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期:话说赏瓶
2006-03-01 15:05:44 王永胜
反腐倡廉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机构致力推行的主题目标之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督促或鞭策政府官员在工作中清正廉明,秉公办事。其实,对于反腐倡廉的“急迫”的心情,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是这样,而中国古代也莫不是如此。早在中国清代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了表达政府对官员们寄予的厚望,鼓励政府官员在日常工作中清正廉明,反对贪污腐化等腐败行为,政府部门精心设计,专门创烧了一种瓷瓶,用以赏赐官吏,这就是赏瓶。赏瓶的诞生可谓凝集着清政府的良“苦”用“心”,这种赏瓶的基本形制相同,为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纹饰也很有“讲究”,为固定的模式,肩部装饰凸弦纹,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采用这样固定模式的纹饰,其意喻深刻,不言而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也就是希望大大小小的官吏们为政要“清正”,做人要“廉洁”,不负政府和民众的托附。赏瓶创烧以后,很快就成为了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时期(1736-1795年)赏瓶的生产与使用最为盛行。 乾隆青花缠枝莲赏瓶(见图1),通高39厘米。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阔腹,圈足,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款。全器纹饰主要分为:近口部为海水纹,颈部为蕉叶纹,肩部为回纹、缠枝莲纹和如意云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足部为卷草纹。造型规整,制作精细。中国古代瓷器制造业发展到乾隆时期,被认为是整部中国古代瓷器史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时期的瓷器制造非常有特点,正所谓“乾隆承祖父之余荫,天下安定,物阜财丰,恣意享乐。所有典章文物,无不竭力表扬。对于瓷业,尤极讲求。凡过去所有之名瓷,靡不模仿其特异者……故中国任何瓷器,均可于乾隆瓷中睹其样本。”(赵汝珍《古玩指南》)乾隆青花瓷器的釉色比前朝略显清亮,瓷器的品种也比前代更为丰富多样,赏瓶作为当时政府部门一种有象征意义的赏赐物品,在这时期非常兴盛,制造多,赏赐多,较为常见。此件乾隆青花缠枝莲赏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道光青花缠枝莲赏瓶(见图2),通高39厘米。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阔腹,圈足,器底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款。全器纹饰主要分为:近口部为海水纹,颈部为蕉叶纹,肩部为回纹、缠枝莲纹和如意云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足部为卷草纹。道光时期(1821-1850年),中国制瓷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传世的瓷器数量比较多,但在质量上就无法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比拟了”。(冯先铭《中国陶瓷》)不过尽管如此,道光青花瓷品中亦有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上述此件道光青花缠枝莲赏瓶,创作规整,纹饰精美,釉色淡雅,给人清新之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光绪青花缠枝莲赏瓶(见图3),通高39厘米。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斜肩,圆腹,腹下有圈足,器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见图4)。全器纹饰主要分为:近口部为海水纹,颈部为蕉叶纹,肩部纹饰依次为回纹、缠枝莲纹、如意云头,腹部饰缠枝莲纹,圈足为卷草纹,等等。光绪时期(1875-1908年),数次大批烧造赏赐所用的官瓷,声势极盛,正所谓“在嘉庆以后官窑衰落的形势下,大有中兴之势的起色”。(冯先铭《中国陶瓷》)与道光赏瓶相比,光绪赏瓶的腹部略收缩,更圆,似球形,腹部缠枝莲纹饰装饰面积缩小,釉色更显浓重。此件光绪缠枝莲赏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光绪青花釉里红花卉纹赏瓶(见图5),通高38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14厘米。该赏瓶的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斜肩,圆腹,腹下有圈足,器底无款识。全器纹饰主要分为:近口部为云纹,仅装饰了单薄的一层,颈部的上半部分留白,下半部分采用青花釉里红装饰蕉叶纹,肩部纹饰依次为卷草纹、回纹、如意云头,腹部亦采用青花釉里红装饰花卉纹,留白处较以上介绍的其他赏瓶为多,圈足为卷草纹,等等。釉里红是中国古代瓷器釉下装饰品种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的色料在胎体上描绘纹样,然后罩上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常与青花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称之为“青花釉里红”,“既有青花幽靓雅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潘兆鸿《陶瓷300问》)青花釉里红装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高,因此被视为古瓷珍品。就此件光绪青花釉里红花卉纹赏瓶而言,造型落落大方,构图疏密相间,给人以既鲜丽而又淡雅之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赏瓶自雍正时期创烧以后,成为了清代一种固定的器型。当然,釉彩不仅有青花,也有粉彩、五彩、单色釉等等,装饰图案也不仅仅局限于缠枝莲纹。 乾隆蓝釉描金龙纹赏瓶(见图6),通高38厘米,口径10厘米,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赏瓶的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斜肩,圆腹,腹下有圈足,器底落款为“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楷体抹红款,但字体书写显得较为随意,不太规范,应为乾隆时期的民窑产品。全器纹饰主要集中在颈部和腹部,描金装饰云纹和龙纹。描金装饰在乾隆时期较为普遍,而蓝地描金则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往往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不过就此件乾隆蓝釉描金龙纹赏瓶而言,造型还算是规整、大方,但纹饰装饰则显得较为简单和随意,精致程度不够。 光绪霁蓝釉赏瓶(见图7),通高39厘米,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赏瓶的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肩部斜垂,阔腹,腹下有圈足,器底落款为“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见图8),但字体的书写也显得较为随意和不规范。蓝釉以钴作为着色剂,最早见于唐三彩中,元代开始出现高温蓝釉,以后又出现了洒蓝、霁蓝、天蓝等品种。光绪霁蓝釉赏瓶通体施霁蓝釉,无纹饰,色泽晶亮、匀称。 又如一件光绪粉彩百蝠赏瓶(见图9),通高39厘米,口径9.7厘米。该赏瓶的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长颈,肩部斜垂,阔腹,圈足,器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抹红楷书款(见图10)。全器纹饰较为繁细,口沿饰变体莲瓣,肩部饰莲花托寿字图案,颈部与瓶身的主体纹饰基本相同,均为流云百蝠。在这里,流云似如意,同时以蝠寓“福”,象征幸福如意,延绵不绝之意。该器制作精细,虽然纹饰稍显繁缛,却也不失官窑器端庄精致的特点,是典型的光绪官窑粉彩器。 在如今风起云涌的文化艺术品市场上,赏瓶并非“主角”,但是也偶有“峥嵘”显露。下面试举其中几例: 1992年3月,一件清代光绪时期生产的粉彩百蝠赏瓶,在香港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5.8万港元成交。 1994年,一对清代光绪时期生产的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在苏富比价值9.2万港元。 1995年,翰海拍卖了两件清代乾隆时期生产的赏瓶,其中,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价值7.7万元人民币,青花缠枝花卉弦纹赏瓶价值13.2万元人民币。 1995年,一件清代光绪时期生产的粉彩龙凤赏瓶,在翰海以3.96万元人民币落槌。 1995年,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生产的窑变釉赏瓶,在苏富比以14.3万港元成交。 1995年,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生产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在佳士得公司以18.4万港元成交。 1996年,一件清代中期生产的炉钧釉赏瓶,在佳士得拍卖行以11.5万港元成交。 1996年,一件清代嘉庆时期生产的青花折枝花卉纹赏瓶,在苏富比以17.2万港元成交。 1996年,一件清代道光时期生产的青花缠枝莲花纹赏瓶,在翰雅拍卖会上以6.05万元人民币拍卖。 1996年,一件清代宣统时期生产的粉彩云蝠纹赏瓶,在上海举行的海上岁月’96艺术品拍卖会上以4.18万元人民币成交;同时拍卖的另一件清代光绪时期生产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也以同样的4.18万元人民币成交。 1997年,嘉德公司拍卖了两件清代生产的赏瓶,其中,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价值11万元人民币,光绪霁蓝描金皮球花赏瓶价值4.62万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