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5期:华辰中国画精品拍卖
2005-08-10 15:35:00 邵大箴
图一:郑力《锦毖年华谁与度》镜心 图二:周京新《梁山三圣图》镜心 在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近十多年来中国画发展的趋势比较健康,前进的步伐比较稳健,艺术家们的思想相当活跃,各种观念和理论的碰撞、交锋所迸发出来的火花,给中国画坛增添了光彩,也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当然,最能显示中国画勃勃生机的是众多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不同的师承,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生动地反映在不同样式和风格的作品中。用“绚丽多彩”形容当前中国画的面貌,并不过分。不过,在林林总总的形式风格中,我们还是不难看到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它与上个世纪中国画的历史几乎一脉相承。 20世纪中国水墨画衍变的历程清楚地显示出其变革的主要途径不外乎是以古开今和中西融合。前者是在发掘包括文人水墨在内的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文人画面向生活、面向现实,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而中西融合,则是从西方艺术中吸取造型观念和手法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借西润中”。在这方面,前50年主要吸纳西方古典写实手法,用来补充文人画忽视造型的不足。后50年来不少画家转向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绘画语言,把新的表现、象征、抽象手法运用到水墨中来,以开辟新的表现途径。 传统水墨画在现代社会面临的革新任务,以及它在与西方艺术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遇到的课题,不得不使我们严肃地进行思考,如何认识和处理绘画语言的普遍性与民族的差异性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问题。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传统水墨画,以写意为其主要美学追求,有与其他绘画形式(如西方古典油画)不同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它也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它同样是通过点、线、面造型形成的视觉效果去感动观众,予人们以审美感受,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其他画种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表现手段上,它又有异同于其他画种的鲜明特色,它以笔墨的趣味和格调为其主要的评品标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统的文人水墨画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进行某种变革。这给立志献身于水墨艺术的人以大显身手的机会。20世纪的许多水墨大师,不论是选择“以古开今”道路,还是选择“中西融合”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带着这样的思考,在画坛上拼搏和施展自己才能的。实践证明,这两种选择都是中国画进一步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艺术家们的责任。上个世纪围绕中国画问题的争论,今天虽然还在继续,但是历史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似乎表明这样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不同形式的中国画的创作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民族性,两者缺一不可,而且两者并不对立可完全统一。采用传统的语言旨在出新,旨在于古老的形式中注入新的活力。所谓融合中西,目的是吸收西法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融西法于中国画以增强中国画的表现力,增加中国画的高度,而不是相反。有些学者主张,在中西融合中应该坚持以中为主,强调中国画的主体性格,而不要在融合中失掉中国画的特色,是很有道理的。当然,中国画的民族特色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固然有相对稳定的观念和形态,但又不是绝对固定和一成不变的。就中国画来说,我们有文人画出现以前的传统,也有元明清文人画的传统,还有20世纪以来的新传统。总之,只要中国画坚持面对现实、扎根传统、走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道路,就一定有光辉的前程。 评品艺术创作,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画面上似乎看不见、摸不着的绘画语言的情趣和格调。在绘画作品中,格调无所不在,中西绘画概莫能外。中国画的格调显现在各个方面,但最突出的是体现在笔墨上。画家的情绪、心境、视野、心胸,甚至人格,莫不流露在笔墨语言之中。表面上看,笔墨是一种手段,犹如一切绘画手段一样,有双重作用,即造型、造境和写意、传情,而造型与写意这两重作用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细细体味,笔墨在中国画中,担负着更多的写意和审美功能。这是由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体系所决定了的。可以这样说,凡是被称作“中国画”的,“以古开今”的自不同说,即使“中西融合”类型的,也不可能离开笔墨,只是根据新的造型和审美的需要,笔墨有了变化,有了新的形态。这一点固然说明笔墨的无穷魅力,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强调笔墨的中国画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画面临种种挑战,走过了坎坷的路程。时至今日,对它的挑战并未停止。当前出现的“水墨艺术”与“水墨画”之争,是它面临的新挑战。有一种意见认为,水墨画停留在用水墨手段在平面上绘制,己经落伍于时代,己经不可能有任何新的作为。今天应该将水墨从平面创作、从“画”中解放出来,做所谓立体的“水墨艺术”。这几年,许多“观念水墨”、“水墨装置”、“水墨行为”应运而生。我以为,水墨作为媒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有广泛的可能性。对一些年轻人正在做的带有实验性的水墨,只要是真诚的、健康的,我们应该采取欢迎的态度。但是,以为平面的水墨画因此就应该被淘汰,就不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看法未免失之于偏颇和武断。应该看到,水墨画这一在平面上的创造,充满了人的智慧和灵性,它的可能性并未被前人穷尽,它还有发展的新空间。它是无法为其它手段所替代的。在推动水墨画发展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满怀信心。 上面这些话是为华辰拍卖公司拟举办名为“画苑新韵”的“首届‘跨世纪’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撰写的,这一专场将邀请国内数十位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示自己的作品。选择这些艺术家的标准不仅在于他们的名声,而主要着眼于他们艺术创造的成就,着眼于与他们探索中包含的学术性,着眼于中国画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形式风格多样化的思考。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能驰骋画坛,获得大众的认可,是因为他们坚信中国画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和他们执着于中国画现代语言的探索,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在“跨世纪”的这一画家群中,有经历不同的老中青三代人。充满朝气的青年艺术家的崛起,表明传统中国画后继有人。从这个角度说,参加“专场”的这些画家的作品,不仅生动地反映出当代中国画异彩纷呈的面貌,也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预示。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