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影调——“新工笔”收藏价值浅说
2006-11-22 11:35:34 杭春晓
收藏艺术品,实际上就是在收藏历史。收藏者所选择的作品,未来能否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决定了其藏品的价值与价格,同时也显现了你对艺术的判断与眼光。或许,这正是艺术品收藏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具想象的空间。那么,怎样实现这样的选择呢?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将你所选择的作品放到一个相对充分的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并最终判断。比较的结果是什么呢?比较的结果应该是看一幅作品相对前人能否提供一种新鲜的视觉感受。重复前人的视觉经验,即使在细节上处理到位,其历史定位最终无法成立。比如画黄胄画得再好,你所提供的视觉感受却无法摆脱黄胄的影子,那么你永远也无法在艺术史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所以,选择怎样的当代中国画作为自己收藏的对象,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将这些作品与历史中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相对前人是否提供了新的元素或者视觉感受。 基于这样的原则,当代中国画中,有一类新型工笔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这些作品在色彩上一改传统中国工笔画用色方式,以西画中间色调关系为原则营造画面,为二十世纪末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极具启示价值的方向。为了将之区别于传统工笔画,我们可暂称其为“新工笔”。 此类“新工笔”作品的出现,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江宏伟在工笔花鸟上的探索为起点。江宏伟在八五思潮中,没有跟风,而是凭借他对色彩的敏感,改变传统工笔画平涂原色的方式,在洗染中探寻西画的色彩效果。传统工笔画的敷色,不主张调色,强调色彩原本的饱和度。所以,传统工笔画的色彩经验相对单纯,缺少色彩之间的过渡,色彩是在组合与重叠中显现丰富感的。但是,伴随着二十世纪西画的传入,这样的视觉习惯逐渐得到改变。西画的色彩是在调色板中调出的,画面依靠色彩之间的灰调关系组合,呈现出相对丰富的中间色,光影感是在这样的中间色中流动的。江宏伟非常机敏地捕捉到这种差异,将色与墨、色与色充分调和,在灰调子的把握中形成他独具经验的色彩世界。应该说,这样的探索在二十世纪中西画风冲突、交融的历史中别具价值。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命运,无法摆脱西画视觉经验大量传入的现实。从某种角度上看,中西怎样融合是中国画获得现代感最为重要的道路之一。而在这条路上,徐悲鸿等人一直试图将西画的科学造型纳入中国画相对抒情的形式语言中,却很少有人将西画的色彩感觉有效地纳入中国画的传统语境中。这正是江宏伟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别样审美趣味的原因所在。他充满异质的色彩世界,流动的却是宋画洁净的意趣与严谨的造型,对同代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宏伟的色彩处理,在其探索期的出现或许是出于偶然,但它出现后对其他画家的影响却使得这种画面经验成为一种创作潮流,并形成当下中国画发展中最具活力与空间的方向之一。 江宏伟之后,以这种色彩描述经验为手段的画家很多。其中,徐累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画家之一。徐累的画面带给我们一种另类的审美感受,在充满没落陈腐味的灰色影调中,他将古典情境转换为一种现代空间感的叙述方式,马格利特的视觉经验巧妙地消融在符号化的中国传统之中。虽然徐累骨子里透着传统文人的“腐朽”,但他在形式上却是现代性的,甚至还带着一点绅士味道的优雅。并且,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属性在他的身上竟然那样和谐,应该说,这是徐累最显智慧的地方。另外,张见在年轻辈的画家中无疑是突出的。他很善于将异域的画面感觉转换为中国画的语言,西方文艺复兴的经典造型在他营造的东方情境中显得贴切而洋气,他的色彩轻松、高级,在平面感觉的强调中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与解读。此外,雷苗、高茜、陈林、徐华翎、彭薇、崔进等也是这一群体中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年轻画家。雷苗的静物渗透着油画语言的光影与斑驳,萧索而宁静;高茜大块面的构成,简洁明朗,配以女性饰物时尚而优雅;陈林充满想象的奇特构境,使传统花鸟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叙述性;徐华翎透着薄纱感的女人体,显现出一个女性眼中的时尚性感;彭薇将古典人物场景的典雅结合于衣饰颇具装置感的图式中,现代而理智;崔进的人物带有悲情色彩的表述,色彩深沉而凝重。应该说,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传统工笔画的图像经验,并呈现为不同于传统工笔画的视觉方式。如果从中国画的发展整体来看,宋画精微一路的画风于文人画笔嬉之后,一直处于相对衰弱的位置,从未出现过今日“新工笔”之局面,故而此类作品对于中国工笔画之重振意义甚大,其收藏价值亦应不言自明。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