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期:<财经>2006年,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2006-06-01 16:53:15 赵力
各种迹象表明,成立艺术基金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海外的资深专家更进一步预测说“2006年将是中国的艺术基金启动的关键年份!”事实是,在2005年我们已能窥见其中的些许端倪。譬如在2005年5月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一个来自西安的名为“蓝玛克”的艺术基金,就一鸣惊人地以5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当代油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此后,无论在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的画廊界,还是在所谓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一些新近成立的各色各样的艺术基金不断浮出水面,它们的果敢以及操作上的强悍都让整个艺术品市场侧目。近来在北京、上海,艺术基金似乎成为了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一些未经证实的传闻,诸如温州商团的第二代以私募方式完成了规模较大的艺术投资基金组合,又如2006年专注于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的艺术基金规模预计会达到30亿至50亿等等,更在印证着海外人士的相关推断。 的确,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其市场属性逐步从收藏性市场向投资性市场转型,为之狂热的不再是个性独特的艺术收藏者与艺术收藏家,更会带动一般意义上的投资者。而从国际上而言,这些以操作艺术买卖作为获利机制的投资以及艺术基金的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70年代中期“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以1亿美金的资本投资于艺术品市场,成为艺术基金运作的最早范例。该基金总共投资收藏了2400件艺术品,其中也涵盖了中国乃至非洲的艺术品。在1987年到1999年运作期间,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约为每年11.3%。而目前十分活跃的“美术基金”(The Fine Art Fund),为了避免扩张速度过快,而把2005年的投资目标控制在经典作品、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以及印象派的四个领域内,购买数量亦以500件作品为上限。“美术基金”由佳士得拍卖公司原执行官菲利浦·霍夫曼(Philip Hoffman)操刀,以伦敦市场为主要操作对象,投资资本累积达到3亿5千万美金,获利则达到了1 亿美金。预计今后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可至10% 至15%区间,而某些画作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可能超过1倍以上。 在成功案例的影响下,一些银行家、华尔街的投资家纷纷与海外重要拍卖机构的资深专家合谋,在2005年推出了至少6个新的艺术基金。这些基金以10年为投资单位,涉及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各项作品门类,同时这些艺术基金有50%以上的比例向一般大众投资者开放,而这些投资者大致被锁定在约有500万美金资产的个人或公司,最少的投资金额在25万美金。 近期荷兰银行(ABN-AMRO)也有筹组艺术基金的计划。虽然该计划仍在审查阶段,然而荷兰银行的全球执行长阿瑞尔·沙拉马(Ariel Salama)指出,一些欧洲的权贵家族也希望将他们的收藏品转成艺术基金的资本。即便像荷兰银行一样看到了美好的前景,但在这样的热潮中,更多的金融机构仍处于深度观察之中,譬如花旗银行、JP摩根、瑞士银行等等。JP摩根的托尼·威利(Tony Werley)认为:“我们仍然认为艺术市场处于一种过热的状态,很多从未进过艺术市场的旁观者也会因此而不理性地介入其中,这样的情形是不适于投资机制的”。而反对艺术基金者,大多基于艺术品的难以估价、艺术市场的不透明、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涨跌过快等因素而持保留态度。 而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艺术基金却是扭转现今投资市场发展乏力的一剂“良药”。以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梅建平教授的研究结论而言(梅墨指数提出者之一),1960年至2003年,艺术投资的平均收益率约为13.2%,但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同一时期的一般性投资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2%;而1999年至2004年间的艺术投资平均收益率也比一般性的投资高出了5个百分点。这样的对比,让投资者对艺术基金信心倍增。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