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质量的评价与识别
2007-01-05 10:38:33 王曼君
刚入门的翡翠爱好者首先应该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翡翠鉴定知识,对翡翠各方面的性质有个初步的了解。 评价翡翠价值的六个方面 翡翠质量优劣的评价,主要是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净度、切工、重量六个方面进行的,其涉及到行业中常提及的“种”、“水”、“色”、“地”、“工”等俗称。 颜色 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业内人士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对翡翠的颜色进行评价。 浓:是指翡翠颜色的饱和度要高。同一色调的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饱和度越低颜色就越浅。翡翠有许多种颜色,绿色是最主要的色彩,好的翡翠要求是浓淡相宜的翠绿色。 阳:指的是翡翠颜色的亮度要高。颜色鲜艳的翡翠给人以青春勃发的感觉。 正:指的是翡翠的色调要纯正,不含其他色调。正色翡翠的色彩饱和度可高可低,也就是颜色可浓可淡,但色彩的主色调一定要纯正,也就是纯的光谱色。如纯正的绿色翡翠应为正绿色或翠绿色;紫色翡翠要求是纯正的紫罗兰色。 匀:指的是翡翠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翡翠是同种或不同种矿物的集合体,颜色多呈点状、丝状、团块状分布,很难达到均匀。所以翡翠的颜色越均匀,其价值越高。 和:指的是翡翠不同颜色分布的和谐与否。翡翠经常出现不同颜色的组合,如“春带彩”、“福禄寿”、“刘关张”。不同的颜色搭配为翡翠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 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指其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及颗粒间的结合方式,它直接影响翡翠的“种质”、“水头”、光泽和硬度等。颗粒细小,结合紧密的翡翠则显得温润细腻,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反之,颗粒粗大,结构松散的翡翠质量将明显下降。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水头”。透明度的好坏在行业中常用“长”、“足”和“短”表示,称之为“水头长”、“水头足”或“水头短”;也可用“一分水”、“二分水”来表示。绝大部分翡翠都是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者极为罕见。翡翠越透明表明其品质越高。 净度 净度是指影响翡翠美观程度的因素,包括脏色和裂隙等,即所谓的“绺裂”。这些“绺裂”的存在将影响翡翠的美观,净度越高则翡翠的品质越高。 切工(雕工) 翡翠的切工是指翡翠的选材设计、切割比例、雕刻工艺及抛光工艺等几个方面。对于素面翡翠要求切割比例适中,抛光优良;而对于玉雕制品的质量评价来说,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重量 翡翠制品的价值不受重量的严格限制,但是在颜色、质地、透明度等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体积越大也就是重量越大,则其价值越高。 业内常用“种”和“地”对翡翠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种”是指翡翠的矿物组成、颜色、结构、透明度等对翡翠品质的综合影响,又称为“种份”或“种质”。翡翠的种质按优劣程度常分为“老种”、“新老种”和“新种”;“地”是指除去翡翠颜色之外的质量状况,也就是对翡翠颜色所附着的基质状况的描述,又称为“底子”或“地张”。翡翠的地子按优劣可分为:“玻璃地”、“冰地”、“糯化地”(“藕粉地”)、“豆地”、“瓷地”等几大类。但有时“种”、“地”的概念容易混淆,也有人称为“玻璃种”、“冰种”、“糯化种”、“豆种”等。 一般可称翡翠为××色××种××地翡翠,如“阳绿色老种玻璃地翡翠”、“紫罗兰色新种豆地翡翠”。 再者就是因为翡翠的处理越做越好,非专业人士很难通过肉眼确定是否是天然翡翠,因此还是建议翡翠爱好者们到正规的商场里购买,而且最好索取正规鉴定机构的证书。 怎样识别翡翠的A货、B货、C货 A货、B货、C货是行话。A货是指天然翡翠,B货是指经过了漂白和充填处理的翡翠,C货是指染过颜色的翡翠。 对B货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光泽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入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颜色 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混沌一色。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结构 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表面特征 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近期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的观察和测定。 对C货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染色是指无色或浅色翡翠的颜色变成绿色、红色或紫色,是最原始、最易制作的处理方法。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大同小异。首先将选好的待染色的翡翠用稀酸漂白、清洗,干燥后放入准备好的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稍微加热,浸泡的时间视翡翠的大小和质地而定。 炝色是先将翡翠加热,使翡翠颗粒之间产生微裂隙,然后迅速放入有色的染料或颜料溶液中。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浸泡时间,但颜色沿裂隙分布会更加明显。 已染色或炝色的翡翠需烘干上蜡,为的是增加透明度,掩盖缝隙。部分染色或炝色翡翠需要充胶处理,起到提高透明度,掩盖裂隙及固结的作用;部分漂白后的翡翠直接充填有色胶结物,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即所谓的“B+C货”翡翠,染色翡翠的耐久性较差,因为着色剂没有进入晶格,而是存在于颗粒之间的缝隙中。当染色翡翠受到光线的长期照射,酸碱溶液的侵蚀,受热,甚至空气的氧化作用时,原本鲜艳的颜色会褪色,甚至变为无色。 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颜色的分布,由于染料沿颗粒或裂隙进入翡翠,所以看到染色的颜色呈丝网状分布,在较大的绺裂中可见染料的沉淀或聚集。这是鉴别染色翡翠最直接的证据。炝色翡翠可以看到清晰的炸裂纹。 铬盐染色处理的绿色翡翠常出现650nm宽吸收带特征,吸收光谱是鉴定染色翡翠的有力证据。 由于着色剂的不同,染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的反应也不同,既可以无变化也可以变红。如果绿色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则表示该翡翠经过染色处理。 珠宝鉴定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只有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的仪器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当消费者对自己的翡翠有疑问的话,最好送到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