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画作伪的『行规』——梅道人非梅花道人
2007-01-10 14:24:30 吴中生
笔者曾居苏州,爱好书画,长年往来于沪、宁之间,对此三地书画收藏掌故知道一些。关于书画作伪古已有之,今日亦然。前几日与杭州朋友相见,他提及所见一卷5米多长、款为元四家“吴镇墨竹图卷”,并说已由上海人美《艺苑掇英》第七十一期出版,朋友是名画家,眼力也不错,据他说此卷虽是老东西,但字偏油滑、竹偏秀弱,用笔都显肥厚;无吴仲圭晚年用笔拙、重、沉的劲健之感,颇似我十多年前所见的一卷“吴镇款墨竹图卷”。因此找来《艺苑掇英》第七十一期看,果然就是这卷,但已有了一些变化,引发我感叹古人作伪的“职业道德”与今人作伪的无不用其极。 十多年前就曾见到此绢本“吴镇款墨竹图卷”,并与朋友一起把玩数日,发现此卷似为明代人仿作。原因有三:一、此卷所用绢到不了元代,最早只能到明早中期。二、此卷上所书年款为“至正十八年”(现在已改为“至正八年”待后详述)而吴镇于元至正十四年卒(1280年-1354年)。三、此卷几段署款多为“梅道人”而吴镇真迹署款大多为“梅花道人”(此为鉴定界之共识)。为证实真伪持此卷之人去求教了北京一位鉴定大家,老先生看后说:此卷确为仿作,是明早期一高手所仿。此人所仿吴镇款墨竹图卷他见过几卷,对此人有过研究(时间太长我记不清老先生所说仿者姓名)。当问及所署年款及名款出现的错误时,老先生说:这就是古人作伪的“职业道德”,古人作伪有一定的行规,同时也怕造假会有因果报应,那么在造假时,一定要留一点破绽,让你识破,你如不能识破,造假的人认为这就不怨自己了,因为他已留了破绽给你,这就不算他做坏事,就不会有报应(而我则认为古人作伪在年款上出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与造假者不一定知道被仿者准确生死时间有关,古代不像现在通讯、媒体这么发达,消息传播得这么灵通)。此事过去一阶段时间后听友人说持此卷之人不知是在苏州还是南京请装裱高手将此卷重新装裱,把年款“至正十八年”改为“至正八年”(也就是现在《艺苑掇英》书上这样,但仍可以看到修改时在“正八”两字上所留下的圆形深色痕迹,如一片油迹样,见疑伪墨竹卷图4)。相比古人,今人作伪真是无不用其极,现在的造假者,只有水平不到让你能看出毛病,决不会自己留任何破绽,如自己看到所作伪品有不到之处,你说有问题,他也会编好故事等着你,也许是现在人都是唯物主义而不唯心了吧!但这一改变赤裸裸地把原来唯一的一块遮羞布也给扯掉了。 吴镇以山水画擅长,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为“元代四大家”,其墨竹画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画,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册上,也足以自成一家的。另外他的书法,尤其是草书也造诣极高。 《艺苑掇英》第七十一期上关于此“吴镇墨竹图卷”有专文评析,称:“曾经陈半丁过眼,每段钤有陈氏印两方”“试与传世的各大博物馆所藏吴镇墨竹相比较,从钤印、题款的书法和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抒写性格,以及绢的质地和包装、印色和墨气在绢上的沉淀、起霜,皆吻合无间,其坡地、苔草的画法,更与其山水相一致,当是可信的真迹。”“陈半丁”印当初也曾见到,其印伪且劣,自不待言。而其称与传世的各大博物馆所藏吴镇墨竹相比较“题款的书法”,其中倒有两段文字(见疑伪墨竹卷图1、图2),正好可与中国台北故宫所藏吴镇墨竹谱(天津人美出版的《元四家画集》所刊,为吴镇“至正十年”所作)中的两段文字相比对(见中国台北故宫藏吴镇墨竹谱图1、图2),两个图1几乎相同的文字相比较和“至正”年款书写相比较,书法神韵有天壤之别、真伪立见。至于“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抒写性格”“坡地、苔草的画法,更与其山水相一致”(见疑伪墨竹卷图3),则必须结合吴镇六十九岁晚年的绘画笔性特征来谈,光“形态”“抒写性格”“画法”与“其山水相一致”是仿者可以做到的,但其晚年作画笔性中特有的重、沉、拙,如谢稚柳先生所说的“老辣苍茫的笔意”是无法仿出的(见台湾故宫藏吴镇墨竹谱图3)。毕竟这是一张明代仿作,所以“绢的质地和包装、印色和墨气在绢上的沉淀、起霜”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吴仲圭生活的年代距明代早中期相去不远。 当今极其繁荣的书画市场,古代书画的交易一直没有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火爆,人们大约总是觉得古代书画年代久远,其中过程太长,辨伪识真上难度较大,但岂不知古人造假尚有一点“职业道德”,你只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详加辨识,多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倒也不会失误太多。而近现代和当代书画,你如不练出一双“火眼金睛”是无法对付这些毫无“职业道德”的现代造假分子,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提高鉴别力要善于与作伪者打交道,不断掌握最新的作伪手段,对作伪方法、技巧详加了解,提高看画眼力。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作伪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的,作伪者追逐的对象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当前制版印章作伪可以将伪印仿得丝毫不差;印刷加手工描绘上色的方法作伪,可将构图形式和款字达到逼真的程度;伪造名家题跋或利用一些研究古代书画的老专家对近现代书画的不熟悉请其题跋,以佐证伪作为真;特别是赝品做成的假画集使之成为“著录作品”的情况更需认真对待、详加考证。人们过去对著录作品大多认为是可靠的,但假画集的出现就让它变得不是绝对可靠了。笔者就曾亲见和真画集外观一样,但内页如“雨夹雪”一般一页真画、一页假画的盗版画集,以及整本画集内作品全假,只有封面是真的盗版画集,这些不与真画集放在一起认真比对是不易看出的。这就提醒大家在选择参考工具书时应认真审看它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还是盗版的,要验明正身后方能以其为据。这些最新动态的掌握,有助于藏家的综合分析,掌握得越全面,在分析作品时思路会越清楚,“交学费”的机会就会逐渐减少。 还应慎言“捡漏”。“捡漏”是古玩和书画收藏界乐此不疲的话题,也是一些精于此道的行家高手夸耀自己的本钱。但这永远只能是真正的行家高手才能做到的事,普通收藏爱好者一生也不会碰巧遇上几次。因此名家书画收藏投资者除要保持平常心,冷静面对市场诱惑,还应具备相对应的鉴藏知识和戒贪的心态。一般来说书画艺术品收藏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真金白银经常买回了假货;第二阶段是用足额的真金买到了真货;第三阶段是用白银就买到了用真金才能买到的真货,也就是捡到了漏。“捡漏”的必要条件是:实践中得来的正确专业知识加上机遇。这正确专业知识是需要长期市场一线实战和认真学习才能得到的,并需要不断随着市场造假水平的变化和提高而更新。所以普通收藏爱好者不能把“捡漏”摆在收藏的第一位,而应把在收藏过程中如何提高自身学养放在第一位,这样既能陶冶情操,也能为自己将来厚积薄发而捡到漏打好基础。机遇则是要有随缘的平和心态,戒天天想“捡漏”的贪心,因为贪心和制假、贩假是好“朋友”,你如有贪心,那你“吃药”就怪不到别人了,不是谁都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餐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