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艺术品拍卖业如何与国际接轨?(下)
2005-12-08 16:48:15 马继东
京沪七家艺术品拍卖公司老总不惧怕海外公司竞争 国内艺术品拍卖业与国际拍卖业接轨 关键是保证拍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准 对京沪7家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老总同题采访,记者的问题:近期德国纳高和香港佳士得相继在北京举办中国艺术品拍卖预展,对于国际大拍卖公司加紧开拓中国市场、接连在中国招商,请您谈谈看法。 各公司老总接受采访时间顺序 严 鉴 上海敬华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 2004年4月14日中午) 王倚山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14日下午) 温桂华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14日下午) 甘学军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14日晚) 张荣德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15日下午) 寇 勤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4年4月16日晚) 易苏昊 中贸圣佳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4月17日中午) 前言:因佳士得公司和德国纳高公司最近相继在北京举办中国艺术品预展,让人们感到,在去年下半年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火爆之后,国外艺术品拍卖公司已经加快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步伐。国外公司当然不想坐失商机,因为市场经过10年发展,中国内地艺术品投资群体已然形成。如何看待国外公司加快速度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公司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京沪7家最有影响的拍卖公司的老总,分别是北京地区的嘉德、翰海、中贸圣佳、华辰、荣宝以及上海地区的朵云轩、敬华,之所以选择这7家公司进行采访,是因为这7家公司2003年全年营业额总和,占了内地艺术品市场营业总额的50%以上。他们占据着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他们对内地市场充满信心,他们不担心外国公司的竞争——这是我们采访后得出的最深印象。 证明中国买家购买力及收藏水平在提高 严鉴: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中心点正向中国转移,这会促进中国文物回流,所以这是好事。国内藏家出去购买中国艺术品,证明中国买家购买力及收藏水平在提高。我们去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征集拍品,如今他们也到中国吸引买家,这是正常现象,对此我持乐观态度。我们尽量做好自己的市场,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立足。 他们的宣传是为10年甚至20年后做准备 王倚山:佳士得苏富比很早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办预展。十多年前,苏富比在北京举办宣传酒会时,就说过他们的宣传是为10年甚至20年后做准备。这些国际大拍卖公司的在中国的预展活动就如同播种机撒种,具有长远的目光,他们的战略是树立公司品牌。我觉得在加入WTO全球化市场后,每个企业都会面临激烈竞争,我们不应该这时才有“狼来了”的忧虑。 这是市场流通的必然现象 温桂华:我觉得这并不会对国内拍卖业造成太大影响。这是市场流通的必然现象。艺术市场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买家走出国门,与国外买家到中国来参加中国艺术品竞拍是一样的,这就是市场,是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担忧。 对于内地拍卖业客观上当然是一种挑战 甘学军:这些国际大拍卖行在家门口举办预展活动,因为在国外经营中国艺术品,在中国内地进行招商是有效的。对于内地拍卖业,客观上当然是一种挑战。对国内同行来讲,这也是良性竞争,它能促进我们在拍品鉴定、服务理念等环节上不断提高水平。拍卖属于“舶来品”,西方大公司的运作是最成熟的。毕竟国内拍卖业还不成熟,仅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应该说,办理签证出境和必须支出的国际旅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买家出国竞买。此外,国外公司往往征收高达20-30%的佣金。所以我认为目前这些国际公司在中国招商并不一定马上取得效果。但是,毕竟他们意识到了中国买家群体的实力,所以他们会继续不遗余力地到内地做宣传。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个世界市场,单靠价位竞争不是长远之计。竞争的实质是要体现在一个公司的服务水准及拍品质量这两个关键方面。 可以预测世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主舞台最终还是在中国内地 张荣德:苏富比佳士得几年前就在国内就开始宣传活动,这说明他们看好国内的买家。窄义讲,国际大公司在国内预展是为了吸引国内的买家。广义理解,这就是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的交流。对国内的拍卖业来说,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所面临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苏富比佳士得有200多年的经验,国内公司可以从它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在世界上,中国艺术品价位提升是依靠对中国艺术品的认识程度来改变的。 体制不同、经营理念不同、业务素质的差距,是国内拍卖行业与国际拍卖业之间的主要区别所在。可以预测世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主舞台,最终还是在中国内地。当然,这取决于中国大陆的买家群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决于内地投资者投资水平不断提高。 顾客是流动的,没有一家公司拥有固定不变得客户。顾客有自己的判断力。国内的同行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 外国大拍卖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对国内企业形成大的影响 寇勤:国际公司在中国举办预展,不是新话题,但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市场的全球化,你来我往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该感到不安,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帮助我们改进服务的质量。在新的市场格局下,内地公司在海外征集拍品、海外公司来中国吸引买家。只有垄断没有竞争的市场是不健康的。 市场发展变化不以意识为转移。通过比较,我们内地拍卖公司主项就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如果我们去拍毕加索、梵高就不行,我们一定与国际大公司存在很大差距。反过来,我们拍石涛、八大山人就是我们的优势。 由于现行法律还不允许国外拍卖公司在中国直接从事拍卖活动,因而外国大拍卖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对国内企业形成大的影响。当然提前思考面对国外竞争者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国际大拍卖公司以前对中国买家群体是忽视的,重视是近几年的事 易苏昊: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不是什么特殊现象。中国艺术品收藏者越来越多,投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国际公司在国内举办预展是一种具有远见的举动。国际大拍卖公司以前对中国买家群体是忽视的,重视是近几年的事。 到国外去参加竞买的中国买家,目前还是以行家为主。国际大拍卖公司有时也充当一级市场的角色,因为很多在国外竞得的艺术精品,随后会在国内重拍。随着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公司和市场之间的往来还会更多。国内公司去海外举办预展是可行的,两年前嘉德就曾到过香港举办预展。目前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去欧洲预展,是因为国内的艺术品拍卖还是以中国艺术品为主,主要的市场还是针对中国的买家。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愿意好东西流失到海外。 什么时候中国拍卖公司到欧洲去举办预展,甚至也能拍欧洲的艺术品,那个时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拍卖业真正做大做强了。 200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30亿元,3000家拍卖行中有120家拍卖公司从事艺术品拍卖(工商局批准的有160家)。 以下是2003年成交额位居内地前7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不完全统计) 第1名 中国嘉德 5.02亿元 第2名 北京翰海 3.59亿元(该公司2004年1月的迎春拍卖纳入2003年秋拍统计) 第3名 中贸圣佳 1.43亿元 第4名 上海朵云轩 1.4亿元 第5名 北京华辰 1.34亿元 第6名 北京荣宝 0.98亿元 第7名 上海敬华 0.56亿元(由于非典,仅1场大拍纳入统计,敬华2002年成交额为0.95亿元) 未来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航母也许就在它们中间诞生…… 上述的7家公司中,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两家公司目前处于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第一阵营(具备年3亿元以上成交总额的能力),处于第二阵营的公司包括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华辰、北京荣宝、上海敬华5家公司(具备1亿元以上年成交总额的实力)。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