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6年08期:台北故宫正馆东侧陈列室全新登场

2006-08-17 09:46:48 郑乃铭

八千年历史长河从此有完整新面貌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新模样,你见到了吗?  堪称是建院80年最大规模的正馆空间改善计画,在经历多时的工程之后,已经在今年5月中旬完成门厅及东侧陈列室的作业;并且在5月18日开放给大众参观、使用。尽管,整体的台北故宫空间改善工程,真正的完工期是今年12月,但全新的台北故宫,到底与过去有何不同?在未来,台北故宫又有那些新的想法呢?《CANS艺术新闻》率先为你做个导览。  现在你到台北故宫的时候,会发现比较显著的改变,应该是动线的问题。所谓动线的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假若你是属于团体来台北故宫参观,以前大型的巴士可以直接载你到正馆门口下车。现在,大型的巴士压根就不能直接开到正馆门口,必须在正馆底下;也就是至善天下前方的大回旋广场让乘客下车,让乘客拾阶而上到达正馆入口(当然,残障人士的上下车不在此限,出租车与私人车辆还是可以直接开到整馆入口)。第二;过去你到台北故宫参观,入口应该是在地面一层,现在东侧展厅开放之后,入口处则在地下一层(等到所有工程完成之后,地面一层仍旧可以作为进出选择)。假如你是一位对台北故宫环境熟门熟路的人,就会马上感觉出新馆与旧馆差异点在那儿。因为,以前根本没有地面一层的入口!把入口往下降一层,到底出现什么不同之处呢?简单讲,如果你从底下石阶往上走,会发现到阶梯数变少了!你可能不再因为有太多石阶,而走得气喘咻咻。动线改变了之后,当你一进入台北故宫正馆大厅,可能最直观的印象就会冲进脑门;在视觉上,空间呈现往中间压扁的感觉,也就是说,好象天花板太低了些。新的台北故宫在改善空间方面,其实就是希望多开辟一些公共区域的空间;并且把欧美博物馆常见的天窗(也就是自然光线)引进到大厅。过去,台北故宫的大厅与空间走势,比较缺乏自然光线的进入,纯然密闭的空间充分呼应院藏品高不可攀距离感。新的台北故宫就想打破这层旧惯性,展现一股明亮的视觉感。入口处的地下一楼到地面一楼,就以引天光的概念开了天窗,唰;贯穿两个楼层。在这两个楼层中间的天窗之处,台北故宫首度展现活泼的幽默感。在天窗屋顶的玻璃窗上,明明是怀素〈自叙帖〉的反写字体,可是当你在地面一楼往上俯视;则会看到倒映在玻璃上的字帖都变成正常的正体字,阅读起来完全不会有困难。最有趣的地方则是,当你被这个小小的视觉错位吸引之后,看到天井从上往下舒展开来的布幔,清楚的写着:八千年历史的长河;也许就能感受到重新诠释八千年历史的真正涵义。  至于,在地下一楼的大厅,你首先就被大型的礼品部给吸引,宽敞的卖场空间、透明的橱窗、圆体造型可让顾客从不同角度都能结帐的柜台,大大改变以前小而局限的礼品部门,相对提升购买的欲望。对应礼品部门则是一个巨型晶体管屏幕,不断播放着全新的台北故宫形象广告影片,而在两者之间则是往售票处、入口地面一层的电扶梯。基本上,地下一层采取的大型透明玻璃窗设计,不论你是逐阶而上或是乘出租车上来,当你还没有进入大厅的时候,从外面就看到电扶梯上上下下穿梭人潮,对于参观展览心理之前的肾上腺提升,想来是相当具有帮助作用。搭乘电扶梯到达地面一层,售票口、服务台、寄物处、咖啡厅;都集中在这个楼层,空间非常明亮宽敞,不过,天花板稍嫌低了些,可能会带给参观者有点压迫感。为了区隔不同空间的功能,穿过入口开始要进入陈列室,参观者很明显就能感受到阶梯完全都铺上地毯,等于提醒参观者要开始注意自己的音量;安静地欣赏展览了。  以目前来讲,东侧陈列室现在开放的皆属常设展部分,等到年底西侧的陈列室也正式完工开放之后,就能结合主题展或特展,共同加入服务的阵容。通体来讲,陈列室的规划主要还是以功能取胜,在变化上并没有太过于奇俏。不过,欣赏展览的方式,可能就必须先提醒参观者得重新做个适应。过去,台北故宫的常设展方面,都会以材质来做大分野,也就是说,参观者想看铜器;就可以直接往陈列铜器陈列室赏展品。可是,台北故宫目前则不再以材质来作为区隔;改采年代来做为主架构,举例来讲,明代青花的变化,参观者就能一次看到改变的脉络。这个调整对参观者而言,在使用不同陈列室过程里面,可能就要做点惯性的改变。以前,你可能直接问服务人员铜器的陈列室在那一间,以后你这样问的时候,服务人员就无法很明确告诉你是在那一间。原因是,铜器在不同年代会有不同发展样貌,差异点是某个年代会比较突出;其它朝代可能就没有那么出色,因此放射状的文物展示方式,就把单一材质完全打散开来。或许一开始会造成参观者使用上的不习惯,但相对之下,也可以在一个时空的背景之下,看出文化图腾的变化与对比,对一个年代的完整概念认识上,也提供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论。台北故宫针对常设展表达内容的改变,林曼丽院长也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她让台北故宫的策展人制彻底台面化,每个常设展所牵涉到的策展人,都必须从幕后走向台前,与观众做面对沟通,这个沟通也就等于是现身来做展览导读工作。这个新方法的提出,大大颠覆传统台北故宫展览组或研究组封闭习惯,不仅鼓励工作人员能够把自己的展览构想提出来与人分享,同时也会让每个策展人对于自己手中的展览,产生积极的良性竞争。虽然,这个展览方法变化,才刚开始激活不久,但也有观众向台北故宫反映对这样方式的不习惯。原因就出在,以前台北故宫的明星文物,往往都是参观者进到院里就能够直接奔赴的定点,现在则因为以年代来作为展览主轴,参观者就会发生一时之间找不到明星展品的错觉。事实上,它们都还在,只是换了位置!展品比起过去较难被突显,这点也可在北宋汝窑身上发现,比如说;〈青瓷式温碗〉、奉华〈青瓷纸槌瓶〉、〈青瓷椭圆小洗〉都属于经典文物,但现在旁边则有吉州窑、定窑、官窑、建窑、耀州窑⋯等等,势必就会让焦点被稀释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改变方式的常设展,对专业观众可能会比较难习惯,因为以前单一材质成为一系统,很容易从展览过程看出差异,现在则需要不停穿梭在不同陈列室做自我组织。但对一般参观者来说,以年代做基础的展览,因为空间定格清楚,印象也就较为提升。  假如,以现在东侧陈列室的参观动线来做建议,参观者可以针对自己的时间来做选择。时间比较宽裕、而且想要仔细认识台北故宫院藏品的历史,那么就可以从三楼开始看起,这一个楼层的展览内容是: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秦汉;接着到二楼:六朝隋唐、宋元、明代前期的官窑作坊、明晚期、清康熙、雍正、干隆、晚清;最后一楼则是有: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清代家俱展。  由于,台北故宫现在开放的只是东侧门厅与陈列室,陆续还在进行的后段工程也努力赶工中。林曼丽特别提到,现在决定重新开幕的日期是2007年2月10日,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来展览的时间是2月12日。重新开幕的时候,姚仁喜所设计的上林赋、陈瑞宪所设计的三希堂,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新面貌出现。另外,文会堂以后则会更广泛结合电影艺术;尝试走出另一个丰富表情。林曼丽就说,比如将默片与DJ来相互结合,为的就是希望让当代思潮能与传统达到互动新模式。今年,法语电影节就获得众多的喝采,明年,计画与鹿特丹影展合作,开启不同的艺术视野。夜间的灯光照明设计、夜间开放,也都在研拟当中。重新面貌的台北故宫,因为内容不断的增加丰富度,也就越来越令国际期待。  台北故宫走出去 让世界走进来  台北故宫致力打造的Old is New计画,已经开始朝不同的方向来设想,但在这个过程中,广告导演彭文淳找来台湾电子音乐创作者林强;以宋代《花气熏人帖》的词为基础,让林强以河洛闽南古语来吟唱,电子节拍的音乐,将黄庭坚千年前的书法情境活化了起来,带给观众相当舒服的阅读空间。这部形象广告影片,更台北故宫获得20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的缪思奖金奖,打败了108件世界各地参赛作品。此举,对于向来保守的台北故宫确实极大鼓舞和震撼。林曼丽在提到如何让台北故宫拥有新的阅读视野,倒是非常坦承说:过去,故宫真的太保守,也比较缺乏与外界接触,学术的强项是绝对备受肯定,但也因为以前没有与外界沟通的经验,普遍来讲;创意就会相当有限。因此,不要关闭自己,要多懂得向外界资源借镜或整合,Old is New;这个计画就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提供学术方面的平台或元素,外界的专业团队则提供技术规划,让文化本身能够彻底活化,而不是被动放在故宫供人观赏。这种重新诠释历史的想法,自然会让台北故宫的面貌,因为透过不同的表现语境日益活泼。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