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代孟母”为女求学4年7迁

2007-09-17 17:32:22 未知

  9月16日燕赵都市报报道说,长春、北京、杭州,4年时间,7次搬家,3座城市……吉林省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几年时间里,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如今她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理想学校,但其孤注一掷,效法孟母三迁的做法该不该提倡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那年,王玉辉和丈夫带着女儿去北京玩,在清华大学门口,王玉辉指着学校的牌子对孩子说:“你将来一定要考到这里,无论多远,我都陪你。”  (插话有理):按照父母的意愿计划人生,是国人之常态。然而狼多肉少,学生多,而好学校少,要做人上人,必须出奇制胜。不仅今天的“孟母三迁”和当年的背景基本一致,而且似乎在一些方面还略胜一筹。“彼可取而代之”在今天的翻版无数,“将来一定要考到这里”也是版本之一。同样的话,南京的“南外”,可能听得耳朵都出老茧了。人世多艰,此为一种。  随着王倩一天天长大,她在美术方面的天赋也日益显露出来。2003年,王倩初中毕业报考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为了备战考试,王玉辉决定,带孩子到北京复习。在北京准备考试期间,王玉辉前后搬了3次家,其中刚到北京的3个月,就搬了两次。  2003年,王倩如愿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这所学校在杭州。为了女儿高中课程能学好,日后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玉辉又作了个重要决定:辞职,在杭州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  “最怕当模特了,有时我在干活,女儿就不让动了。有时老师让练穿冬装的素描造型,即使在夏季,也得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穿上羽绒服坐在那儿,一个姿势一摆就是20分钟。”王玉辉说。2006年初,王倩报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是,全家人又辗转回北京备战高考。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为教育子女成才,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王玉辉为培养女儿的美术特长,背井离乡,倾其所有,这种孤注一掷的培养方式,实际是在尊重孩子个人爱好天性的基础上,走了技能型精英式人才培养之路,与传统的读书成才培养方式相比,这种模式极具挑战性。  (插话有理):极具挑战性的模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当下,正进入一个比消耗的时代,民众之间的这种“比争”,一点也不逊色。在胜者为王的准则下,我们应该听到哭泣的回音。  他们同时也指出,家长陪读的背后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暴露出了当前素质教育体系的软弱与无奈,折射出应试教育仍存在于很多人的内心。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其中首要的就在于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让受教育者在精神、心理、技能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插话有理):家长陪读之所以成风,原因不在于教育的模式需要弥补,而在于今天的学业上的竞争更多的是一种不完全竞争。局部甚至是伪竞争。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搞不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