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6年第06期:好画难得

2006-05-24 10:14:20 张立柱

  怎样的画才算是一幅好画,尽管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见仁见智时,那种最基本的认知标准还是应有的,此其一;其二是时代发展变化,人的审美追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不管是多大的发展变化,那种对一幅作品好与不好的评判仍有一个最恒稳的认知基础。    对于中国画而言,我以为品评的最基本的认知基础还是应以中国文化精神做底基。它不单在于工具材料与手法,最主要的在于作者的文化底气是否是中国味。那么,作者与评者都得以中国文化作为对话的平台则是自然之理。有了此对话平台,再说其作品是否是好的中国画。    古人对品评画作提出逸、神、妙、能四格,我认为仍可为今天品评的基本准则,只是其内涵要随着时代发展择取、充实、扩容。逸格是最高的,但不应是将某种俗称的多从逸笔草草的作画行为状态与狭窄气度偏好的作品透露的飘逸荒率之感作为评审的着眼点,而应是先以唐朱景玄提出“在神妙之外,又不拘常法,当入逸品”为基础,汲宋人黄休复“得之自然,莫可楷模”之精言,并充实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的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有一种属后生之感,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率真、自然、高迈之感受。还需强调艺术感知力的妙悟,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之能力。    这种充实与强调,我认为表明了中国绘画是一门需苦修、苦练的严肃事业,同时强调了艺术事业的独特性,也并非仅靠勤劳就能弄成的。这样就可以既认同人人依天性或可成为艺术家,但仅凭天性之作难为大品正果,更别说好多本就是无感觉的涂抹,不可妄抬;更昭示人们对只要学得一招一技勤奋重复制作下去就成了大画家了的恶劣时风的误导的辨别。    自然,仅以上所谈还不足成为今天让人认可的好中国画,勿庸讳言,中国画(准确言是留存的纸绢之作)自古至今虽随着时代变化演进不止,但毕竟继承大于开拓,而且雷同感颇强,情感表现不足,原创性弱,视觉冲击力欠缺。应外引内联,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视觉冲击力强、当下切入感强、原创力足等优点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建筑艺术、皇陵设计与宗教文化的综合氛围那种古朴率真、大气磅礴、中正不斜的精神气度,并承继在此气象上先贤李唐、范宽等之遗韵,是以革除弱靡小气做作之弊端,成中华文化大气象之逸。    另外,好的中国画应有一种意味在其中,此味是形成你作有别于他作的很重要的东西,是你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个人精神的综合体,应体现出一种正味、大味,而非劣味、怪味、小酸腐味。    有精气神,有原创性,情真意切者当是有味之作、正味之作。    再就是在语言层面,还是要讲究笔与墨,笔墨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虽然笔墨可独立提出品评审正,但更重要的是笔墨在此基础上就成了要表达的精神的天然混成物,笔墨就是精神,精神就体现在笔墨中,让你通幅未识笔墨,只悟得画中透出的一股感人的精神气息,一种浓醇真挚的情感。但无此高手之笔墨,其精神其情感也难以确切表露。    具备了以上者我认为就是今天的好中国画。    依上述看法,今人之作实不敢夸赞有几多上乘之作,真能让人称道的还需前推,似乎仍是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赵望云等人之作。他们的画虽非幅幅皆精,但确多好画。这些画气和骨刚,情真味正;有文化品位,有学养,有超脱精妙之逸气;有精诚之至的真;充实而有光辉;能见出天性背后的深厚学识,粗率背后的万般匠心,惨淡经营获得的自然高妙,平实大朴背后的高古气象,苦心探索后的大悟大醒;既含文化传统,又充满新意,使人一见即喜,又百读不厌,百读百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