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价画作动辄千万元,投机造就财富神话
2007-05-12 12:53:04 佚名
数万人投身画家行列 千万元天价画作频现 2006年11月21日下午,刘小东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秋拍专场上拍出了2200万元,创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世界纪录。2007年3月31日,苏富比拍卖行首次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大功告成。拍卖会总成交额超过了1300万美元。其中张晓刚一幅油画拍出了97.92万美元。从1985年美术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年年攀升的同时,美术业界也流传着各种财富神话,充斥着一些圈外大众不知的有趣现象,吸引着想在这里淘金的人们投身到其中。 那么这些神话和现象都是什么?哪些靠谱哪些是夸张?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财富神话之画家 塔尖上的艺术家身价过亿 “出租车司机改行画画都发财了” “赶紧去画画吧,随便画一幅什么都能卖钱,连出租司机改行画画都发财了。”毕业于美院附中、目前在家闲暇无事的蔡先生对记者说。据他所知,目前因为当代艺术市场生意火爆,现在不仅是美院的学生一毕业就去当画家,甚至连一些有点美术基础、以前并不从事绘画的人也开始投身到这个行当中了。 果真有这么一位靠画画成为百万富翁的出租汽车司机? “确实有一位出租司机改行当画家很成功,成了百万富翁。”在位于来广营的索家村艺术区,记者找到了这位出租司机的朋友、油画家李建章,他向记者透露,“这位画家我不好直接告诉你他是谁,但是这个曾经的出租司机情况特殊,他的哥哥是专业画家,他本人一直受到艺术熏陶。虽然他的绘画技术不怎么样,但主题很吸引买家,每幅画大约能卖3万元。并不是每一个出租司机改行都能像他那样成功。” 在当画家前,李建章做过媒体记者、当过美术班老师。李建章承认,他也是因为最近当代艺术市场火爆,才下决心投身到其中的。“在当代艺术圈,各种发财的传说太多了——有人雕个民工系列发财了,有人画个光头泼皮系列也发财了。就连当初跟我学美术的不少孩子,现在都成了艺术家,作品经常出现在拍卖会,自己也成了百万富翁。” 在索家村的一间画室,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谢峰和两个同学一起租下这个工作间。“目前市场确实不错,过去画家村和艺术区只有宋庄和“七九八”,最近两年又增加了酒厂、索家村、费家村、草场地、环铁、南皋、北皋等十几个艺术区,在这里从事美术创作的超过几万人,毕竟来自全国各地。在家创作和散落在各处的画家就更多了。” 李建章说,由于租工作室的画家太多,目前“七九八”房租飞涨,每平方米的租金每天3到4元,酒厂最初1元5角,现在涨到2元,这两个地方没有经济实力的画家根本租不起。索家村因为一直传说要拆,所以便宜,一平方米5毛5。我和朋友合租100平方米的工作室,一年房租大约2万,同样大的房间要在“七九八”得12万。” 女画家、日出画廊老板日出说,宋庄前两年只有300名左右的艺术家,现在达到千人。 “顶级画家豪宅比刘文彩庄园还豪华” “这些顶级画家太有钱了,不仅经常更换名车,自家修建的画室比刘文彩庄园还豪华”。日前,记者来到有“画家村”之称的通州宋庄小堡村,果然见到了这种超豪华画室。 记者发现,这里的“大宅子”当然不能等同于城里的高级别墅,但也是高墙大院,栋栋醒目。“富有”画家拥有几百乃至上千平方米的画室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例如方力钧在小堡的画室可能是中国最高、最大的画室了。足足有三层楼高,好几百平方米一通到底的空间,使人联想到制造飞机或汽车零件之类的工厂。 摩的司机老赵告诉记者,不少画家都有独院,大的七八百平方米,小的也有一二百平方米。大部分画家都将院子搞得郁郁葱葱,游廊回绕。但是都不像是什么大庄园,够得上庄园的可能是最近一年新建的几栋大画室。 在老赵的带领下,记者在宋庄小堡村西北角一大片空地上终于见到这七八栋豪华庄园规格的画室,这些画室大部分正在施工中,但仍可看出其中不少画室建筑面积的巨大——所有画室至少由十几间房屋构成,其中一栋豪华画室围墙高达5米,四角都有角楼。 老赵说:“这些都是新建的,房主是谁我们也不知道,肯定是有钱的大画家。在这里建个这样的大宅子比城里肯定便宜多了,但是也得有几百万”。 “欧洲的不少大画家来小堡村参观的时候,都对这些顶级画家上千平方米的画室羡慕得要命。”日出画廊老板日出说,“可是小堡村画家上千,这类成功者不到10人,比例是很低的。” “预付200万元,三年后才能取画” 京城某娱乐公司老总曾私下透露:“现在画家太牛,我把200万打入他的账户,竟然3年后才能提画,没办法,我们得求着他们。” “没错,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买家都得排队才能买上。”油画家李建章告诉记者,“例如我有个做雕塑的哥们,去年作品卖得很火,市场表现不错。所以等他雕塑的买家也得两年后提货。毕竟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雕塑需要很多时间,要不然怎么很多成功的画家都雇佣枪手呢。” 其实李建章提到的名画家雇佣枪手作画,是圈内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在国外也很常见。据《新闻晚报》报道,陈逸飞也曾雇佣过枪手。据这位名叫韩辛的“枪手”说:“当时在创作《踱步》时,陈逸飞喊我帮他画椅子和背影。” 中国当代艺术家周铁海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披露说:“先富起来的那批画家,接单无数,创作的速度赶不上出货的速度。于是,其中有一部分艺术家找来枪手当苦工,自己则作壁上观,至多最后润色一下,签完名便可迅速兑现。尽管这已成了圈内潜规则,大家却依旧对此避而不谈。” 雕塑家向京曾说:“来不及做,当然就出现了‘枪手’。我们去过几个特别有名的工作室,都那样。画都没有激情,没有生命力了,在那儿画钱呢。” 但是李建章认为,雇佣枪手并不能说明作品就不是画家本人的作品。“毕竟整个创意和构图是画家的,枪手仅仅是工人。” “当代艺术家排行,十九位身价过亿” 最先搞出当代艺术圈财富身价排行榜的,是一本艺术专业杂志《hi艺术》。2006年底,《hi艺术》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市场平均单价乘以年产量等于年产值,再用年产值乘以创作高峰期,最后得出身价。第一名是张晓刚,接着是刘小东、曾梵志、方力钧,身价分别是6亿到2.5亿,并列第16名有4个人,分别是夏俊娜、刘炜、常青和冷军,身价是1亿。这个排行榜共有19人身价过亿。 但是对于这个身价排行榜,圈内人士并不认可,西五画廊老板、画家董菁说,其实外人看到的都是表面,很多钱都消耗在流程中了,画家没拿到那么多钱、画廊也没拿到那么多钱,拍卖公司也没拿到那么多钱,买家也没付出那么多钱。 康坦普瑞当代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画家梁长胜进一步解释:很多画作首先价格并不像外人看见的那么贵,这里面有可能有商业炒作,另外作品在画廊里卖时,作者要与画廊分成;有些买家直接找到画家买画,不少作品是多年前用很便宜的价格买的,后来到拍卖会上才卖出高价,画家本人并没有得到这么多钱。“上世纪90年代,相当多的画家每幅画才几百美元,有一次岳敏君接到了几十幅画、每幅画1000美元的订单,高兴得要命,拼命画,最后都快晕倒了。现在他的画确实涨到了每幅百万人民币,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所有的。” 财富神话之买家 是物有所值 还是市场疯了? 当代艺术市场出现“井喷” 从1994年到2002年间,中国的油画市场出现了“井喷”现象。 大部分中国知名油画家的写实作品市场增值达到200%以上,有些画家的作品增幅更达到400%至500%。有台湾艺术家惊呼,大陆“艺术投资获利比贩毒还高”。 2006年11月21日下午,画家刘小东的一幅30平方米的巨幅作品《三峡新移民》创造了2200万人民币的拍卖价。义无反顾拿下刘小东《三峡新移民》的买家是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蓝女士。而刘小东在得知自己的产品《三峡新移民》拍出如此之高的价钱后,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只说了句:“这市场疯了”。 与刘小东有同感的还有画家张晓刚和收藏家管艺。张晓刚知道自己的一幅作品以1600万元落锤后感叹道,“这世界疯了”。管艺则认为:“‘这个市场得病了’。以前参加拍卖会,我开出的价,通常就是最终价,因为通常全场唯一的竞拍人就是我,像谷文达、蔡国强的作品,都没人竞拍。但从2004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开始持续上扬。现在如果我要一件作品,得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四倍的钱。大家疯抢某些人的作品,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和收藏。” 5%真藏家95%投机商 采访过程中,不少艺术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投资人成分非常复杂,外国买家和中国买家大约各占一半,其中中国买家中不乏成功的商人。“这些人当中至少95%的人都不懂得艺术。”高地画廊老板林先生说。 康坦普瑞当代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梁长胜说:“极少数懂行买家是从不乱炒画的,他们一般就是纯粹的收藏,也被称作‘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乃至世界潮流的了解相当深刻和专业。”例如张皓明,他是很多年轻艺术家的资助者,个人资助中央美院“学院之光”项目历时10年;淡勃是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制片人,也是刘小东旧金山个展的赞助人;还有收藏家管艺,管艺曾经从事化工生意,现在是中国最知名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主要收藏大型装置艺术品。 海外藏家有曾担任瑞士驻中国大使的希克,他用十余年时间,收藏了18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近2000件艺术品。香港汉雅轩画廊负责人张颂仁先生,也买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藏家几乎没有出售过他们收藏的艺术品。 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投机商。 《艺术地图》杂志2006刊文分析:“国内拍卖操作的价格狂飙和大量资金疯了似的收购油画,背后原因相当复杂,业内人士大致有5种看法:一是跟洗钱有关;二是股市、地产操作资金入市,甚至有说温州炒房团也加入混战;三是在艺术品市场设局,让不明市场真实的新藏家接盘;四是确实有新老藏家想拿下某些好作品,贫富分化后的国内新贵阶层目前已取代外国收藏家成为主力,买艺术品一掷千金;五是不排除利用艺术品保值赌人民币升值的金融炒家的介入。”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专家张丁元和林家如都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虚假的繁荣。投资型的买家占绝大多数,市场上艺术品的周转期很短,周转率很快。很多人是今天买、明天卖。“现阶段很难在国内找到真正的艺术收藏家了,中国目前艺术品市场上大部分是投机购买、投资购买者。” 炒卖艺术品易被套牢 一家外资投资公司担任财务总监的张宇哲女士对记者说:中国当代油画更容易被人为地“炒作”与“操纵”。很多藏家只是像是在炒股票。将当代中国油画和欧美的当代油画进行价格类比,从而推断出中国当代油画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可比性。 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画廊、画商、外国机构甚至画家本人往往与中介机构合作,联手包装画家,利用各种方式为画家造势,并最终达到操纵画家作品价格的目的。而在这些机构与个人的联手操控下,真正的藏家根本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购入心仪的作品,而一旦以高价位接手这类被操纵的当代油画,就算是再拿到拍卖市场上去拍,也极少有人能接盘,结果只能是被“套牢”。 【神话背后的真实】 多数画家与贫穷相伴 现在画画的真那么有钱? “才不是呢,好多画家都穷得要命。”摩的司机老赵说,“我就是这儿的村民,有些画家坐我的车,连5元钱车费都交不起,就先拿一幅画押在我这里,等他有钱了再回来赎,你说能有钱吗?” “外地搞艺术投奔到宋庄的人也多,来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能成功,哪儿有那么容易呢,但人还是一拨一拨来。”来自外地、目前在宋庄居住的画家伊贤彬说。这几年,随着画家方力钧等人的成名,宋庄作为“艺术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小堡村及周围村落陆续住进了许多怀揣艺术梦想的人。“在这里能靠卖画为生的人太少了,人人都想成为方力钧,但在塔尖的只有那么几个。” 日出画廊老板日出说:“我们一般人住在小堡村里的‘艺术家大院’里,是三层红色砖楼。能够在艺术家大院拥有工作室的,一般经济上都还过得去,外面的普通农民房里住着的多是贫穷的艺术家。” 目前已颇有成就的艺术家成力说:“我最穷的时候,每个月的消费不到150元。最穷那几年,吃过院子里的所有野菜。” 艺术家郭金逸不仅讲到了他的贫困状况,还提到了他的疾病:“我是当年外出写生时不慎跌伤致残的,2003年来到宋庄后,一边画画一边和病痛斗争。一次看完画展后旧病复发,躺倒在路边的长椅上,直到第二天天亮,掏出身上仅有的3块钱买了几片去痛片,安慰自己的伤痛。” 画家日出说,宋庄艺术家阶层分化是十分明显的,混得好的艺术家喜欢与自己同等身份的朋友对话。而混得不好的艺术家也不跟混得好的艺术家在一起,而喜欢与自己同样“落魄”的艺术家在一起。当画商或收藏家来时,由于这种分化,自然都是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们。有的艺术家隔三差五到城里“练摊儿”,以商养艺;有艺术家围着批评家、策展人打主意,种种生存法则,五花八门。 财富神话之画廊 新画廊如雨后春笋 1984年前后,一位名叫布朗的德国人靠在使馆区倒画挣钱,无意间做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初步尝试。1991年,当年在使馆区做书画买卖的布朗创办了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这是商业画廊的曙光,中国画廊业开始起步了。 经过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大爆发,人们开始把开画廊当成开发当代艺术金矿的基地。据“七九八”高地画廊老板林栋介绍,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家新画廊在“七九八”开业,像“圣东方艺术画廊”、“山艺术”等都是2006年初刚建成的。从前闲置的厂房租金每天每平方米达到3元,价位和高档写字楼持平。一年来,全市新建的各类画廊超过百家,画廊总数绝对超过千家。 一位画廊主持人说,当代艺术画廊与传统画廊相比有成本低、获利空间大的特点。因为当代艺术家大多没成名,购买他们的作品成本不高,就算看走眼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今年张晓刚的作品拍到百万美元,如果在他卖10万元时收购,不就发大财啦!” 10%赚钱70%亏损 和西五画廊老板一样,红门画廊经理老王在一次和画家的聚餐时坦言,目前画廊业外表看红红火火,但是只有10%赚钱、20%持平,其他70%的画廊都亏损。 记者曾询问“七九八”一家画廊的工作人员:“你们房租是多少”?工作人员回答:“现在房租大约是每平方米3元,画廊面积是700平方米,每天什么都不干房租就要2000多,一年下来仅房租就要70万,这还不包括人员工资、媒体宣传等费用。” 西五画廊老板、画家董菁说,我也是经不住朋友们的劝,才开起画廊的,不过因为我的画廊在新源里使馆区里,所以房租比大多数画廊要贵一些。我们目前还没赚钱,其实画廊只要在做完一年中所有的推广、展览、包装、宣传等等工作后,仍然能有节余就算是很成功了,干画廊这一行很难赚钱,如果你不是热爱艺术的人,那你趁早别干。 记者发现,在北京规模较大的画廊,标价在七八千元的画,一个月能够卖出一两幅已属佳绩。即使著名如红门画廊和四合苑画廊,其经营者仍称,“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赚不了钱,仅能打平而已。” 尹在甲是北京阿拉里奥画廊的法人代表和艺术总监,他认为,真正对艺术家负责的画廊应该把对艺术家的推广放在第一位,赚钱应该在其次。 西五画廊老板董菁认为:有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时,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性艺术品收藏兴趣;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时,才有可能健全艺术品收藏的社会机制。目前,北京人均GDP约为4000至5000美元,距离这个标准仍有一定差距。“我感觉大众的艺术消费观念尚未形成。在国外由于长期艺术熏陶,很多老百姓就经常购买艺术品,当然很多并不很贵、一二百美元吧,但是他们有这个消费习惯。”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