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玉器仍为翰海秋拍保留节目
2006-12-11 15:10:39 未知
翰海的古董珍玩专场向来是市场的风向标,每场专拍不仅会吸引全球大藏家、大买家聚焦于此,而且也缔造了不少高价和记录。此次将有370件精品浮出市面。 明清官窑一向是众藏家纷纷“出手”的领域。在此季专拍中,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精品。像明永乐青花缠枝莲花口盘,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色调清雅明朗,纹饰描绘盘曲迂回,生动活泼,展现出永乐青花瓷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明弘治黄地青花花果盘是一件弘治时期的代表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该盘器内外以黄釉为地绘青花纹饰,内心为折枝桅子花纹,内壁为折枝莲花、柿子、石榴、葡萄四种花果纹,外壁为折枝花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盘胎薄体轻,纹饰精美,排列别致,极富装饰效果,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 在清官窑器中,也不乏让藏家驻足的精品。其中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福寿螭龙如意耳瓶,造型别致,以乾隆器物为宗,纹饰布局繁密,图案化的装饰,尽展嘉应瓷器承袭乾隆奢华的艺术遗风,保存完好,为嘉庆时期粉彩器的珍品,传世少见。其它还有清雍正炉均釉直径撇口瓶,造型别致新颖,传世品罕见,彩釉艳丽,保存完好,为雍正炉钧釉珍品。 近年来,各式笔筒也是市场的热点品种,也成了市场上表现最强劲的藏品之一。其中康熙青花笔筒更是藏家的首选。众所周知,康熙青花笔筒数量之多、量之精,可谓空前绝后。这首先要归功于康熙时期的青花取得了巨大成就,能利用青料的浓淡不同,使本来单一的颜色变得仿佛五色斑斓,营造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又极容易使大多数人接受并理解。康熙青花笔筒所绘题材也丰富多样,包罗万象:山水风景,翎毛走兽,花卉博古,均有涉及。在此次拍卖中,就有不少值得藏家心仪的笔筒。如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铭笔筒,直壁,口足相若,玉璧底。脐心施白釉,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三行楷书款。外壁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铭,篇尾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印章。《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以长篇辞赋作为瓷器装饰,在康熙朝御窑笔筒中极为常见。此器字体工整娟秀,保存完好,胎釉细腻,青花釉里红发色纯正,为康熙青花釉里红的代表作。 玉器拍卖也是翰海历次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保留节目。此次将推出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和中国玉器两个专场。前者将有66件精美的玉雕付拍,不乏珍罕之物。如一件估价待询的清乾隆黑白玉十六御制罗汉赞插屏,其原为清宫旧藏,在高超玉雕工艺碾琢下,栩栩如生的罗汉令人肃然起敬,殊为难得。清乾隆白玉仿古蟠龙花觚,不论是在玉雕的精湛工艺,还是象征吉祥的纹饰,都有其独到之处。 在中国玉器专场中,一件罕见商至周时期的御题古玉英雄佩(即玉圭)将吸引藏家瞩目。在元之前,圭一直是一种礼用之器,具有礼祭功能。明清两代,玉圭贵为神器,而礼祭功能渐弱。这件玉圭为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清代贡入内宫。其质地为黄玉,长35.5厘米,宽4.3厘米,两面镌刻青铜纹饰、乾隆御题诗和“古希天子”、“五福五代”玺文。据此可知,圭的纹样琢于乾隆五十年后,这一时期,玉雕流行巧雕,乾隆深恶,称之“玉厄”,要求造办处仿古,恢复“玉之五德”。仿古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摹取商周铜器,此器的青铜器纹饰,体现了这一时期造办处的制器方向,同时,反映了乾隆鼓励的金石考据学的昌盛。这件玉圭集古礼祭功能、乾隆治国思想及考据学于一体,煌煌大观,是迄今仅见的民间所藏国宝级文物。 此次还将有一件重量级拍品现身,即清乾隆帝《御制后藏四十韵玉册页》。这是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从民间征来的一件瑰宝,必将吸引各路藏家的视线。 该册分为上下两册,册页为和阗墨玉,材质少见,宫廷原裱,红木书匣,侧开、活门。书匣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放置一册玉书。每册六页,共计十二开。每页纵25厘米、横16厘米。册心为整版墨玉,每页四周均为明黄色,龙形纹饰的锦缎。金水书写的楷体韵文345个字,另有小字注解1982字,全文总计2327个字。上册封首钤有“八征耄念之宝”金印下书“绥”字,封面封底皆绘有海水云龙纹。 据专家分析,此册页其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御制后藏四十韵》以五字韵文的体例,把元、明、清三朝对于西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做了概括性总结。重点记叙康、雍、干治理西藏的丰功伟绩。册页内容分为三项:初始阶段——崇德七年(1642年)至康熙六十年(1721年)采取“以蒙治藏”政策。第二阶段——康熙六十年(1721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实行“以藏治藏”政策即依靠西藏贵族治理西藏。第三阶段——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完善确立驻藏大臣的权利。乾隆《御制后藏四十韵》虽是韵文,不是史书,但字里行间折射出了中国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坎坷历程。最主要的是乾隆皇帝即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段史实的撰着人。可见该玉册之珍贵,史料价值之高无与伦比。 其次,玉册身价显赫。鉴赏玉器是乾隆皇帝一生的嗜好,在欣赏玉器的同时也时时想到为政之事,所做诗文,皆关政教,无不归于纪实。每遇国家庆典或重大活动,择其要者才制成玉册。供本人及皇族御玩珍赏。此《御制后藏四十韵》是乾隆皇帝武功中重大事件的总结。将其制成玉册来珍视这段历史,并钤上“八征耄念之宝”万年这方印,大有“壮心不已”之气概。诗韵文收录在《四库全书》御制诗集五集卷七十九中,与乾隆本人撰写了四万多首诗相比,他对该诗韵钟爱尤甚,把之刻在不朽的玉材上,流芳千古。彰显出一代杰出帝王独特的人文气质。 此外,玉册材质珍稀。其选用上等和阗墨玉。墨玉是墨色软玉,一般与青玉相余,颜色不纯,色纯如漆的黑色墨玉十分难得。人们把难得一见的全黑的玉叫“乌云片”或“美人鬓”。该玉册精选12片墨玉,片片纯黑如漆,尺幅之大,数量之多,足见乾隆皇帝选材之精,规格之高的皇家御用标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