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报道之六:从安迪•沃霍尔到俄罗斯波普艺术
2007-03-15 12:18:00 郭宏梅
(雅昌艺术网 莫斯科专稿) 2005年9月14日至2005年11月13日,《安迪•沃霍尔:现代生活的艺术家》与《俄罗斯波普艺术》同时在莫斯科的新特列恰科夫画廊展出。展览的组织者初衷似是展示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与俄罗斯波普艺术在时间承继及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异同,而实际上,它是对这一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欧美并影响了世界的艺术思潮其后的全球政治经济态势及其影响下的美、苏(俄)艺术家心理、行为的深刻探究。 1、《安迪•沃霍尔:现代生活的艺术家》:全世界都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安迪•沃霍尔在20世纪下半叶的肖像性绘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他的肖像画引起了众多的争议: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的形象作为二战后的艺术作品值得保存,而作为20世纪70至80年代的肖像性创作,则证明了沃霍尔在道德与艺术上的没落——但应该承认,丝网印刷与描写性手段在肖像画中的联合运用,使沃霍尔得以全方位地展示美国流行文化中的著名与普通人物。肖像画是一种手段,利用它沃霍尔阐释并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它最好地证明了他是一名时代的艺术家。 沃霍尔对社会与文化生活的每个方面具有无穷的兴致。他想要感觉、记录、改变和重新定义自己周围的世界。照像机,丝网印刷,空盒子,电话机,购物袋——对沃霍尔来说,所有物体都可以进行选择并值得珍藏。在本质上,沃霍尔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变成了艺术家的活动,而把自己的艺术活动变成了反映日常生活和度过每一天的方式。除了肖像画与静物画外,本次展览还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档案性照片和沃霍尔成名前后的艺术作品(包括其拍摄的电影),它们使展览丰富而生动。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了沃霍尔艺术活动中的四个阶段——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 1950年代:“成功——工作在纽约”,展示了这个从彼茨布鲁克一个工人家庭走出来的年轻人如何由一名商业艺术家而获得了最初的成功,并介绍了那个时代逐渐发生变化的艺术与政治环境。 1960年代:“银色工厂”,以摄影和绘画作品为媒介阐释了沃霍尔的基本创作观点及他在电影绘画、心理音乐与性文化领域的最初实践。 1970年代:“我喜欢夜生活”,讲述沃霍尔在纽约上层社会中的生活及他以迪斯科俱乐部“54号工作室”为中心的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反映沃霍尔对艺术、流行文化、政治和社交等态度的杂志《访谈》的创办过程。 1980年代:“艺术家的回归”,由于沃霍尔结识了新一代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基亚、尤里安•施那别里和肯特•海林格等人,他又重新把目光放到了绘画上。 2、俄罗斯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在俄罗斯的发展不似在美国或一些西欧国家那样受到评论家与大众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当俄罗斯的波普艺术初具雏形时,只有米哈依尔•罗金斯基、米哈依尔•车尔尼雪夫和鲍里斯•杜列茨基能够代表当时创作的最高水平;而到了70年代,颇有成就的波普艺术家增至10人左右,这些画家和雕塑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现符号。由于当时苏联国内的政治环境所迫,他们中的大多数于70年代中后期移居国外,并以“社会艺术家”而为苏联舆论所知;80年代,苏联国内各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上的“俄罗斯波普艺术”一词为“社会艺术”和“莫斯科的概念主义”所取代。 经过若干年的沉寂后,俄罗斯波普艺术首次以如此大的规模展示于观众面前。本次展览分为“俄罗斯波普艺术的前奏”、“莫斯科的波普艺术”和“新波普艺术”三个特展,收录了从早期至现代共千余件波普艺术作品,其中,创作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借鉴了美国波普艺术的观念,却在简单的装置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艺术特色。在“新波普艺术”特展中,则包含了近几年创作的数码影像、装置、摄影及传统架上绘画作品。 (本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一)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二)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三)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四)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五)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系列专题报道(七)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雅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