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华翰海改制意味着什么?
2005-12-08 16:49:28 马继东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大大小小有30家左右,其中近80%的公司已按照新文物法的规定要求完成改制。没有完成改制的公司未来如何抉择?已经完成改制的公司是否执行彻底?这是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关键。 ——笔者 上海敬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01年6月23日下午2点,随着敬华瓷器工艺品专场开槌那重重的一击,吸引了众多艺术品投资人士关切和好奇的目光,在昔日全国半壁江山、彼时举步维艰的上海拍卖市场上,敬华将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两天后,敬华以5400余万元的总成交额,一跃坐上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榜首的位置,其强势姿态亦令很多当时已将投资重心移至北京的投资人又一次对上海拾回了信心。 转眼间,3年过去了,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黄埔江畔。尽管此时上海的艺术品市场仍难与国际金融大都市的地位相符,但已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朵云轩已走出了当年的阴影,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朝着“龙头老大”的位置大踏步迈进;上海国际、东方国际则强势不减;上海崇源、上海信仁则正在扮演着新贵的角色……本期的主角,敬华,春拍成交额5300余万元,依然处于上海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前列;但与3年前相比,似乎在原地踏步…… 敬华,这家由上海市文管会管辖的拍卖公司,过去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依托其两大股东——上海文物商店与上海博物馆艺术品公司的资源优势,在起步时就是既不缺拍卖标的物,又不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企业。如今,也正是这旧有的体制,束缚住了敬华前进的脚步,公司当年的很多人才已经外流,流向崇源,继而流向信仁;尽管再度补充精兵强将,但是目前仅仅拥有4名正规业务员的敬华,在以人才资源衡量一个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今天,似乎有些吃力了。敬华发展受阻的背后有哪些苦衷?未来如何寻求突破?带着疑惑,记者前往上海,与敬华老总严鉴面对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第一次就这个话题对话是在今年3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潮湿的空气中带着新芽和海腥混合的味道,也透出阵阵春天的气息。走进上海广东路上一座老式的石建筑内,记者发现,休息日这个概念对于敬华而言仅仅是一个奢侈的摆设,几名公司员工或与前来咨询的客户打着交道,或在大厅布置堆放很高的画轴,一切井然有序。良好的团队是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敬华能够立足上海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员工的高素质与责任心。 “我们一共8个人,其中正规业务员只有4个,他们都是一个人顶几个人!”严总说这番话时带着几分自豪,但也有几分无奈。按照公司首拍的规模良性的征集渠道,发展到今天,一年仅仅两次拍卖已经难以适应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两人主管瓷器,两人主管书画,其余三人分别管财务、保管、宣传,剩下一个就是我自己了。”严总眼神中流露出一贯的自信。的确,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高效率办公保证了敬华在买家心目中树立的良好声誉,也创造了8个人经营年成交额近亿的公司这一业内奇迹。 “敬华为何不招纳新的员工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记者把疑问抛向严总。他略作思考后,告诉记者:敬华现有的员工平均40岁左右,大部分都是在文物商店有10年以上经验的顶梁柱,他们拥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对市场状况有很深的洞察力,拥有比较稳定的关系客户;最重要的是,他们多年积累的鉴定知识使他们在与客户沟通时具有很大优势。优秀的团队是让严总最为放心的地方,但是他也担忧人才外流,毕竟公司有过类似的教训。 众所周知,人才选择一家企业的先决条件,除了是否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还在于是否能获得对应的经济待遇。由于敬华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所以相比那些民营股份制的拍卖企业,员工的才干没有对应的酬劳,“按劳取酬”的经济法则在敬华受阻。“我非常希望我的员工能够获得更大的受益!”这是严总的肺腑之言,也引出了我们本期的主题——企业改制。严总告诉记者,敬华正在为改制做积极的准备,改制的主要原因除了新颁布的文物法的要求之外,关键在于使员工获利更多,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力。至于选择现在开始进行改制,是因为经过近3年的磨砺和锻造,敬华公司已经基本摆脱了当初对文物商店的依赖,逐渐完善了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其拍品中80%以上来自社会,时机已经成熟。 改制,除了保住了原先的人才,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能人贤士加盟。记者试想,完成改制后的敬华应当不会满足于目前一年两拍、仅有瓷器书画两大类专场的现状了;征集力度加大后,一年多拍高质量专场,多开辟细分化专场,吸引更多的专业收藏群体。因为敬华当时正在准备4月份的春季大拍,所以改制的方案和实施都要等拍卖过后方现明朗,所以那次谈话,记者并没有从严总那儿获取更为详细的改制情况。严总告诉记者,等春拍过后就可以知晓答案了,他甚至笑称自己并不确定到时能否留任新的董事会。等待消息的过程中,敬华的春拍落幕了,瓷器专场发挥欠佳,总体表现善可。这倒是没有影响记者对敬华的信心,一个企业成功的要诀是具备“发达的大脑+强壮的四肢”,敬华除了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其决策者与时俱进的思维与决策也是关键。记者曾经问过严总,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拍卖市场中树立公司的品牌。他表示,除了严格保证拍品的质量这条生命线以外,更不可忽视全方位的宣传:首先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还要在感情投资上做足文章,即员工与客户的沟通,这取决于员工“腹中是否有墨”;开展必要的招商(推销)、宣传活动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国内拍卖公司在面临海外企业竞争时应该做好做足文章的地方。 6月初,记者获悉到的最新进展是目前敬华董事会有关资产评估(经营状况)的报告上报上海市委宣传部后,已通过上级审批,同意转让该公司全部股权,现在已开始面向社会招标。届时随着大企业入股,新的敬华将是符合《公司法》和《拍卖法》要求的股份制公司。记者最关心的是公司原先的员工将何去何从。他表示,本着自愿原则,原来的员工可以选择回到文管会下设的事业单位,也可以继续留在新的单位,不管是哪种选择,都只有这一次机会,由此可见敬华此次改革的彻底和决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严总自然希望这些昔日的爱将都能留在新的公司继续开创新的事业。此时,尽管还未到最后抉择的时刻,但从目前员工的意向来看,富于拼搏精神、愿意留下来的员工居多,也有部分员工因担忧新公司的风险性或不适应新的体制而倾向于回到事业单位。 整个改制工作将在近期完成,相信敬华会在新的体制下迸发出更大的活力,接受更强有力的挑战。 改制——国内拍卖企业 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 其实,此次敬华的整个改制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记者之所以要把它报道出来,在于敬华改制的普遍性与代表性,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敬华自身的发展,还在于可以透射出国内拍卖企业的现状。 目前国内经常举办活动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仅仅有30家左右,这是不久前记者采访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先生时获悉的数字。尽管与之前估计有所差距,但也合情合理。王凤海先生是这样告诉记者的:“很多拍卖公司尽管也涉及艺术品拍卖,但并不专业,举办的艺术品拍卖活动并无规律,有了拍品才拍,没有拍品就歇着”;而在这30多家艺术品拍卖企业中,“目前仍有大约1/5的企业没有完成改制”。 这也就意味着还有6家左右具备一定规模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还没有完成改制。实际情况如何呢?王凤海先生答道:“这仅仅是表面反映出来的状况,实际上,已经改制成功的拍卖公司中也有一些公司还需要按照《拍卖法》和《公司法》的法律法规继续完善规范!”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出台于2002年,其中第五章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文物商店不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不得设立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第五十五条则规定“文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这也是目前国内各艺术品拍卖公司改制的主要法律依据。其实,早在2000年底,为了符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的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运行体制,推进国有拍卖企业的改制工作,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就提出了《关于加快拍卖企业改制的意见》,旨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拍卖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企业。 大概是这几年一直在推广和宣传的缘故,当记者问及具体的《意见》内容时,王凤海先生谈起来可谓熟稔于心,四点内容大致如下: 一、建议各地拍卖业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批准设立国有独资的拍卖企业,也不再批准党政机关、政法部门开办拍卖企业。设立拍卖企业必须符合《拍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拍卖企业的名称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二、已设立的国有独资拍卖企业应当按照《拍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逐步改造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件的也可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参股国有独资的拍卖企业。 三、各级党政机关、政法部门发起兴办的拍卖企业,应尽快与原主管部门在人员、财务、业务、名称四个方面脱钩。 人员脱钩是指拍卖企业与主管部门不再具有隶属关系,拍卖企业人员不再列入行政或事业编制;财务脱钩是指主管部门不再是拍卖企业的投资者,不再享有所有者权益;业务脱钩是指拍卖企业不得利用主管部门的权利影响开展业务;名称脱钩是指拍卖企业不得冠有主管部门的名称字样。 四、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拍卖机构,应当一律改为企业法人。(注:以上四条适用于包括艺术品拍卖公司在内的所有拍卖公司。) 记者认为,目前国内没有完成改制的艺术品拍卖企业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没有跟文物主管部门脱钩;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国有拍卖企业需要承担起解决主管部门资金运转的任务,或是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待遇需要依赖所辖拍卖企业去提高,等等。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没有脱钩的某些拍卖企业的流拍拍品归入文物公司的库房;而当拍品征集不够时,又将文物店库存的文物调出来用于拍卖。这其实是不正当的竞争,不符合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要求。 因此,这场改制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市场,整个文化产业都要面对海外企业的挑战。拍卖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彻底地改制,才能引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资源增量,推动拍卖企业制度创新、机制转活、盘活资产,增强拍卖企业的抵抗力,接受海外企业的有力竞争。 结 束 语 其实,不论是已经完成改制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北京荣宝、上海东方国际,还是正在改制中的上海敬华、北京翰海,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走向规范的一面,这是可喜的现象。至于那些建立之初就是新型股份制企业的拍卖公司,更是早已品尝到了优越制度的甜头。我们就用上海信仁公司某位职员对记者说的一段话作为本期所关注话题的结尾吧:“信仁公司在1999年建立之初就是由几个股东投资的民营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吸引了来自朵云轩、敬华、崇源的优秀员工。由于体制比较活,老总对员工的挑选余地很大。基于人才可塑性强,公司任人唯贤、按劳分配的制度也充分调动了我们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