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邓敬民石窟梦幻佛像作品艺术展已开幕

2007-02-05 15:07:59 未知

  邓敬民石窟梦幻佛像作品艺术展-2月2日于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举行,宗性大师主持开光仪式,展览为期一月。  我持画笔作梵歌   ——读邓敬民佛像作品随感如是我闻  第一次读到邓敬民的佛像艺术,是我刚从五台山回京的时候,眼前还晃动着“兹航普渡”的牌匾,耳畔仍回响着不疾不徐的梵音,胸中还充溢着淡淡的香氛……不经意间,翻开一本杂志,邓敬民绘制的观音菩萨像便安详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倏望那幅作品,本来已经趋于烦躁的心,倏忽之间平静了下来,由此,我关注起了邓敬民的佛像作品。  邓敬民佛像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庄严肃穆,仪态万方。其绘画风格取的是亦写一路。这与单纯的工笔画像或写意画像便有了鲜明的区别。以我门外汉的眼光观之,过于工笔的绘像,不免拘谨呆板,沦于画匠之类;而过于写意的绘像,又难掩恣意挥洒、有失庄严。所以,我总感到,工笔人物于仕女、于高士最为合拍,写意人物于关公,于钟馗最为得当。而于佛像创作而言,欲求超凡脱俗,便只有邓敬民这样亦工亦写的风格为佳。即以传神之笔精描佛陀,以灵动之笔挥就背景,使佛陀的庄严妙像跃然而出,使人拜观之时,油然而生崇敬和亲近之感。欣赏邓敬民的佛像作品,时常会感慨于色彩的浓淡相宜、搭配适当、过渡自然,时常会流连于造像上的一方衣袂,一串璎珞、一只净瓶、一座莲台,每一件都是那样的平实而唯美,吸引着人不免要多看几遍。  绘画是对事物的再造,是造型与色彩运用的集成。一幅绘画作品所具有的美,这里面有技巧的因素,没有对造型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色彩的精妙运用,难以成乎其美。但更为重要的是画作从内核上所表现出的绘者的思想深度。古人说:“言为心声”、“境由心造”。绘画作品虽然无言,却凝聚了千言万语,浓缩了千姿百态。其意境是否深远,画面是否动人,关键取决于绘者的心态,取决于绘者对世界的感悟,取决于绘者与观者能否产生内心的共鸣。在邓敬民佛像艺术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他对佛理的体念,对禅学的向往。透过邓敬民恭绘的一尊尊安详静穆的佛像,人们能够深刻地感悟到佛陀慈悲的情怀,救世的宏愿、悲悯的内心、体念佛家渡尽苦厄、扫除惧怖的无上妙法。这种力图寓万法于宝像、透感悟于笔端的创作述求、使邓敬民的佛像作品受到了释家弟子的特别关注。海内外的一些佛教丛林和居士,专门与邓敬民联系,请他绘制佛像,供善男信女瞻仰膜拜。  读邓敬民的佛像作品,常常会使人如同越过千年的沧桑,又走入隋唐时代。那飞天的乐舞,那深沉的着色,那如净满之月的佛面,依稀里都透着隋唐遗风。这种跨越岁月长河的历史感,同亲让人沉醉。  邓敬民刚入不惑之年,他人生最美好的画卷正在展开。随着时光的流砖,他的人生阅历不断积淀,他对佛学的感悟会更为透彻,他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会更为老到、必然地,他的佛像艺术也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期待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