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公益性文化场馆何去何从
2007-07-13 11:13:29 未知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美术馆、哈尔滨市青年宫、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提起这些曾经耳熟能详文化场馆,老一辈人似乎 还能记起它们昔日的辉煌与活力。而如今,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场所却日渐衰老、举步维艰…… 文化场馆之门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仅是城市的旅游招牌,还可以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曾经拥有的灿烂文化,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而设施一流的上海博物馆,更是上海市政府接待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这样的贵宾的重要场所。那么,黑龙江省博物馆现状如何?11日,记者到省博物馆采访,看到这座欧式二层建筑下面,林立着金店、鞋店、服装店,各路商家的招牌一个比一个醒目,门面的公共汽车站人流如织……如果不是早知道这里有座博物馆,恐怕人们很难注意到这里还“藏着”一个博物馆吧! 在博物馆的对面,是哈尔滨市北方剧场,它周边的附属建筑挤满了手机店、快餐店、酒吧、仓买、火锅城……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松花江边的哈尔滨市青年宫,看到的依然是各种醒目的招牌:模特学校、驾校、跆拳道、青年旅行社、艺术培训班……走进这座已经破败的建筑,记者看到陈旧的剧场里挂着几个醒目的“某净化水公司召开会议”的条幅……在江边遛弯的退休职工王大爷说,想当年,青年宫在哈尔滨特别有名气,与江上俱乐部交相辉映,成为松花江边靓丽的风景。而据记者了解,全盛时期的青年宫举办的美术班也特别有名,我省走出去的著名画家郑艺、纪连彬等都是在这里接受的美术启蒙…… 文化场馆之现状收复“失地”待时日 公益性文化场馆将场地出租给商店、饭店和银行,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吗?省文化厅法规处处长徐盛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属于对外公共文化场所范畴的所有场馆均不允许挪作他用。但这指的是主要功能区,其附属设施没有硬性规定,原则上不鼓励挪作他用,但也没有禁止。 省博物馆馆长郑秀山说:“我们之所以将一些场地租给商家,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因——经费不足。靠国家财政拨款和门票收入,根本不能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目前省博物馆连征集文物、举办展览的经费都没有。” 前几年,省美术馆也曾把租出去的场地收回,想多搞一些高规格的展览,提高美术馆在市民心中的地位。但由于每年的事业经费不足,美术馆虽然经过了一番努力地创业,但最终还是把场地租给了某银行。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说,其实美术馆若建成一流的,省里再扶植一下,是可以盈利的。目前国内最好的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仅门票一项每年就达到120万元。他们拥有许多专业策展人才,举办的很多高规格展览深受市民欢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国家即将出台的美术馆评定制度对投入、馆藏、设施、面积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凭我省美术馆的现状,很难达标。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市民普遍认为,公益性文化场馆将场地租给商家,说是“以商养文”,实际上“文”并没有被养大,反而被淹没在“商海”之中,削弱了其文化功能。 文化场馆之管理遭遇尴尬难为继 在记者采访的省内公益性文化场馆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当属哈尔滨市少年宫。记者11日到少年宫艺术中心采访时,该中心正在举办暑期少儿电影周公益活动,在10场免费放映的电影中,除了每场播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激励永远》系列,还有深受儿童喜爱的《别惹蚂蚁》、《马达加斯加》、《冰河世纪》、《加菲猫》等动画片。记者先以市民身份询问赠票情况,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记者亮明身份后,马上出来一位副经理刘培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情况。 刘培和说,哈市少年宫每年的寒暑假和六一等节假日,都要举办少儿免费看电影等公益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今年举办电影周的消息刚在媒体上公布,两天就发放了一大半的电影票,前来领取赠票的市民络绎不绝。 长期举办公益性活动,少年宫艺术中心的经费从何而来?刘培和说,哈市少年宫为了贯彻国家“公益性文化场所要扩大对未成年人开放程度”的精神,将每年的财政拨款和少年宫的其他收入都倾斜到剧场这边,这些经费完全可以维持剧场的正常运转,让他们可以有精力举办更多的比赛、演出等文化活动。不过,刘培和也有他的苦恼。他说,每次少年宫举办免费的文化活动,都是场场爆满;但若是售票的文艺演出,即使票价低廉,观众依然寥寥无几。就说他们最近与省电视台少儿频道、哈市儿童艺术剧院联合举办的“暑期看优秀童话剧”活动,云集了卡通剧《皮诺丘历险记》、皮影戏《美猴王学艺》、儿童剧《秘密在脚下》等一些精品剧目,票价在15元左右,但是售票情况很不理想,首场演出观众不足200人。“慢慢来吧,家长们早晚要有这个意识的,市场也需要培育的过程。”刘培和说。 与少年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文化场馆工作人员对观众的怠慢以及一张张面无表情的“扑克脸”。售票人员在观众询问票价和展览情况时,表现得极为冷漠,而相关单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现得差强人意。譬如记者将电话打到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询问“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和售票情况时,该单位负责人极不耐烦地说:“我们不能随便接受采访,必须到总工会的宣教部去了解情况。”记者强调:“我们是想了解工人文化宫与刘老根大舞台的合作有没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感受?能否给发展文化产业、活跃演出市场带来有益的启示?您作为一线的管理者,应该最有发言权吧?”得到的回答竟然是:“没啥感受!更不能跟记者瞎说。” 文化场馆之服务走出困境当思“变” 目前,我国一些现代化的博物馆在陈列方式上多姿多彩,文物不仅有咨询讲解,还有翔实的注解、语言翻译机,配套的科普读物。展厅里有大屏幕和舒适的座椅,循环播放文物专题片。有的博物馆还设有文物修复间、陶艺中心,供游人参观、动手操作,寓教于乐。而我省的博物馆文物陈列方式严重滞后,观众进展厅还是“看展览、听讲解”老一套,讲解员每隔半小时讲解一次。全部展厅的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不过千余件。 哈尔滨市青年宫副主任李晨向记者介绍说,青年宫近年来搞了不少公益性文化活动,如为下岗职工子女提供免费的教育培训、针对未成年人举办的艺术讲座、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公益性声乐大赛等等,但因为他们属于“事业有收入补偿性拨款”单位,事业经费中有2/3需要自筹,所以完全举办公益性的活动还达不到。 专家建言 董鸿扬:区别对待公益性文化场馆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这类完全公益性的文化场馆,应该属于国家和省里重点扶植的对象,必须保证其足够的投入和运转。 我建议细分各种文化场馆,然后区别对待。譬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这类完全公益性的文化场馆,应该属于国家和省里重点扶植的对象,必须保证其足够的投入和运转;还有一种是文化事业与企业性质交叉的单位,如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等,应该鼓励其在突出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多搞一些文化类的经营活动;第三种是企业性质的单位,如演艺公司、文化创意公司、书店、音像店等等,就应该完全推向市场。 张晓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场馆的发展” 对于暂时没法盈利、扶植、壮大后就有可能盈利的大剧院、音乐厅,政府就应该先扶植,然后交给市场。 我不主张“一刀切”,文化场馆要么完全“躺”在国家身上,养它“一辈子”;要么就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实在没法盈利的,如博物馆、图书馆,政府就要扶植;对于暂时没法盈利、扶植、壮大后就有可能盈利的,如大剧院、音乐厅,政府就应该先扶植,然后交给市场。这要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特别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场馆的发展”。譬如一些地方政府投巨资兴建的美术馆,开始时不盈利,随着它举办的展览多了,开发的文化项目和产品多了,它就可能越来越好。 吕韫风:根据实际情况,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坚持公益性服务,一方面尝试搞一些文化产业经营。完全消极等待和怨天尤人不是办法。 文化事业的发展确实需要政府投入,特别是公益性场馆,靠低廉的票价收入很难维持运转。但是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公益性文化场馆“吃不饱”的情况下,完全消极等待和怨天尤人也不是办法。我主张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公益性服务,一方面尝试搞一些文化产业经营,譬如省博物馆以前引进的“海洋博物馆”、哈市工人文化宫引进的“刘老根大舞台”,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虽然他们在搞经营,但其文化功能并没有改变。毕竟,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要靠文化产业作为强大推动力的。 喻权中:公益性场馆“自己养活自己”要不得 公益性场馆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发达与否的标志。 我认为让公益性场馆“自己养活自己”要不得,那样就改变了它的性质。过去,我们为了求生存、求温饱,把经济建设放在了第一位,迫不得已忽视了一些文化事业的建设。如今国家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该补上这一课。博物馆、美术馆这些公益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它的作用之大无需多言。而它们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否、发达与否的标志。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