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新闻:前法国第三共和总理保罗杜摩尔旧藏
2005-12-29 09:07:32 聂崇正
此次11月22日秋拍巴黎佳士得的「亚洲艺术精品ART D’ASIE」专场,推出四件曾任法国第三共和总理保罗杜摩尔(Paul Doumer)的收藏品,包括乾隆皇帝任命张廷彦、周鲲合画《苑西凯宴图》卷(Lot 146),以及《鉴古席珍》册页(Lot 147)、一本包有黄丝布并绣有龙纹的书(Lot 148),以及一本有49张黑白相片的相本(Lot 149)。拍卖之前即有多位买家不断追踪《苑西凯宴图》卷,《CANS艺术新闻》也在第一时间于巴黎现场目击拍卖情况,《苑西凯宴图》卷(Lot 146),估价800,000-1,200,000欧元,以估价7.5倍的6,060,000欧元成交(合为7,090,200美元、4,120,800英镑),根据消息,是由Eskenazi替他的纽约藏家所拍得的,此外,今年几件拍得很高价的如在香港苏富比创千万港元的犀角杯、以及创中国艺术品天价的元《鬼谷下山青花罐》等,也都是落入他的手中;另外,《鉴古席珍》册页(Lot 147),估价70,000-90,000欧元,也以1,076,000欧元成交(合为1,258,920美元、731,680英镑)。 此位藏家保罗杜摩尔1857年出生于法国中部的Aurillac,1897年至1902年间担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回到法国后,在1931年6月被选为法国总理,上任不到一年,却在一个书展开幕会上被一个精神异常的俄国人刺杀身亡。这位有亚洲经验背景的法国总理,对于中国艺术不陌生,因此他的收藏品现身,自然引起买家相当的注意。其中张廷彦与周鲲合画的《苑西凯宴图》卷和《鉴古席珍》册页,均是中国清乾隆时期相当重要的文物,曾经经过皇帝亲自题字或收藏,相当难得,能拍得如此高价并不出人意外。 乾隆皇帝每每遇到国家庆典或重大活动,都会命宫廷画家将之画成图卷,类似的作品有乾隆四年(1739)11月在南苑首次举行大阅典礼,下旨任命金昆为首等10位宫廷画家绘制《大阅图》四卷:〈幸阵〉、〈列阵〉、〈阅阵〉与〈行阵〉,每卷后有梁师正等大臣楷书记述。其中〈阅阵〉,描绘乾隆亲临阵中检阅盛况,卷上有乾隆鉴藏印共15方。根据拍卖年鉴数据库记录,此作品来自法国Poulain & Le Fur 2001年9月23日的拍卖,当时以1000万法郎拍出;之后2001年10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以15,995,000港元成交;2004年4月26日又在香港佳士得以26,383,750港元成交。此外,乾隆在位60年间,共六次南巡,更命画院画家徐扬前后共作有两套《乾隆南巡图》共24巨卷,其中数卷分别藏于北京故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尼斯市魁黑博物馆、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处。徐扬于乾隆29年受命所作〈南巡纪道图〉,也在2004年11月21日北京翰海以1,980万人民币拍出。 张廷彦、周鲲合画《苑西凯宴图》卷 (节录) 清朝的宫廷绘画存世数量很多,它们大都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流散到宫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是其质量却都是清宫廷绘画中的精品。除去已经收藏在海内外其它各个博物馆、美术馆外,还有一部分作品仍然由私人收藏着。近些年曾经在海外的拍卖市场上多次出现清朝宫廷绘画的拍品,包括有乾隆皇帝妃子的朝服像、油画半身像等,还有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所画的几幅作品,就都是从欧洲私人收藏中出现的。这些作品流散到海外,情况可能各有不同,其中的主要部分应当是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期间,作为战利品掠走的。近日佳士得拍卖公司又从法国征集到一幅清代宫廷绘画,名为《苑西凯宴图》卷,其流散至欧洲的经过,大概就如上所述。《苑西凯宴图》卷原是《初定金川出师奏凯图》四卷中的一卷,根据《石渠宝笈‧重编》一书的记载,第一卷为《禡纛命师图》,由姚文瀚、周鲲合绘;第二卷为《长安御饯图》,由张为邦、周鲲合绘;第三卷为《归诚奏捷图》卷,由陈士俊、周鲲合绘;第四卷为《苑西凯宴图》,由张廷彦、周鲲合绘。 《苑西凯宴图》卷,为绢本设色画,纵约600厘米、横53厘米,作者是乾隆时供奉宫廷的职业画家张廷彦和周鲲。画幅中间的上方,有乾隆时大臣嵇璜抄录乾隆皇帝御制诗一段:「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凯金川,率领诸将军还朝,锡宴丰泽园,用昭饮至之典,即席得长律一首『卡撒功成振旅归,升平凯宴丽晴晖,两阶乾羽钦虞典,六律宫商奏采薇,湛露应教颁幕殿,甘膏更喜遍春畿,持盈保泰咨同德,偃武修文凛敕几。』臣嵇璜敬书」;画幅的最后边沿署款:「臣张廷彦周鲲合笔恭绘」一行,款下钤印两方:「臣张廷彦」、「恭画」。在画面所描绘的地点和场景,按照画中文字所示,应当是大内西苑东岸的丰泽园内外一带,画面的最后隐约可见隔开中海和北海的「金鳌玉蝀桥」和桥东的「团城」。图上钤清宫收藏印记若干,除去「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重华宫鉴藏宝」等八玺外,还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印三方。似乎说明乾隆皇帝七十岁、八十岁之后还曾观看过这组作品。画上未写图名,画幅包首上题「苑西凯宴 贞」数字,包首为缂丝,其图案是工艺复杂、精致的连钱纹蓝地云龙纹;画卷上的别子为青玉质地,别子上刻:「乾隆年制 苑西凯宴 贞」数字;画卷另有原配之漆匣一个,通体雕漆,做工精细,漆匣朝上那面正中同样也是「苑西凯宴 贞」几个字。关于漆盒及别字上所署的「贞」字,应该是其编号顺序,笔者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曾见到过有关《大阅图》卷的一则资料,录如下:于七月十九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盛《大阅图》合牌匣样一件,贴得签子字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雕漆匣四件,签子上着董邦达写八分书「大阅图」三字,签子中间边上写「乾隆丁卯年制」签子下边写「元、亨、利、贞」,分在四个匣上,着交南边雕做。钦此。于十二月二十日将送到雕漆匣四件交讫。显然《大阅图》四卷,是按「元、亨、利、贞」四字排序的;同样《初定金川出师凯奏图》四卷,也是按照这四字排序的,此《苑西凯宴图》卷为第四卷,署「贞」字,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据《石渠宝笈‧重编》一书称,此四卷画作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几乎与《大阅图》四卷同时进行绘制的。细察《大阅图》中乾隆皇帝的肖像,当出自郎世宁之手,此《苑西凯宴图》卷中亦有乾隆皇帝出现,细看似乎也有郎氏参与其事。 清朝宫廷绘画中以纪录当时人物、事件和场景的画幅最有价值,最为出色,现在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又一件描绘乾隆时期重要活动的纪实绘画作品。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