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5年4期:近年皇帝玺印拍卖综述(下)

2005-07-06 17:21:40 郭福祥

  图一:华辰 康熙帝御用对印  同样是皇帝的御用玺印,有的特征明显,一望便知,而有的则很难辨识。干隆皇帝的“胸中常养十分春”玺就属于后者。此玺以前曾出现于拍卖会,由于图录中只见印形,未发表印文,故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今发现原是一方干隆皇帝早年的御用玺印,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此玺为寿山石质地,印顶随形浮雕双螭,印文为阳文篆书“胸中常养十分春”七字,《干隆宝薮》着录。其印文文辞雅驯,显示出皇子弘历平和的心态。其印材选用上好的寿山石,色呈米黄,间有白色斑纹及浅褐色筋络,温润凝腻,极似黄芙蓉。由于材质甚佳,故只在顶部雕双螭衔环,螭身遒健,须发飘逸,为典型的早期寿山石雕刻风格。此玺的另一特别之处是在印上刻有制钮者的名款,这在清代皇帝玺印中是非常少见的。按照惯例,服务于宫廷的御用工匠承做活计,很少有在作品上署名镌款的,而这方玺印却有“尔矩作”隶书款,这说明其钮雕非宫内工匠所为。“尔矩”是莆田人黄毂的字或号,黄毂其人的具体情况现在已不甚清楚,从此印可知他生活在康熙、雍正时期,善雕印钮,水平很高,与当时的社会高层有过接触,这为研究清代皇帝玺印的制作情况增添了新资料。  而另一方“文皇后”玉宝同样更是难得一见。此宝为一方残损之印,仅余原物的二分之一强,断裂处已经变酥变白,其余部分也有细微的裂纹,很明显经过火烧。宝为青玉质地,盘龙钮,龙头完好,微微上扬,双目前视,龙身微拱,两腿用力支撑着身体,给人以威猛之感。从现存的部分可以看出,此宝龙钮雕刻细腻,打磨光洁,显示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印文为阳文玉箸篆,布局严谨规范,每行四字,现仅存“天齐圣文皇后宝”七字。从龙钮风格、印文内容可以判定这是一方明代皇后的印章,且是一方皇后的谥宝。其中的“文皇后”三字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此宝的受谥人是明代永乐皇帝的皇后。永乐皇帝的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永乐五年(1407)薨逝,尊谥为“仁孝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上尊谥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明史》卷113)。将史书记载的文皇后谥号与此文皇后玉宝印文相比,除现存的七字完全相同外,其余不完整的各字如“明”、“庄”、“配”等也一一相合。另外,将此玉宝与定陵出土的明代香宝对比,无论是印钮形式风格,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十分相似,如出一辙,可以确定此文皇后玉宝为明代存放于太庙之中的玉谥宝,是明代十分重要的典章文物。从清代干隆时期开始,人们便一直认为明代帝后的玉谥宝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这方文皇后谥宝几百年后重现于世,实在令人庆幸。尽管此宝残损,但作为目前所见唯一的明代太庙尊藏的谥宝,其价值却不言而喻。  集中拍卖如此高规格的帝后玺印确实不多见,感兴趣的买家自然也就跃跃欲试。最终“纪恩堂”宝以14,062,400港元成交,同时再一次刷新了单枚中国印章拍卖的世界纪录。“胸中常养十分春”玺也以1,910,400港元成交。尤其是明代的文皇后谥宝买家争夺更是激烈,以3,534,400港元成交,竟比原估价50至70万港元翻了好几倍。  帝后御用玺印在2004年的拍卖场上可谓叱咤风云,根据台湾《艺术新闻》和《拍卖年鉴》的最新统计,前述2004年拍卖的五件皇室御用玺印中就有四件进入当年的中国艺术拍卖十大天价中“文房清供”类的排行榜,表明收藏界对皇帝玺印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购藏的强劲势头。  我们还注意到,受皇帝玺印拍卖行情的影响,与清宫有关的印章或与皇帝玺印有关系的文物也同样受到关注,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如2003年10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的寿山石雕九螭钮“諴亲王宝”,印主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允秘,生于康熙五十五年,雍正十一年与干隆帝一起晋封为亲王,雍正帝为此特发布谕旨说:“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见增长,朕心嘉悦,封为諴亲王。”干隆时期,允秘一直担任宫中要职,干隆三十八年薨逝。此宝质地、钮雕、边饰都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嘉庆御笔之宝”极为相似,属于同一时期所制作,为早期寿山石雕作品。尽管不是皇帝玺印,亦以1,049,350港元不菲的价格成交。又如2004年4月25日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的以660,000港元成交的黄玉“诚斋”“普福”对印,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此对印章原配紫檀木印盒,盒顶刻“恩留遗泽”四字,盒四周刻填金书长篇题记,详述此对印流传之经过。题记作者名祥兆,为对印的持有者,当时是供职于清宫内务府的一名级别不高的官吏。题记使我们知道,对印原是祥兆父亲的闲章,不知是什么原因,干隆三十三年(1768)连同其家财一起被抄没入宫,存储于内库中。干隆五十年(1785)干隆帝检视内府所藏珍宝,将其中的一部分分赐给诸皇子,此对印便赐给了质郡王永瑢。作为当时的总管内务府大臣,永瑢对祥兆父亲的生平相当了解,与祥兆也很熟悉,知道对印为祥兆父亲的遗物,便物归原主,将其赐还给了祥兆。祥兆没有想到被抄没二十多年的故物居然还能再见,对永瑢真是感激不尽。题记表达了祥兆的这种感激之情和把对印作为传家至宝世袭谨藏的情况。本来是一对普通的私人印章,却因见证了当朝皇帝干隆父子与祥兆父子的因缘而使人感觉到宫廷冷峻的背后浓浓的人情味道,抚玩之余感慨油生。再如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的《康熙宝薮》共收录康熙宝玺119方,其前后夹板用褐地黄万字纹锦装裱,前夹板中间留出石青色地长方形牙口,内嵌四条螭龙,螭龙中间嵌“宝薮”二字。内芯为宣纸装裱成的册页形式,每开依据所钤宝玺的大小钤盖数量不同的康熙御宝,大的每开两方、三方,小的每开六方、九方,整个宝薮在钤盖之前经过精心筹度,基本按照其重要程度并适当参考大小安排宝玺的前后次序,印文端正规矩,不偏不斜。宝薮中收录的所有印文都是用原印直接钤盖上去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加之又是清宫原装原裱,印文钤盖清晰,品相极佳,故更显珍贵。是鉴定康熙御用宝玺真伪、康熙御笔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和研究康熙帝思想的重要资料。以4,542,400港元成交,同样进入了2004年中国艺术拍卖文房清供类拍卖十大天价排行榜。  回顾近几年来皇帝玺印拍卖的状况,成交记录神奇般的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改写,皇帝玺印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上耀眼的亮点,令人刮目相看。  皇帝玺印热原因解析  最近几年皇帝玺印热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与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皇帝玺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发表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皇帝玺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御玺”,若从秦始皇“乘舆六玺”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以来,御玺作为皇权和国家的象征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恐怕谁都朦胧知道御玺的价值和重要。但真要对一件具体的皇帝玺印的价值进行评定,又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这一方面是由于皇帝宝玺一直深藏于皇宫大内,世人难以目睹,历史文献的记载又较简略。只有皇帝常用的国宝在官修的会典、实录、宫史中略有论述,而大量的皇帝御用闲章,即使是官修正史也不述及,仅在皇宫收藏的古代书画、典籍及皇帝诗词御笔中还能见到其使用的印怂,但终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相关研究的缺乏也使人们无法对具体个案作出准确的判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皇帝宝玺的研究基本没有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之内,印学界研究的或者是古玺文字,或者是艺术性极高的流派篆刻,有关皇帝宝玺的论着少之又少。难见实物,少有记载,有的只是长久萦绕于人们脑海中的关于皇帝御玺的一个个神奇的传说,终究与历史的真实相去甚远。  这种情况最近十几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相关著述的出版使对皇帝玺印的研究逐步趋于系统和深入。1996年,故宫博物院从馆藏的数千方帝后宝玺中遴选出数百方具有代表性的宝玺,编辑成《明清帝后宝玺》大型图录,大大推进了帝后宝玺的研究,受到海内外的重视。2003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又出版了笔者的《明清帝后玺印》,全书十五万字,在前一图录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实物和档案,比较全面系统地对皇帝玺印的制作、使用、背景、文化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使人们对帝后宝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将皇帝玺印的真实历史面目比较客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皇帝玺印作为重要宫廷历史文物的诸多价值得以彰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皇帝的御用之物,皇帝宝玺制作时多由皇帝下旨,由宫廷内专门为皇帝服务拥有精湛技艺的御用工匠完成,一般要经过选料、雕钮、选择印文、书篆、呈皇帝御览、修改、刻制、磨光、进呈等程序,要求严格,做工精细,美材良工,极具皇家雍容华贵之特色,是研究宫廷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二是宝玺的玺文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由皇帝亲自审定批准。正如干隆皇帝所说:“夫天子宸章,择言镌玺,以示自警,正也。”这些玺文或出自被封建帝王奉为天条的儒家经典,或出自历代诗文中的名篇佳句,或出自皇帝自己所作的诗文,都有感而发,与皇帝当时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密切关系。真实地反映了皇帝们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三是自秦汉以后,历朝都制订了自己的官印制度,加之社会风尚的变迁,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印章制度。由于皇帝宝玺牵涉到宝制、用印制度、公文发布等问题,是研究宫廷典章制度的重要实物见证,对我们认识历代典章制度的嬗变、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皇帝玺印不论从种类、质地、印文,还是用途、刻制、装潢,无不体现出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到重要的历史典制,小到帝后一言一行,在方寸的玺印中多有体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以上这些研究,都受到了古代艺术品投资者们的密切关注。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对每个具体的皇帝宝玺的真伪、价值作出判断。另外,皇帝玺印除具有以上诸多价值之外,还因为皇帝玺印与其它种类的宫廷遗物相比数量本来就极少,可谓凤毛麟角,而如此少的皇帝玺印绝大部分又都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中,民间绝少见到,物以稀为贵,故一有出现便极为引人注目。另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皇帝玺印具有特别的意义,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会得到天下。虽然今天这样的观念已经不复存在,但神秘的皇帝玺印仍具有无穷的魅力。如果以现代鉴赏界通用的评判藏品高下的真、精、新、稀标准来衡量的话,皇帝玺印无疑也是当之无愧的。所有这些,决定了皇帝玺印必将成为艺术品市场中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  通观近几年来皇帝玺印的拍卖,价格不断上扬,记录不断被更新,这背后固然与收藏界近年兴起的“皇帝热”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由皇帝玺印本身所具有的品味高、制作精、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代表性等特点决定的。  结语  综观近几年来的皇帝玺印拍卖,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尽管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皆有制作,但遗存者却寥寥无几,其中只有明清两朝的帝玺遗存较多。特别是清代帝玺基本上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只有一小部分因历史原因散失民间和海外。因此,现在拍卖场上出现的皇帝玺印基本上都是清代皇帝的印玺。其二是由于皇帝玺印的特殊性,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外国人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因此皇帝玺印的买家,基本上是能够对帝玺有较好把握和理解的华人收藏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