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青花钴料及其呈色因素
2006-11-30 15:48:17 詹云青
宋代以来景德镇的瓷器以青白釉刻、印、捏塑、点褐彩等装饰为主。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陶工们真正掌握了用钴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成功地创烧了青花瓷,从此翻开了彩绘装饰瓷器的辉煌一页。 元代延时期的青花瓷烧成后青花呈蓝褐色。九江博物馆藏缠枝牡丹纹塔式盖罐是典型产品,其色料来源有待科学测试。 至正型青花料是从海外输入的,属于高铁低锰青料,所以典型的至正型青花料呈色浓艳青翠,多有点晕散现象,料浓处有下陷的黑褐色结晶斑点。 从海外输入的元青花料是未经淘炼加工的原矿。因青花料中的杂质会干扰青花呈色,青料越纯净呈色越鲜艳,反之越灰暗。由此可见元代陶工能对青料原矿加工淘炼和把它分为不同等级,如同国画颜料的朱砂淘炼出头朱、二朱一样,不同要求的产品选用不同等级的青料。 元青花中有些呈色蓝黑甚至黑褐的高足杯、小罐等小件产品,经复旦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测定,证实使用的不是国产料,属下等进口料(如图1);还有一部分玉壶春瓶及中小型碗等,呈色深蓝或蓝中偏灰,有人认为是进口料中掺入了国产料的“混合料”所为,其实这是中等进口料(如图2);上等进口料多用于一些大件产品上,这类正品呈色艳丽(如图3)。 也有一些使用上等青料绘制的高档大件元青花产品,其呈色有不同程度的偏灰、偏黑,有人认为使用的是国产料、混合料或进口的中、下等料,其实是由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元青花的不同呈色和绘画青料的浓度、厚薄有关。如果对青料的浓淡厚薄把握恰当,其呈色正蓝,浓度稍高料偏厚则呈深蓝色,再高就呈蓝黑甚至黑褐色斑点,反之则呈淡蓝且无铁锈斑点。所以使用同样的青料,在同样的釉质、同样的窑温、同样的气氛中烧出不同呈色的青花瓷,和用料的厚薄浓淡有关。 青花钴料能在釉下呈现美丽的蓝色,主要是在高温中钴料熔入到一定厚度的釉中所致。其他各种条件相同,因施釉的厚薄不同,青花瓷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釉层厚度适中青色纯正;釉层太厚透明度差,青色发蒙,呈色不正;釉层偏薄,青料在釉中得不到充分溶融渗透,而呈深蓝或蓝黑色。 釉质不同青花呈色也不同。使用透明度好的石灰碱釉,青花蓝色艳丽;卵白釉因呈乳浊状,透明度差,其青花相对偏灰淡。 瓷胎的质量也是决定青花呈色好坏的另一因素。有些低档产品,胎土淘洗不精,胎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锰等杂质,烧成后胎色偏灰。这些杂质在高温中会渗透到青花料中,干扰青花呈色,在这样的瓷胎上即使使用优等青料也不会有艳丽的蓝色。 同样的青花料在不同窑温中烧出的青花呈色也不同。温度偏高,青花会呈靛青泛紫色;温度过高,釉质流淌,使青花料色随之晕散,变艳而模糊;温度过低,瓷胎生烧,釉质溶化不够,青料不能溶入釉中,青花呈蓝黑色或灰蓝。所以不同温度烧成的青花瓷呈色会千差万别。 青花的发色受窑室气氛影响很大。在相同窑温的条件下,如果烧成气氛不同,青花的呈色亦不同。还原气氛好的情况下,釉面和青花呈色好;还原气氛不充分甚至是氧化气氛,则釉面发黄,青花呈色发灰发黑(如图4)。 以上是笔者对元青花钴料和呈色的肤浅认识。要想深入地了解景德镇元青花的胎釉原料、成型、施釉、绘画工艺、垫烧方法、烧成制度等,必须到景德镇来学习和考察。因为景德镇有优秀的传统制瓷工艺、深厚的陶瓷文化遗存、雄厚的师资力量。景德镇市政府为了弘扬陶瓷文化,振兴瓷都经济,给广大元青花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于今年10月20日至23日举办了首届国际元青花研讨会,时国内外专家和藏家云集,珍品和标本荟萃。盛世盛会,给予大家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研究和鉴赏、观摩元青花的好机会。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