足。这在当时是受了鼎、鬲等器足的影响。

  商代后期的饕餮纹袋足斝,高39.5厘米,相传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这件铜斝,侈口,在口沿上饰有一对伞形柱,器的扳上饰有殷墟文化晚期所流行的兽首,兽首顶和扳下有扉棱。腹下分档,三袋足,形式很像分档鼎或鬲的形式。

  该器的装饰纹饰非常的精美,二柱的表面上均饰有蕉叶纹和饕餮纹。口沿下饰有云纹及饕餮纹带。袋足下部饰有人字纹,上部饰有饕餮纹。器的三足根部细长,近似锥形。

  此器装饰纹饰精美,饕餐纹有些特殊,口沿上两柱雕饰的饕饕纹是倒置的。过去一般认为倒置纹饰意味着器物可倒置使用,但从此器看,并非如此。

  铜斝造型很具特色,上部结构以直线为主,使其显示出了劲健有力。下部结构以曲线弧线为主,更显其圆润优雅,纹饰凹凸起伏,间以浮雕装饰器身,纹饰的繁缛精美,是商代后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珍品。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