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5年7期:德国纳高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四百七十八万人民币成交

2005-07-15 14:26:17 未知

本地收藏市场呈现萎缩趋势,纳高面临调整拍品策略

  自从2003年5月,德国纳高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成为继佳士得、苏富比之外,认知度最高的外国拍卖公司之一,可说是市场拓展的成功范例。这其中,当然有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而纳高本身做足服务的功夫,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次春季纳高亚洲艺术拍卖共有四本图录,三千一百多件(套)拍品(其中一本图录是697件韩国和日本古董),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抱怨」图录太厚了。这套图录,《CANS艺术新闻》伦敦特派收到的是德英双语版,而所有中国大陆买家收到的,则是配有汉语拍品描述的版本。  与去年秋拍一样,香港仍然设有一个分会场,由本地拍卖官担任同声传译,将斯图加特这边纳高CEO、拍卖官Uwe Jourdan的主持翻译出来,以方便不能抽身亲自到斯图加特的买家,可以同步竞拍。虽然这一举措导致斯图加特的现场节奏有些缓慢,但是买家的热情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6月6日上午,三位欧洲重要收藏家的「八十八件清代瓷器」专场开拍。拍品第1号,一对估价为4,000-6,000欧元的雍正款〈五彩龙凤碗〉,便以超出估价四倍的16,000欧元落锤,加上33%的佣金,成交价为21,280欧元。开了个好彩之后,拍卖一路顺利进行。拍品25号,「御赐纯一堂」款〈五彩碗〉,以39,900欧元成交。拍品28号,估价9,000-12,000欧元的〈粉彩荷花鸳鸯碗〉,以超过估价三倍多的43,890欧元成交。拍品80号,一件估价仅1,900-2,500欧元的仿康熙款18至19世纪〈青花釉里红岁寒三友盘〉,经过激烈的竞拍,最后以34,500欧元成交;拍品101号,「洪宪御制」款〈陶渊明诗文瓶〉,绘制细腻精良,最后以超出底价十倍的18,620欧元成交。  下午的「88件文人书房」专场中的笔筒部分,几乎是中国行家之间的争夺战。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行家与在香港分会场的行家互不相让。成交价超出底价的三五倍已属寻常。拍品178号,即文房专场的第二件拍品,一只高11厘米,直径15厘米的〈渔乐图竹雕笔筒〉,即从估价1,200-1,800欧元,一路顶到11,000欧元才落锤。拍品第180号,一件高17厘米、直径14.3厘米〈减地高浮雕「西园雅集」竹雕笔筒〉,来自重要德国私人收藏,1985年购于P.C.Lu & Sons,并于当年十二月号〈Orientations〉发表。这件笔筒估价仅4,000-6,000欧元,起拍后价钱却一路攀升,争夺在来自台湾与香港的两位行家之间进行,最后由持560号牌的台湾行家标得,落锤价28,000欧元,加佣金后成交价高达37,240欧元。而拍品192号,一件高36.5厘米、约18世纪的〈竹雕寿星〉,来自欧洲重要私人收藏,估价仅为2,500-4,500欧元,在两位香港行家的互不相让之下,价格飞快升至33,000欧元落锤,成交价达43,890欧元,几乎是估价上限的十倍。紧接着,拍品195号,一件高仅11厘米、直径仅5厘米的小巧〈竹雕笔筒〉,筒身密密精刻兰亭序,干隆壬子(1792年)「云樵山人制」款,1987年香港苏富比卖出,估价为2,500至3,500欧元,亚洲部主管Michael Trautmann与其助手Julia各有一电话买家,参与竞拍,此件最终以36,000欧元落锤,成交价为47,880欧元。  该专场另外一个意外是拍品220号,明戴进(款),〈真武大帝〉,从15,000欧元起拍,成交价为79,800欧元,折合人民币近80万元。往往出现超过估价太多倍的情况时,跟《CANS艺术新闻》熟悉的行家就会开玩笑说,「再举就成烈士了」。话虽如此,场上却似乎没有人惧怕当烈士。「高价买,是因为可以更高价卖出」,行家如是说。  午饭过后,纳高封面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盘〉终于登场。竞标在香港、美国、伦敦、新加坡几位电话买家之间进行,最终以36万欧元落锤,归于新加坡收藏家之手,加上佣金,最后成交价为478,800欧元,位列纳高亚洲艺术十大高价拍品排行榜亚军位置。对于这一结果,亚洲部主管Michael表示,是在预料范围之内的。最初虽然大家都很期望这件能够拍过百万,器沿一处小磕,是令不少买家犹豫的原因,开拍前多数意见都估计这件可能落在30到40万欧元。但总的来说,这个价钱是令人满意的。  斯图加特的拍卖场,在买家构成上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在这个拍卖场,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绝对的主角,占三分之二,而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则是少数民族。中国买家的构成,除了大陆、港台买家之外,来自德国本地和丹麦、法国等欧洲其它地方的中国人。当然,可以预期,在科隆、巴黎、伦敦的拍卖场上,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纳高亚洲部主管Michael Trautmann已经留意到这个现象,以及它对于纳高的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Michael说,公司中国战略的成功,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拍卖成交价不断翻新,卖家送件都很积极,征集工作很容易做。但是所有的好东西都去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欧洲的买家已经承受不了这么高的价钱。Michael指着刚刚走过去的一对德国夫妇告诉笔者,这对富有的德国收藏家,十五年来一直收藏中国书画、瓷器。可是这两三年间,他们很少标到心爱的拍品。两三年前还是八千欧元即可标到的一幅画,今天的价钱是一万五千欧元,这种非正常价格增长,令做事严谨认真的德国收藏家,举不起手中的号牌。  作为一家具有83年历史的德国拍卖公司,如果失去德国本地的客人,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不值得庆祝。更何况,Michael还担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也许十年后,纳高有可能征集不到官窑器上拍,因为德国收藏家手里已经没有了。那么,纳高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挽回流失中的本地藏家呢?Michael说,「我们可能会考虑适当调整拍品,多拍一些非中国品味的东西,比如,高古瓷。」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联想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遭遇,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曾经长期霸占世界乒坛霸主地位,各种世界级大赛中,中国队囊括全部金牌已经不能令人激动,相反,某一国手偶尔失利仿佛才能让球赛好看起来。「不陪中国队玩了」的怨声载道,以至最后世界乒联不得不采取小球换大球等改变游戏规则的措施,以燃起各国对于参赛的热情。全球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从中国乒乓球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