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6年第11期:石头城“爱莲居”――记书画鉴定家萧平

2006-11-01 09:45:58 王永林

  远离尘喧的闹市,北依紫金山,西傍月牙湖,在石头城边临水而居的萧平先生,名其寓所“爱莲居”,意莲之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中通者聪慧睿智,外直者人性刚正,身置红尘污浊之中,求自善君子之身。多年来,我与这位书画鉴定家交往频繁,亲身感受到萧平的人格魅力。    古人道:“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新唐书·裴行俭传》)讲的是古代文人为学修身的途径,“器识”乃器量与见识,是人的内在涵养和精神境界,“文艺”则指行文成章的文学技巧和能力。作为学者,萧平先生正因具备了这做人方面的度量与见识,才在美术史论和艺术评论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元、明、清美术史,关于倪云林、陈淳、龚贤、四僧、扬州八怪、娄东画派均有专著专论,为美术史论界称道;关于古代、近现代的艺术评论也为业界瞩目,其知识渊博、深通画理、察古人之心、明今人之意,通古知今,故有独到的艺术见解;加之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所著史论让人读之不枯燥,知识点多且能深入浅出;艺术评论则具有散文式的行文特质,文辞华美,读之如沐春风。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金城说过:“学画者之巧拙全在胸襟”。胸襟乃学养和境界也。萧平先生因其旷达的胸襟,成就了他兼得清劲与雅秀,形成淡雅俊逸的画风。萧平的山水画,发于古人、师于造化、精于审物,以丘壑严整、笔墨繁复、着色清丽获得时人的高度赞誉,豪放之笔无粗犷霸悍习气;细笔者,不失清劲遒健之功力;对“元四家”王蒙等研究尤深,颇能攫其精髓。他的人物画或勾勒精细,或泼墨横扫,皆造型准确,比例得当,形象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在画家中他是善书者,常有精妙之作,因为书法功底深厚,故善以行草篆籀之笔作写意花鸟画,所作劲秀健美、飞扬放纵、灵气外露,即工细之笔也不纤弱。像他这样山水、人物、花鸟皆擅,工笔、写意并美,书法四体皆能者,当代画坛并不多见。    北宋学者苏东坡居士云:“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画。”自古以来,书画收藏就是让收藏者审美上得到陶冶、性情上带来愉悦的一种精神活动。对于书画收藏,萧平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说是他爱到骨髓的嗜好。不但斥资甚巨,且只要发现自己钟爱的作品,就会放下工作,亲力亲为,奔走于全国各地拍卖会,享受着获取藏品,把玩鉴赏的愉悦与兴奋,有时会为一两件辛苦得来的画作数日沉醉其中。他曾因获明代具有侠情的女画家马守贞、薛素素画扇精品将自己画室命名为“双侠草堂”,以显宝爱之情,收藏痴迷可见一斑。多年来,他搜罗了众多古今书画名作,形成了自己系列研究的收藏体系,如僧人系列、女画家系列、扬州画家系列、信札系列等。近当代不少书画大家因与他多有交往,相赠之作甚多,对于书画前辈的交游,让他对现代书、画坛有着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加上他常年在书画交易市场一线,时刻把握着书画市场造假的脉搏,得以在近现代书画鉴定上大获成功。    纵观当今书画收藏界,萧平先生之收藏实属一流,若论藏品的重量级和数量多少,比他丰富者多矣,尚不能算“顶级”收藏家;若论如吴倩庵一般以收藏来滋养自己的事业,并把收藏做成一种学问,当今能比者不多。    关于书画鉴定,清代“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曾有精辟的论述:“作画难,而识画尤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使作画者皆能识画,则画必圣手,恐圣手不如之多也!”鉴画之难确如龚贤大师所说,且还要古代、近现代书画皆能明察秋毫,辨析真伪、优劣,则能为者少之又少。在当代,萧平先生是公认的书画鉴定大家。    一个真正的书画鉴定大家就应该是集美术史论、绘画实践、一线收藏鉴赏经历于一身,并具备书画真伪鉴别能力的人。在美术史论、绘画实践、收藏鉴赏阅历和书画真伪鉴别能力方面,单就任一方面而论,当今不乏水平一流的同道。但是,集书画创作且传统功底出类拔萃,鉴定独具慧眼且明辨古今,美术史论和艺术评论见解独到,书画收藏做成学问者,这如此多的精深造诣于一人之身者,以我浅见,可以说,当今在萧平同侪之中,似无人可及。这可能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    萧平祖籍江苏扬州,1942年出生于重庆,少年时代即移居石头城南京生活。书法幼承家学,20世纪60年代初,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学习书画,受业于傅抱石、钱松嵒 、林散之、亚明等名师。1963年进入南京博物院,埋头于古代书画之中,开始了书画鉴定生涯,并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拜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为师。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书画创作,自此开始了书画创作、鉴定和美术史论研究的共进之路,并致力于书画收藏和艺术评论。这几方面的相互蒙养、滋润,促使其艺术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并完善了全面修养。他的这种丰富经历和修养模式,与古今公认的那些学者大书画家、收藏鉴定大家契合,像近代的吴湖帆、徐邦达、谢稚柳等先生莫不如此,都有着书画创作、鉴定、收藏和美术史论研究、艺术评论的丰富经历集。    我与萧平先生相识至今,求教十几载,亲身经历的一些书画鉴定事例,权当补充正史的逸闻。    认识萧平先生要从我与书画缘分谈起。20世纪90年代初,未受过任何书画鉴藏知识教育的我,凭一腔喜爱热情,读了几本关于鉴赏书画的书,便投入大量钱财,收藏名家书画,结果可想而知:“故事”常听,赝品常买,“学费”常交。较典型的是一幅徐悲鸿款的《古柏放马图》。    一次,一位和我关系“很好”的画商“朋友”神秘地对我说:“近日有一幅四尺整张徐悲鸿《古柏放马图》从徐悲鸿先生弟子方诗恒家后人手中拿出来,上款为方诗恒先生。方老在世时,与现持此画之人有经济往来,欠他钱,去世后家人还不上钱,便以此画抵债。此人近日在股市被套,急需用钱,才肯出让此画,因与方家世交,碍于情面,怕方家知道,非常小心”。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是我重点“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肯放过,便提出看画。“朋友”说:“这有照片一张,你先看一看。定下来买,谈好价,你一人去看原作。这样高档名画,为了安全,卖家不肯轻易示人”。我正处在嘴高眼低、不懂装懂的阶段,他又说:“凭你现在的眼力看这画一准没问题”。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请本地一知名画家看照片,他也说:“是精品”。(岂知仿作大都从名家精品中仿来,而书画家具备鉴别真伪能力者甚少)我更激动地催画商“朋友”定价,看画。这时他却说:“卖家还在犹豫,并有几个外地人也要来看画,需等几天,让我疏通一下”。犹如在最精彩时刻,让听众“且听下回分解”一般。    忽然一日,“朋友”来说:“卖家被股市逼得没办法,急需钱补仓,愿意卖画,但需快速出价,并准备好钱。如看画没有问题,必须画、钱当场两清,以防被外地画商抢先买去”。我忽有如愿以偿之感,价钱自不在话下。次日,倾已所有并带印谱一本前去“朋友”家看画。没见过几张真画的我,又从故事中先入为主,看此轴画青玉轴头,装裱讲究,款字所记年代与作画地点、受赠人关系皆可考,“可信”(原款为:卅五年初秋战后至上海,诗恒弟存玩,悲鸿),一下就认定为徐悲鸿先生画作精品。此时,什么做旧、仿画、描款,我一概视而不见,只认真用印谱对了一下三方印。印皆可查,丝毫不差――殊不知现代技术照相制版伪印即由印谱克隆而来,印谱此时只能是在做伪证。卖主一副痛心疾首之态,益让我自得。卖主信口之言:“此画你就是去北京让廖静文看也没问题”,更使我如获至宝,携画出门后,他们如何分钱则不得而知。    是缘份也是天意怜我爱画之心。1995年春,经友人介绍得以拜识萧平先生,我请先生鉴定这一徐悲鸿款《古柏放马图》。展开方尺余,萧先生即言:“假”。我大惊失色,忙说:“萧先生,看完再说”。全幅展开,先生又言:“全假”。一盆冷水浇过,改变了我对名家书画错误的认识方法,发狠要学些真正的鉴赏知识。此次,萧先生从该画如何做旧,画中笔墨如何不具有徐悲鸿的笔墨特征,款字是如何描出而非徐悲鸿书法风格,印章如何做假说开来,使我受益终身。此后,萧平先生又对我前几年之“收获”一一评点,详加指教。让我得以将辨识出的假画与画商交涉退还。由此,我从恨假名家书画之可憎,到爱鉴赏书画、喜尝辨析真伪之乐趣,对名家书画收藏爱意更深。    1996年,又有一幅清初四王之首王时敏的《南山图》从手中经过。这幅画10平尺(152× 78厘米),绢本立轴,画工精细,着色秀雅,构图精巧,款书自然大方,绢色古朴,墨色、印泥沉稳,包浆自然。我的第一感觉不错,但与款书所记作画年龄81岁相参考,稍感画作偏秀嫩,不老到。因此,请萧平先生审看,先生认为绢到年代,无做假痕迹,款书书法及印章也属王时敏无误,但画风与用笔虽属当时风格,却有别于王时敏,笔墨功夫与王时敏有很大差距。王时敏晚年虽仍清润,但更多苍劲浑厚之笔,形成苍老而清润的笔墨风格。而此《南山图》用笔太嫩、偏弱,应是年青人所画。另外,王时敏80岁后,以小幅作品为主,10平尺细笔着色山水已不可能(吴湖帆先生曾考证说王时敏79岁后因患风疾,画大多代笔,亲笔仅有册页小幅)。萧平先生由款书、印章皆真,画上松、石偶可见几笔甚老辣之补笔,绢色古朴到代,遂鉴定此《南山图》为代笔之作。    我认为王时敏画作年代距今不太久远,存世尚有一定数量,属可寻之物,代笔之作不显太重,当时无兴趣,一段时间后渐渐就淡忘了。后友人告知此《南山图》被人送到北京某拍卖公司参加秋季大拍,并用做古代书画图录的封底,且以63.8万元高价成交(在当时已属高价)。甚感惊讶的我,急忙找来图录查看,图录内文称此《南山图》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2册第112页著录过。我顿感后悔,怀疑当初确认其为代笔是否有误,因《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所录书画作品都是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确认的!这几年,人们对古代书画作品是否被著录或被前代鉴定名家确认为真迹非常关心,特别是发现古代书画作品被《石渠宝笈》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则会大加追捧,价格成倍上涨。现今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大拍都会为有多少张被著录作品上拍而大做文章。为解开疑团,我买回一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仔细查阅,发现专家组中有的专家意见与萧平先生不谋而合,也认为是代笔。中国画界历来对代笔作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也可当真迹,因是本人授意并钤印、题款,作为本人作品出售或送人;二是认为非本人亲笔所作即是伪作。因存在对代笔的不同看法,故此《南山图》被著录上书,代笔之作卖出了高价。    2001年夏天,我因事途经中原,闲时走进古玩城对面新开的一家画店,不小的门面里近现代书画“大家之作” 挂满了墙,一圈看下来,感觉有八九成不真.。一幅署款为“陆俨少”的四尺开三山水立轴给我的第一感觉:不真。该画长题的款书弱且漂,无陆氏书法之沉着痛快;画上松、石用笔皆软,圭角外露,无陆氏笔墨特征;用笔、用墨之法也不似陆氏笔精墨妙。记起萧平先生曾对我说:“陆俨少先生的画,一小块地方单独看都能体现出其笔墨精神和特有的韵味”,而此画却不具备这一特征。画店老板这时上前问我:“可是想买这张画”?我说:“不真如何买?”他说:“这张画出版过,绝对保真”。说完取出一红封面画册,我一看便认出是香港朵云轩1991年为陆俨少先生出版的《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册,画集上所有画作当年都经陆老审定,应该说这本画集上的画都是真迹。这位老板打开第88页,其名“幽居图”,与墙上的画一模一样,我拿过画集匆匆看了看前后的画,一些很熟悉的名作都在上面,便未再去想其他,专心用画集去对照墙上的画,果然丝毫不差。这时心里推翻了自己先前的判断,认为眼光还不行,差点把真画看成伪作。店主这时说的出处和价格亦让我心动,于是付款把画买了下来,并带上画集。也许,是以前交了很多学费的缘故,心中仍因开始看假而有些疑虑,便让这位老板写一保真书,若假退画还款。    第二天,回家路过萧平先生处,便请先生过目,萧先生看画便说:“画和款字都不好,东西不对”。并认为此画与陆俨少先生画有很大距离,遂鉴定为伪作。但见到我带来的画集时也颇感奇怪,认为是否陆老当年自己看错而漏进一张假画上了画集。再次翻开画集时,发现中间又有数张假画,萧先生便取出陆俨少先生当年送给他的这本画集对比,竟发现我带来的画集是假的,是作伪者用现代制版印刷手段掺入假画做的盗版画集。前后大部分画和真画集一样,中间部分一页真、一页假,尤如册页作伪的“雨夹雪”一般。粗略统计约掺入假画近三分之一,再观此画集,外型、纸张、装帧与原画集几乎一模一样,内页中真画因用原画集电分制作,显得有些模糊,假画因系另外制版则较清楚。    萧平先生与我都感叹现在作伪者机关算尽。此种作伪方式对收藏者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次若不是萧先生慧眼,我又要交昂贵的学费。虽说后来我去退画收回了画款,无大损失,但据该画店老板说:他因买进了这伪画集上几幅假画,受损不小。看来这种手段欺骗性相当之大,画集做参考必须要先验明正身。    一位南方企业家资产上亿,工作之余唯好收藏中国书画。因事业成功,且有一定学历,便认为书画收藏也如同经营产业。其逻辑是:我的智商如果不行,事业上怎会如此成功?书画行家和鉴定家们智商未必比我高。他将自己在事业上的专业水平等同于书画行家和鉴定家在书画辨伪上的专业水平(有些专业书画家也有此类情况,也把自己在国画创作上的高水平等同于书画鉴定这个专门学科水平,认为能画与能鉴等同)。他在家学习了许多书本知识后,便到市场上购买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从不请精通近现代书画的行家和鉴定家参看,只请一位研究古代书画但并不精通近现代书画真伪辨识的老专家在他买来的一些画上题跋。一来二去,投入近两千万资金,买来傅抱石、徐悲鸿 、李可染、潘天寿巨幅作品数十幅,以及刘海粟、陆俨少、石鲁(2002年曾轰动全国的“石鲁假画案”中有三十几幅石鲁款伪作就是被他买下并请鉴定家题跋)等大师作品近百幅,,可谓洋洋大观也。那些卖画给他的人都称赞他眼光极好,他也甚为得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他结识,得知我也喜爱书画收藏就请我去参观其藏品。待我见到“洋洋大观”的藏品后,大出意外,所有藏品竟无一件真品,且“大师”之作尺幅之大、品种之全、数量之多,一般博物馆也不能比。此时,他看着目瞪口呆的我很是得意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我一时无言,想了半天方对他说:“这么多藏品,为什么不卖一些?”他说:“我又不缺钱,我还要继续买。”我告诉他:“卖不是说你就不再买,你可先把同类藏品拿出来换手,再买进其他没有的作品,不是更好吗?”他听完觉得有道理,说可以一试。此时,我不说真伪,而让市场告诉他真伪的目的达到了。    半个月后,他托人给我来电话,请我帮忙找权威专家鉴定藏品。从朋友处得知,他把一些藏品拿到北京想送拍卖,拍卖公司有关人员看后说假不收,他又托人在行里卖,行家们看后都说不对,他仍不认为自己买错,决定找权威专家确认。我帮他联系到萧平先生看他手中的傅抱石作品。当他把近十张署款傅抱石的大画(有几张有北京一位专家题跋)在萧平先生面前一一打开后,先生大为惊讶,认为绘画及书法水平之差只能算低仿,所用纸张也是傅抱石先生从未用过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生产的温州皮纸。当萧平先生告知实情后,他还是固执地说:“我查过资料,印章全对,书法和绘画都很像。” 萧平先生无可奈何地再告诉他:“制版印章目前可以做到与原印文丝毫不差,只缺少金石气;书法和绘画像是因为有本而仿,可傅抱石先生绘画的气息、神韵和笔墨功夫,此类仿品与之有天壤之别”。这时他才显出半信半疑的表情。    时隔不久,他又第二次将手中其他大件和重要藏品拿给萧平先生审看,结果全是赝品,这时他才彻底信服。而这次拿请萧平先生鉴定的起因却是来自卖给他假画的人。原来,第一次看完回去后,他便去找卖给他假傅抱石画的人,说画不对。卖主问:“你找谁看的?”他说:“我找萧平先生看的。”卖主出人意料地说:“你人找对了,萧平先生是看傅抱石画最好的专家,你花了多少钱?”他如实说:“朋友帮忙找的,没怎么花钱。”卖主这时说:“啊呀!你太不会办事,这些画我卖给你虽然不是很贵,但现在市场上都要卖到几百万元一张的,你不花个50万元一张请萧平先生看并题跋,他怎么会说你的画对呢?”卖主一番话说得他将信将疑,一方面他对卖主的话听了进去,另一方面他又用商人的心态在想,是不是第一次去萧平先生那儿,面子太小了,所以没把画看成真的。因此,他又请一位老朋友――某北京收藏家自己开了一个知名拍卖公司――约了萧平先生,他则备足了钱,带上画,再次请萧平先生鉴定,结果还是让他很失望而归,等回去再找卖主,已是人影皆无。看来,这回是中了卖主的缓兵之计。事后萧平先生和我说:“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要说几十万元,就是再多的钱,也买不走我一个鉴定家的职业道德。”正因为萧平先生恪守着他为人正直的道德标准,所以一些制假贩假之徒,不但一直大量仿制他的画作,现在连他对名家书画的鉴定题跋也开始仿冒,并经常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如某上海拍卖公司拍卖会上,一幅傅抱石款山水(尺寸100×50厘米,估价60万—80万元)裱边上就仿冒萧平先生题跋,用以证其为真。    以上所谈只能是我游学于“爱莲居”的印象,信笔拈出,难计工拙,相比于萧平先生之博大,我言甚微、甚轻,但基于一个中国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心声,我是真诚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