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6年01期:宋代的书画复制与作伪

2006-01-13 10:04:08 蔡显良

  当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面世之后,在利益等目的驱使下,便会不断地有仿品伪作产生。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社会经济比起唐代更有发展,文化艺术也走向了新的繁荣。在书画艺术发展兴盛的同时,书画复制与作伪现象也十分普遍。宋代的书画复制与作伪主要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一、宋人复制前人的作品    复制原本不是为了作伪获利,而是照着范本临习,有的临本流传下来便被后人当着真迹。宋时复制品主要是复制前代名家的作品,鲜有仿制本朝之作。书法方面,比如五代郑文宝临的秦《峄山碑》刻石,但与五代二徐篆书风格相似,而与真正的秦篆有一定的距离。现藏故宫的褚遂良《临兰亭序》和虞世南《临兰亭序》,皆为宋摹本,二卷曾著录《石渠宝笈续编》。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即是书画临仿的高手,其仿制有时是为了矜才,有时是为了获取别人的书画真迹,情况十分特殊。这倒无所谓,只是他在临死之前将自己所藏的古今书画名作皆付之一炬,实在下作得很。其中就有不少是靠临仿而巧取的别人字画,给我国古代文化流传造成很坏影响。故宫博物院所藏王献之《中秋帖》即为米芾节临王献之《十二月帖》的仿本。当然亦有好事者将米芾临仿的古代书法作旧装池,并请人题跋,拿出去当作真迹流传的情况。比如,《书史》载:    王诜,每余到都下,邀过其第,即大出书帖,索余临学,因柜中翻索书画,见余临王之敬鹅群帖,染古色麻纸,满目皴纹,锦囊玉轴,装剪他书上,跋连于其后,又以临虞帖装染,使公卿跋。余适见大笑,王就手夺去,谅其他尚多未出示。    ①在绘画方面,“仍然以人物画为主,继承唐代的传统,不可移动的是以仿制佛道壁画为主,可移动的是在仿制卷册人物的基础上增加了轴画,宋初有武宗元,稍后有李公麟,都是在晋唐人物画的基础上进行仿制。”  ②花鸟画的仿造十分猖獗,五代黄筌父子的花鸟画在皇家画院中即互相仿制,以致米芾说“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南宋虽偏安一隅,但高宗朝在干戈滋扰之际,亦不遗余力地收集购求历代书画,并“展玩摩拓”,临摹仿制以便鉴赏:    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裱背者,令书房依原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庄宗古,依原样染古槌破,用印装造,刘娘子位并马兴祖誊画。  ③引文中提到的“书房”即是当时宫廷中担负临摹复制古代书画任务的机构,刘娘子、马兴祖、庄宗古等人,就是南宋内府专门摹制装裱古代书画的御用人才。当然,这样的临仿行为并非为了欺世盗名或其他,而是为了鉴赏和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其功绩自不可泯灭。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仿唐代青绿山水的宗室画家赵伯驹、赵伯s兄弟,而仿制他们二人青绿山水的又有其下人赵大亨,仿制水平几能乱真。由于宋代书画临仿之风盛行,故现存唐怀素的《自叙帖》、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荆浩的《匡庐图》、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等传世名作,皆有人认为是仿制作品,而非其本人真迹。  二、宋人伪造前人的作品    伪造前代作家的作品,其目的就主要是受利益的驱使。由于朝廷大量购藏古代书画,民间亦有不少收藏大家与收藏爱好者,故宋代的书画市场较为活跃。比如南宋时期的榷场,实即在边境上所设的物资交易场所,金人多将战争时期北宋散佚到金国的书画拿到场进行买卖交易。正因为市场的需求,书画伪作乘机兴起以从中渔利。米芾《画史》云:“世俗见马即命为曹(霸)韩(干)韦(偃),见牛即命为韩湟、戴嵩,甚可笑。”  ④同名的一张古代名画,在苏州就能见到30本,可见作伪之疯狂。故米芾每抚案大叫:“惭惶杀人!”米芾还在《画史》中写道:“关同真迹见二十本,范宽见三十本,其徒甚多。……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伪吴生见三百本。”临习范宽、关同者极多,而李成、吴道子的伪作竟达三百本之多。以致米芾在另一段文字中慨叹“无李论”:“今世贵侯所收大图,尤如颜柳书药铺牌,形貌似尔,无甚自然,皆凡俗,林木怒张,松干枯瘦多节,小木如柴,无生意……皆俗手假名,余欲为无李论。”    伪造前人字画主要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方法:第一种是刮款法,以次充好,用普通作品冒充名家作品。《画史》云:“薛书来云,新收钱氏子敬帖,献之字上刮去二字,以为孤子,余以为操之字俗,人恐以为操之,故刮去。”又云:“余昔购丁氏蜀人李m山水一桢,细秀而润,上危峰,下桥涉,中瀑泉,松有三十余株,小字题松身,曰蜀人李m,以易刘泾古帖,刘刮去字题曰李思训,易与赵叔盎。今人好伪不好真,使人叹息。”李m与李思训相比,自然无后者之大名,故刘泾刮去李m款改署李思训,以增其值。“好伪不好真”的真正原因自是价值的高低,叹息又奈何也;第二种情况是书画是真迹,但伪刻鉴藏印,以增加其可信度。米芾《书史》载:“唐垌处黄楮纸伯高千文两幅,与刁约家两幅一同是暮年真迹。每辨六七字,刁氏者后有李玉、徐弦跋,为人伪刻建业文房之印,印之连合缝印破字,每见令人叹息。”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不但未增其美观与价值,反而污损字迹,令人扼腕;第三种情况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集字而作伪。黄伯思《跋晋人帖后》云:“此帖字虽可爱,而不类晋人语,恐伪,当是虞永兴书。自晚以下四帖,亦非逸少语,当是后人集其书为之。”   ⑤最后一种情况即为胡乱伪造名人字画,非临非摹,只是借其名而已。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伪迹多得不胜其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