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信:解评牟建平的“狗屁艺术”观
2007-06-23 17:25:37 程美信
网友“九月流年”在自己博客转载我的《她在向全世界男人说“不 ” ――论赵跃及其《格子》毁容行为艺术》一文,一些网友从中留言,这引起我的注意,其中如牟建平网友两句留言引起为的思考。我估计他没去耐心读我的这篇关于赵跃《格子》文章,这是他个人权利,可他视《格子》为“狗屁艺术”令我狗毛顿火。他说:“那么哗众求宠,狗屁艺术!别打着“艺术”的旗号糟踏艺术了。”“我说话是直了些。如果自残可以称其为‘艺术’的话,那卖淫、吸毒、自杀岂不都是‘艺术’了吗? ” 其实,关于《格子》纯粹的艺术范畴,我做了详细分析,在此不再多言。我想,每个人艺术观倾向性不同是一种“正常”。为什么牟建平认为赵跃是在糟蹋艺术?或者打着“艺术”幌子在哗众求宠呢?我不仅要问,艺术怎么就被赵跃糟蹋了呢?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牟建平是钟爱传统绘画的画家,在他看来,只有自己钟爱的绘画就是绝对绝的“艺术”,此外是一无是处的“狗屁艺术”。因此,他否定赵跃《格子》不是艺术也就情理必然了。另外,他的话语同时释放这么一种信息:艺术不仅艺术,它最重要的“利益”,捍卫艺术的审美单一性或者传统绘画的正统性,目的在于捍卫“牟建平”们的利益,跟艺术本身已毫无内在联系。不错,艺术通常可以转化为意识形态或切身利益。中国艺术传统派普遍都从自身“名利”立场出发,打着捍卫“艺术”和“传统”到处打杀,这已司空见惯了。他们不可能从艺术自身规律、社会公共性去判别艺术。或者说:他们只看到行为艺术的一无是处,看不到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行为艺术与传统艺术一样,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均普遍存在,绝对不是“哗众取宠”那么简单,何况艺术本身都有展示表现性,不可能都限于被窝里的自娱自乐。如果牟建平是个国画家的话,他同样需要向外展现他的表达笔墨技术之美。 更加荒谬的是,牟建平居然拿“卖淫、吸毒、自杀”的无意味行为来比喻有意味的行为艺术,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即一个没有饭吃忍受饥饿者和一个有饭吃而忍受饥饿的饥饿艺术家存在本质区别一样,因为后者体验饥饿或挑战极限(这种行为在国外已被公认属于艺术范畴的一种艺术)。假使将两者混为一谈,人类就没有艺术了,也无所谓艺术了。山水自在,何必你画,自然山水和画中山水本质不同在于,后者传达了人的精神活动和文化行为,古人对山水赋诗作画不在山水,而在于那个山水意境之“我”。从纯粹艺术范畴,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可它永远是牟建平极为费解的。可以说,他连“狗屁艺术”也不懂! 关于对赵跃《格子》行为作品,我也从法理与道德给予一般评判。当为面临道德强加于艺术,我同样矛盾,所以我了下了一个相对主义的结论:即在不同人群或个体当中,面对《格子》所作出不同情感反应均是“道德冲突”或“道德矛盾”。换言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意识或习惯成见,取决了他们对这个作品本身的态度。与此同时,这种道德或成见与作者创作行为没有丝毫内在关系。可以说,这种道德相对主义充分反映道德的客观局限和内在矛盾,它可能伴随着人类的终结才能彻底走到尽头。 我在《她在向全世界男人说“不 ” …》一文中曾认为:《格子》是一幅以女人的脸蛋、生命的语言和残酷的生活作为鲜活材料,它对于具有人性未被抹灭者而言,无疑一件具有震撼人心的行为作品。当然,对于那些顽固僵化的观众而言,他们只看到流血的画面,如同一起日常的交通伤亡事故;对于那些本性善良的观众而言,他们只看到一个女人的疼痛和可怜,甚至怀疑她精神心理有问题;对于那些扭曲麻木的观众而言,他们只看到一起炒作的“哗众取宠”,一个女人想成名成家;对于那些道貌岸然的观众而言,他们只看到一起不道德的行为,用来自父母的身体须发当作“艺术”材料。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