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06台北双年展正式定名“(限制级)瑜珈”

2006-11-21 15:27:11 未知

  「Dirty Yoga」听来像是只能透过口耳相传的秘密修行,而这个神秘的名字,将成为今年11月开展的2006台北双年展主题。日前,策展人之一的王俊杰于北美馆举行记者会,宣布了2006台北双年展的展名「(限制级)瑜珈」(Dirty Yoga),同时确定了34位参展艺术家名单。王俊杰强调这不是最后版本,近期内还有增加的可能,但应该会控制在40位以内,目前已在洽谈者还有三位。这已是历届台北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最多的一届。   今年初,双年展首次记者会选在台北信义区新开张的瑜珈俱乐部举办,丹•卡麦隆(Dan Cameron)与王俊杰两位策展人提出了比较大的初步构想「之间」(Between-ness),但他们希望能以一个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活动作为展览的隐喻。在花了一些时间考察台北城市场景后,瑜珈中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Dirty Yoga」的展名慢慢在讨论中成形。   什么是Dirty Yoga?在策展人的想法里,「瑜珈」作为一个迅速在全球窜红的时尚活动,已脱离原有的纯粹精神性,而朝向完全不同的存在价值观,成为当代生活模式的最佳代言与象征。「限制级」与「dirty」作为被社会所定义下的违反常规事物,除了具有最粗浅的对抗与极端之神秘氛围,更包含了一种因未被接受而产生的悬浮状态,并反身指出它所遭遇的临界状况。「(限制级)瑜珈」意图突显人类文明某些固有矛盾的方式中,冲突与对立是如何透过新的方式被处理?被刻意打上括号的限制级显得号的限制级显得的限制级显得语义暧昧,多少隐含着这个词汇背后人为建构的意味。它暗示了界线,及对这个界线的提问与讨论。   目前已确定的34位参展艺术家中,不乏近年来知名度很高的艺术明星,如法兰契斯柯•维佐里(Francesco Vezzoli)、珍妮佛•史坦坎普(Jennifer Steinkamp)、蒙妮卡•波维基妮(Monica Bonvicini)、伊莎•根泽肯(Isa Genzken)、卡洛莉•许尼曼(Carolee Schneemann)等。部分在第一世界国家活动的艺术家具有其它族裔的身分,而其它更多的是来自他族裔的身分,而其它更多的是来自族裔的身分,而其它更多的是来自他更多的是来自更多的是来自欧美主流之外如日本、印度、巴西、印尼、泰国等地的艺术家。这份名单一方面反映了卡麦隆长期关注于中南美洲与亚洲当代艺术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是展览强调的「跨文化对话」与「跨域性创作」的实践。「我们必须透过外围观点来看待全球化的问题」,王俊杰说。获邀参展的四位台湾艺术家周孟德、陈逸坚、吴俊辉与VIVA,均是颇让人意外的选择。VIVA是国内著名的同人志漫画创作者,吴俊辉则是长期坚持实验电影创作的导演,而活动于美国的陈逸坚,创作背景主要是建筑与公共艺术。比较为人所知的周孟德,这次将展出他在酒吧里以原子笔进行的人物画「Pub」系列。   除了展览外,周边活动除了有为期两周边活动除了有为期两边活动除了有为期两天的「台北双年展论坛」外,还有为期两个月的「限制级午夜场」,预计在台北光点的午夜场时段,播放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库柏利克(Stanley Kubrick)等导演的经典名片。(文/游崴)   策展人王俊杰谈2006台北双年展 问 请谈谈你与丹•卡麦隆(Dan Cameron)最早的一些想法?  答 我一开始提出的想法关于「亚洲如何去看文明」这个问题,探讨我们怎么看自己?又怎么看别人?我想把我们所谈的identity的问题极端化,去分析那个在影响我们的那个霸权的真正源头是什么?卡麦隆是美国策展人,他的位子刚好在这样的架构中跟我是相对的。但他认为:我们有我们观看的问题,西方也有西方自己观看的问题,其实两个问题是相扣合的,或许全都会被归结到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当时卡麦隆提出一个很大的论述:之间(Between-ness)。强调目前在整个全球化的发展下,社会文化渐渐走向对立化的状态,是否还存在中间的东西?是不是还有所谓的第三个空间与「第三种路线」?但我主观认为是没有。当全球化发展得越深入的时候,这种对立会越明确。这与全球化最原始的想象是背道而驰的。它只有让第一世界的国家越去支配其它的区域性文化,使对立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才会提到,这个「第三种路线」极可能只是存在于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理想。可是历史的进展总是这样——虽然难以实践,但还是要试着寻找答案。   问 应该很多人都想问,为什么是「瑜珈」?   答 卡麦隆最早提出的是一个大论述,但台湾的位置、身分并不位在全球的核心,因此我认为台北双年展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必须改变操作方法。那时我们一起在台北市绕,发觉台北突然跑出了一堆瑜珈中心,取代了前几年兴起的健身俱乐部。生活型态在改变,它是一个sign。当台湾在探讨如何向第一世界构筑的全球化网络靠拢时,这些东西都是很重要的表象。   但重点并不是「瑜珈」本身,它只是我们要谈的东西的一个象征。瑜珈本来在印度是一个身心灵的精神活动,但它到了西方被包装成一种流行的运动后,再流行回亚洲区域,但它被包装消费过,已经脱离原本的精神了。与其去谈「瑜珈」本身,不如去谈这种精神性活动如何因为全球化而成为一种消费性的事物?瑜珈是个现象,我们把它当成隐喻,隐喻我们从区域性的角度去看全球化。台北双年展往往议题性是很明确的,「瑜珈」这个议题再过几年可能就不适用了。重点并不是在赶流行,而是说,双/三年展必须反映它的时效性。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我们应该要怎样处理问题?我们只是想把一个全球化的大论述,放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议题去处理。   问 「(限制级)瑜珈」与「Dirty Yoga」之间,是否有翻译上的特别考量?   答 本来是英文先出来,Dirty Yoga。英文的字义很丰富,但直翻成中文的「脏」的话,字义就变得比较狭窄,我们就试着用另外的翻法来尽量趋近于英文名中的意义。我们便想到「限制级」一词,但又不想直接当成形容词。考量到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禁忌的意味,我们利用括号的方式处理。让它隔了一层意义去看这个事情。一般我们说限制级,通常意味出社会的规范,一种被建立起来的道德围墙。所以我们试着去提问这规范究竟是谁造成的?它有跟体制在对抗的意味在。   问 你在曾提到「文化对话」与「创作的跨域性」是这次展览的具体路线,它们是否都相关于界线的泯灭或超越?   答 我想现在所有事情都没那么简单了。很多事情在当代社会中会复杂化。我觉得这不一定是跨越。目前,当代艺术越来越朝向文件式的处理,关注于如何把历史拿过来处理?如何把问题拿来做讨论?而不是提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或批判什么。现在很多作品并不主张明显的意识型态,因为艺术家发现:你真的改变不了太多东西。但艺术仍有它的功能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可以造成对话,产生影响。像上一届的台北双年展「在乎现实吗?」(2004),争议性很大,很多人可能不习惯它的非物质性,但它却是目前西方主流的型式,我们越来越少看到造形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但今年的双年展不会只有文件式的作品,展览将会显得非常混杂、非常具混合性。(访谈整理/游崴) (限制级)瑜珈/Dirty Yoga 2006台北双年展 展地◎台北市立美术馆 展期◎11.04-2007.02.25 策展人◎王俊杰、丹•卡麦隆(DanCameron)   (转载自《典藏•今艺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