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素描基础课教学研究
2006-11-13 15:30:17 刘永杰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艺术体系的距离,素描这个在中国画专业中作为基础课的西方文化,近些年来,随著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深入和艺术取向的多极化,对于基础课更高—步、更进—步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对于它之于中国画专业的功过是非,需要进行重新评估。于是,种种批评、种种意见纷纷出现。争论中各执—端,教学上也是各行其事。这些意见分歧目前归纳起来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画专业应以线描为基础,不要素描;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画专业应该以素描为基础,也不必对素描迸行改造;第三种意见认为:素描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是肯定的,但应该予以改造。这些意见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也都不免各有其不足之处。本文是几年前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几种意见的分折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画专业基础课应是线描,不应是素描,理由是中国绘画就是以线为主要特点的,培养学生以线来反映对象的功力和对于线的审美能力,这当然是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并且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体现着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另外,中国传统的绘画师承传授,也是从线描入手的.几千年来出现了多少大家,以致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推向一个又—个的高峰。然而素描在进入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堂以后,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如出现—些轻视或者忽观中国画艺术特质而用西洋观念来画中国画的现象。这种意见击中了中国画界在一段时间里,滥觞于用毛笔宣纸画光影变化的艺术品位比较低的现象的要害。但是以线描为基础不画素描也有弊端。从艺术发展的规律上讲,不断地吸收外来的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地发展。事实上,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之中发展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素描的采用。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课,它是科学的、客观的研究和反映对象的.客观对象的造型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明暗、远近、虚实、强弱、点线、体面、结构等等,素描就是全面的研究和运用客观对象呈现的各种造型因素的。这对于学生有几方面的好处;—是较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他们追求的效果与他眼睛看到的相一致的,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研究表现生活的兴致;二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感受客观的美的因素。明暗、远近、虚实、强弱、点线、体面、结构等等关系中都蕴含着美的因素。相比线描只是研究对象造型的点线、结构等部分因素来说,素描要全面一些了;三是正因为素描是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对象,易于培养学生严肃地深入地研究生活和观察生活意识,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所以素描作为基础课,最具有基础课的品质,线描在这些问题上就不及素描了。严格来说,线描是—种专业课或者是已经具有—定的专业化的品质,因力它已经是对对象迸行了高度的提炼,比如它只是撷取了客观对象的种种造型因素中的一种.如果纯粹以线描为中国画专业的基础,其缺点除了不具备上述素描之于基础课的那些优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缺点,即是它使学生追求的效果与客观对象有很大的距离。中国画的线描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产物,只有体悟到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后,才能于客观对象上提炼出抓住对象内在精神的线来,这种线已经不是纯客现的结构线,而是物我交融的产物了。中国画专业线描基础课历来都是以先临摹前人的作品开始。先借鉴前人的成法,再去研究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用前人的眼睛去看生活,用前人的的成法去套生活,易于造成艺术继承上陈陈相因的结果。再有,因为没有体悟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只有直观地描摹对象的结构轮廓线,必然使画面简单化,作业中的劳动也简单,导致认为中国画艺术就是“简单”的误解,这神现象是存在的。 第二种意见认为,素描是公认的造型艺术的基础课,也应该是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素描作为基础课,是最科学、最客观的研究生活,是造型艺术学习上最扎实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以后什么样的路子都能走下去。这种意见也有其道理,我们在以上已经说过不少了,事实上,素描作为中国画基础课是他山之石,自从素描进入中国画基础课堂以后,使中国画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素描在中国画专业上还存在一定的夹生饭及焊接情况的话,那么近些年来,素描已融入了中国画的灵魂之中,一些崭新的形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并非说以往的素描基础课之与中国画专业的关系就没问题了。素描作力基础课之与中国画必定不象之与油画在艺术精神上那么贯通,必定存在一个从西洋艺术观念转折到中国艺术观念上的—个过程。如果说学生存在先入为主的偏执的话,就不容易转过来,总觉得中国画很别扭,搞得思想很痛苦.由于先入为主的偏执,导致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心理障碍。越没有学到中国画艺术的内在精神,越是有一种对自己专业的自卑感,妄自菲薄,提起笔来自觉不自觉地在蹭素描。事实上过去也不乏这洋的中国画。当然,也许这种画也是百花中的—朵花,应有它的地位所在。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画,让人看了不舒服,因为毛笔宣纸的优势不在于此,硬要在宣纸上弄出个光暗来,其制作过程可能也是很难受的。也有在观念上转过来的,这就是,出现了如果说素描之与中国画专业的发展是有功绩的,如果没有素描实践上的摸爬滚打,就不可能产生—些高永平的新风格的作品的话,也是因为经过一番痛苦的转折才获得的。这种转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第一种意见就是基于此现象而提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我们的基础课之中重视自己的专业特性,及时地引导这个转折呢?如果基础课就是基础课。专业课就是专业课二者是两张皮,那么这能叫基础课吗? 第三种意见认为,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课是肯定的,但以往的那种模式不能沿用了,应采用另一种素描形式,即减少调子,注重结构描写的那种接近于中国画专业的那种素描。这种意见有一定的可行性。事实上有很多人都在采用、探索。然而这种素描正因为它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是对于客观生活的一种提炼,也就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离开了以往素描那样的客现地研究和反映生活的品质了,这徉还存在第一种意见的一些缺点。 二、我的思路 根据以上几种意见的分析,可以看出,素描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基础课,不能简单地否定和简单地肯定,它必须改造,但也不能简单从事。改造,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即不能失去素描作力基础课的原本的品质,又要能较好适应中国画专业的专业特性。 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过程中,我对于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基础课教学,形成了一条粗浅的思路。我认为,中国画专业基础课,一开始应从素描(就是画调子的素描) 入手。为了区别,我们不妨把这种素描称之为 “调子素描” 。接下来过渡到注重结构减弱调子的素描上来.我们不妨把这种素描称之为“结构素描”的称谓,然后再过渡到传统的基础课线描上来。这里,我想说明一点:“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的称谓,只是为了在表述中使二种不同结构的素描易于区别,井非是给其下定义。因为有人批评过这种称谓。说素描就是素描,素描有多种形式风格,什么调子素描,结构素描,难道调子素描就不要结构吗?对于这种批评,本文无意讨论。由于本文中还要继续这样使用, 所以只得在此说明一下。 为什么要先从调子素描入手呢?这是为了克服上述第一、第三种意见的一些缺点, 使学生有一定的客观地、科学地研究生活的实践。培养其深入地,扎扎实实地观察研究生活的意识。这对于整个艺术实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力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就—个事物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集合体,每—种关系中都蕴含着美的规律和美的因素,这洋就给了学生研究生活陶冶审美能力一个全方位的天地。为什么要转到结构素描来呢?这是为了克服第二种意见中的一些缺点,使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手客观地研究生活的实践之后.及时地关照自己的专业特性,看到自己的专业任务是什么。这对于后面的生活是进—步地提炼升华的传统线描来说是一个基础。这种素描,正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提炼,升华生活的品格.要求主体对于客体由赋于一定的审美评价,可使学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得到启发和审美个性的陶冶。还有,这种结构素描正因为它是对于生活迸行了一定的提炼和升华,已经具有专业性、具有线描的品格,又丰富于线描,因此可以直接作用于中国画专业。事实上,当今许多新风格中国画作品,就是这种素描的结果。 那么这种结构素描是个什么面貌呢?它减弱调子减弱到什么程度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此同题也不难解决,只要我们执行这个调子素描--结构素描--线描的原则,在调子素描和线描的过渡过程中把握它的分寸就不难了。我认为,这个过渡过程应该是逐步减弱的,在这个问题上,体现教学思想的示范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再转到线描上来呢?因为线描是中国绘画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段。不仅如此,线描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伟大成就,是中国画艺术的最富于民族性的特征。那么还有—个问题,这种从调子素描到结构素描再到线描的转变是什么时候转呢?这个问题只能从课时总量上划分,任何专业的课程进展也是这样的。其实,中国画专业的素描水平不可能,也不必要画得达到非常高的地步。 三、几点措施 问题至此还没有全部解决,为完成以上教学思想还应在教学中贯彻几点措施: 1、 明确强调训练学生的结构意况。在作业过程中,包括调子素描作用,要求学生着力于结构的深入性、具体性的发掘,不允许虚过细节、只求表面整体关系的简单化倾向。强调结构的准确重于调子的深入。 2、把对于生活的宙美意识的培养任务。提到作业中来,素描基础现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造型能力的问题,应通过对于生活的研究和体验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在作业中,强调学生主功地体验对象的美。同时,这种来种来自作业训练中的能力,又作用于作业的实践,对于结构素描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结构素描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主题对于客体的情感的。 3、按照教学思想选择模特.以往教学上所采用的模特一般都是些艺术经典,这是应该继续使用的。但这些模特由于造型的规范,易于造成学生在观察分析上的习惯思维。习惯性思维也就是经验主义,影响研究问题的潜心的程度。比如,不管伏尔太也好,布罗德也好,都是石膏做的人,人的形象就是那么一个规律,眼睛、鼻子、嘴,这些都是画熟了的,脑子易于产生一种惰性。如果给他—个不规则的模特,比如一堆揉皱的布、一个老树根这样的一些生活中结构丰富的物体,在他的思想上给一个冲击、一下子打破了他的习惯思维,迫使他脚踏实地地去观察、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具体性,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观察研究生活的深入性、具体性的意识和认识“差别”的能力的目的。通过实践,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 中国画的基础课,由于它的特殊性,也许很难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完全正确的路子;因为外来文化的吸收和传统文化的检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我认为应该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的。 注: 刘永杰,男,汉族,1950年8月出生,陕西长安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