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科化的艺术管理
2007-03-17 12:37:52 余丁
艺术管理学科产生的背景 艺术管理在西方的发展,又与当代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发展的焦点,从艺术创作与文化生产转移到文化消费上。这个转变是导致文化艺术的相关环节必须在管理上发挥创意,并积极开拓文化艺术产品的受众范围。这使得文化艺术资金的配置产生转变,由原先主要依靠政府为主要财源的情形,演变成必须以多元化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以便支撑文化机构创意性计划的发展。 其次,新一代的艺术的赞助者,通常在出资的时候会非常谨慎地去考虑自己的责任,以及这一投入的文化价值所在。他们力图寻求更具社会多样性的观众,他们提供补助款或赞助活动的目的,在于刺激新计划的发展以吸引新的观众参与。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巡回展的次数越来越多,艺术品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运送保险等后勤作业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巡回展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使得精确地锁定目标观众,甚至准确计算损益平衡的场地使用方式,成为必要的课题。 第三,当观众结构由单一的文化群体向多元发展的时候,作为一个艺术项目的策划者或者执行者,还必须重新考虑是把焦点放在自己最独特的基点上,还是放在全球化的台面上,是把焦点放在引人注目的通俗艺术,还是放在纯艺术上。 第四,受到政府资助的艺术机构,在自身生存和完成组织使命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紧张状态。为了生存,接受资助的艺术机构必须把商业运作引进艺术运作当中,为了完成组织的使命,艺术机构又必须持续推展为主流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所谓精英艺术。这两者之间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操作方法,都是大不相同的,这种矛盾自然无法回避。 艺术管理的定义 1998年出版的《国际公共政策与管理百科全书》 对“艺术管理”做了如下定义:艺术管理是5种传统管理的应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有助于表演或者视觉艺术作品并把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管理和促进创造性的过程并把它传达给观众,通常包括公共的、非赢利艺术机构(如非赢利剧院、交响乐团、歌剧团体、舞蹈团体、博物馆、公共广播和表演艺术中心)和私人的、商业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艺术实体(如商业性的剧院、“流行”音乐、私人画廊、电影、电视和视频节目)。 艺术管理的三大任务 第一,美学上的追求卓越与真诚。 第二,组织的亲和力和观众开发。 第三,成本有效性和透明度。 艺术管理教育发展 艺术管理概念,在欧美同时起步,以英语国家为主。法语国家少用该概念。 1966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托马斯•雷蒙德(Thomas Raymond)和斯蒂芬•格雷瑟(Stephen Greyser)和哈佛的一个艺术管理者道格拉斯•史沃比(Douglas Schwalbe)创建了艺术管理研究院 1975年成立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 1983年成立加拿大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管理教育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肩负着国际化、本土化的双重责任 有特色的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应该符合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发展平台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