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考沦落为经济增长点——一位出租车司机眼中的“艺考”
2007-03-12 14:14:54 柴安东
昨天因为有急事打的去山大,途中跟出租车“的哥”聊到了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在他们眼中,这些参加“艺考”的学生是提高他们生意景气指数的重要人群。 济南。周日早晨八点半。按说打的并不太难,但是我等了好一会才找到一辆空车。说好目的地后,就跟的哥攀谈起来。 “师父,最近的生意好干吧?” 这是我经常问的哥的一句话。因为曾几何时,在济南这些稍大一点儿的城市里,出租车市场一下子饱和起来——有段时间,济南的出租车因为太多,很多的哥被相关部门规定,隔日出门揽生意,这也是为保证的哥不至于因为争抢生意而“自相残杀”的下下策吧。 “师父,最近的生意好干吧?” “不孬,春节刚过,又马上赶上了个艺考。打的的人就一直没断流。” “不至于吧,艺考的人有那么多吗?” 其实,山东省历年来都是全国艺考第一大省。这个我心里清楚。但是,艺考的人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竟然有这么大,我还真没心理准备。于是我想问个究竟。 “小伙子,你这就不知道了吧。”车内后视镜里,露出的哥朴实却得意的神情。“咱山东的艺术考生那可多了;不光这样,关键是他们一个人能报考十来个学校,有的学生报考得更多。” 的哥这样一说,我心里一颤。因为,在山东,2007年最大的考点设在潍坊,另外,济南和青岛也是很大的考点。在济南,本来用于开大型国际展览的展厅被用作学生的艺考考场,诺大的空间里还挤得密密麻麻。更别提在潍坊,又将是怎样一种情形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一个考生要报考十来个学校,他们必须要不断往返于“济南—潍坊—青岛”这样的一条通往梦想的路线。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活儿可干了。”的哥接着说,“他们老家在哪里我不太清楚,但大部分不是咱济南的本地人,所以来这里考试,下了车就坐出租车。他们的行走路线也很清楚,都是下了车站就去相关学校,山大、山师、山艺、工艺美院什么的。他们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下了车站就必须坐出租车。” 从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出发,他们最喜欢旅客往返机场这个路线,其次就是从车站往返远处的某个单位。在济南,从车站去这几个艺考考点的学校,打的最少也下不来12块钱。看来,艺考真的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 “就拿今年来说,春运还没结束,年初十左右,艺考学生就大批地来了。”这位叫做李义的“的哥”,显然已经掌握了“艺考学生流”的客运规律。 而且他还说,这样的情形已经有好几年了。我还是有点不太问道:“学生虽然多,但至于对你们这么大的影响吗?”“嗯!!那当然!!!”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看来,艺考生这个群体对他们真的很重要,他也是很认真地对待这群特殊的乘客。 “看到大街上那些背着画板的学生样子的孩子了吗?他们很好辨认。当然,这些孩子们也很不容易。看看他们,大部分都是节衣缩食的样子,穿戴得也大都一般。所以咱也得做好服务。” 这时,的哥李义突然话锋一转。“当然,这些孩子也很懂得怎么省钱。他们一般都是三五个在一块打的,然后好几个人分摊车费。他们很不容易。这样一来,他们打的的花费就降下来了。”看来,面对这笔“巨额”的交通费用,参加艺考的学生们也深谙应对之策了。当然,这也是逼不得已。 的哥还提到了参加艺考学生们的住宿情况——他们一般是来到一个城市的车站,然后打的去学校,然后在学校附近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来,等到考试结束,再打的前往另一个城市的考点,然后再找另一家便宜的旅馆住下。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有些小旅馆甚至就是地下室改装的,空气混浊,用木板一隔就是一个房间。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希望,他们压榨着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以争取多多报考几个学校。这给他们的钱包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为此,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 艺术这个神圣的字眼,据称,关乎的是人类的终极价值和终极关怀。可在漫漫艺考路上,在一个个尚未踏入艺术“豪门”的孩子眼里,“艺术”好似正在或者已然发生了异变——艺术首先成了一场场考试,这些考试是一个个关乎个人命运的博弈——通过了这些考试,一些考生的“艺术梦”才真正开始,而那些没有通过考试的大多数,他们可能将从此与艺术无关。 这还没完。在现今的就业环境中,即便是通过了考试,踏入了高校门槛,他们将来要面对的,也许还有另一个残酷的“二次选择”、“三次选择”。他们还将面临考研和就业。这就扯得更远了,不扯也罢。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