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罗·克利与“音乐绘画”

2007-09-25 10:11:39 李建群

  关于绘画的音乐性以及音乐对绘画的影响这个问题,曾经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整整一个世纪激起西方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的争论。把这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这样一个古老而过时的美学方法在这时突然成为艺术的主要潮流,并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保罗•克利作为一个音乐家、画家、批评家和教师,他所作的贡献最大。在他的一生的9000多件绘画作品和3000多页著作中做出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克利首先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被当作音乐家来训练,11岁时便成为伯尔尼交响乐团的一名临时小提琴手,巴赫和贝多芬音乐的激情令他倾倒,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青年,他从小世具有绘画方面的悟性。当他面临一生职业的选择肘,他却选择了绘画而非音乐。这是因为他意识到:音乐的伟大时代已经过去,而绘画的伟大时代正在到来。但他的音乐天赋和素养并没有浪费,对克利来说音乐与绘画的语言是他终身为之努力的目标。  初学绘画的克利,曾经痛苦地彷徨于对音乐的狂热眷恋和绘画学习之间。他试着把音乐的灵感和激情倾泻在绘画创作中。1900年他完成了第一套讽刺版画时,还在日记中提到:这一组画的创作“消耗了大量音乐”。然而,随着他在绘画艺术中的进展,他得到了这一职业上更多的积极的体验。加之在1909到1913年间,他先后认识了塞尚、康定斯基和德洛内,使他作为一个纯画家而得到了发展。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绘画中的音乐感、立体派绘画的明暗交错使克利在绘画中发现了与音乐韵律有关的因素,从而开始认识到两种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到1919年,他的韵律论理论渐成体系,并在此后完成了水彩画《三部分的时间与三》、《有韵律的风景》、《三部分时间/四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克利用音乐的术语作为绘画艺术表现的主题,开始了他一生用绘画来表现音乐之美的历程。  本世纪之初的艺术家己经认识到"音乐性"对绘画的意义了。克利的贡献在于准确地解释了色彩在"音乐性绘画"中的重要作用。他在神秘主义、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主义的韵律中发现了现代艺术与音乐之间共同的美学成分,他把深博的音乐素养融人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在"音乐性绘画"这一主题上作了一生的探索。  一 、帕纳斯山  18世纪的德国音乐是克利的艺术创作道路转折的重要契机。这一伟大时代的音乐理论在约翰•约瑟夫•福克斯的著作《走向帕纳斯山》中得到系统的总结。福克斯的书整理了多声部音乐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一整套教学法。它对维也纳古典学院派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教学法培养出了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等一代大师。克利也受到这一著作的影响,甚至还创作了一幅以"帕纳斯山"命名的绘画作品。  旋徘配合法的运用  "旋律配合法"一一词流行于20世纪初的德国慕尼黑、柏林艺术界和包浩斯,用来指艺术中的基础训练。1912-1924年,克利应邀在包浩斯学院任教。在他的教学中,曾多次运用音乐对位法图表来阐述某些绘画理论,把巴赫的一首奏鸣曲的一段译成图表语言来解释数限制的绘画性和线的能动性,并举出"两种声音的描绘"之例。他采用了音乐中的旋律概念来取代绘画中的线的连贯原则作为象征形式的定义和类型。在色彩课的讲授中,克利也运用了旋律配合法。他力图便光谱色彩的持续性和色彩的相互作用中的运动旋律得到概念化的论证,"从静态到旋律"是他讲课中常用的格言。常常借用音乐中的"动态概念"、"两重轮唱",在这种形式的音乐中,相同的主题一再重复,采用不同的声部和音域。用在视觉艺术中则是"色彩的两重轮唱"、色彩主题的"渐强一渐弱"。  福克斯的理论说明了18世纪后期音乐的完美,他认为;多声部方法有助于学生走向音乐中更崇高的境界。莫扎特在仙的音乐中出色地把结构与表现、构造与抒情融为一体而达到至臻完美的水平。在绘画中达到这样的融合则是克利的梦想。18世纪晚期的音乐引导他走向艺术的理想王国。  “绘画的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  构造与抒情的综合是18世纪晚期的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维也纳古典主义把多样的、独立的、两度的主题结构变成了三度复调音乐结构。通过这种“高级复调音乐”,莫扎特得以驰骋自己才能来创造感人的主题,而不必沉缅于世俗的标题音乐。  克利把"复调音乐"的概念引人到绘画中来。在1921年他提出了这样的宣言:“在音乐中有复调音乐。它本身对转换成艺术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关键是在音乐中,通过复调音乐的特点获得顿悟,并将它渗人到绘画艺术中,形成新的艺术观众。接着,在绘画中潜心钻研,会得到更大的收获。因为几个独立主题的并存有可能不仅限于音乐,通常说来,典型现象不限于一一个领域,而在很多地方都有其根基。"  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法国画家罗伯特•德洛内的绘画和理论对克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1年克利首次在慕尼黑的"青骑士"展览上看到德洛内的作品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文中把他的《并列的窗户》一画比之为巴赫的赋格曲。德洛内在他的文章中亦多次用音乐术语比喻绘画,如以音调来比喻色彩的透明性、以并存比喻色彩的渗透。他指出音乐可以作为创造的而非来自自然的独特的视觉经验的基础。从德洛内的理论中,克利又一次证实了他的音乐天赋与画家职业之间的基本的实质性联系。1917年克利充满信心地宣称,"复调音乐绘画高于音乐中的复调音乐,在这里,时间因素变成了空间因素,并存的意义更为丰富。"  色彩主题的发展  克利认为:独立的色彩主题是以平面为基本特点。在1916年的《灰色光线中的显现》一画中,他采用完全平面的三角形色块来类比音符的成分。从1919年开始,克利采用彩色长方形排列来表现画中的诗意化主题。《红色赋格》表现了空间中仲展开的平面色块迭层,从背景到前景渐次减弱。  1923年,克利摆脱了对色彩主题的外部考虑,开始把彩色格栅当做色彩主题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探索中《阿尔特•克朗》(1925)和《新和谐》(1936)是其代表作。  《阿尔特•克朗》是克利的色彩旋徘作品的顶峰。它代表了一个空间范围,从深深的黑暗中的迷朦和边缘的绿色中,上升到新的明朗而充满的粉色和丰富的黄色交相辉映。它没有采用任何具象的主体,只有方形和色彩的自发力量在运动、上升。整个效果是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的柔和的颤动。这幅画的原型显然是列奥纳多的《圣洗约翰》。克利曾称他为"最伟大的明暗钢琴家"。《阿尔特•克朗》与《圣洗礼约翰》的色彩安排、色调、构图、动势和气氛都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新和谐》较之前者更为明亮、明暗对比更为强烈,没有了协调的色彩,却有了中世纪彩色玻璃效果。在这里,光造成了更为平面的效果,特定的重要主题的发展被较为统一的构图兴趣所取代。  “重复点画法”  “重复点画法”是克利创造的一种与色块主题并存的方法。在后期的作品申,他小心地采用了更小的点,以获得空间和色彩的效果。1930年前后,克利开始用色点小心地组织,透明的网眼布满了整个画面。它最后使克利有可能在同一一画面上发展分离开的色彩主题:一个在背景中,一个在前景的平面上,色点带来深度和分离色彩的"音响"。这种画法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整体的音调组织、类似的和谐关系。  《帕那斯山》  《帕纳斯山》是克利最复杂的作品,是他的复调音乐的顶峰之作。帕纳斯一词源自希腊南部山名,传说是阿波罗和缪斯居住的地方。克利用这个名字暗示其对艺术的最高追求,多旋律配合法和复调音乐绘画。  在《帕纳斯山》的背景中,他用忧雅而醒目的蓝色主题画在灰色的格栅图案上,底色是褐、绿、灰白以及黄绿色和几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蓝色和黄绿色的长方形韵律占这一主题的主要地位。在画左边的颜色对比中,开始形成了出现在中央的序列一一一个黄绿色长方形的推进逐渐呈斜线升到中央顶部,蓝色长方形的对应推进从底部中央升起。这种运动导致一种贯穿在整个金字塔中的色彩波动,其顶部如同主音的音符一样,表现在接近画面右边中心点的蓝色长方形中。一个褐色的水平运动贯穿画面中央,加强了主要趋向。在底部有角,一块坡形的突起的纯灰色和地面色调用网状、反差、对比衬托了主色调的运动。在第一个色彩主题中,克利成功地实现了他的“动力表现”理想,“根据色彩类型组织,色块有节奏的排列”,“达到色彩的高度运动感对比,以色调动感结构韵律为基础。”在这里,卓越的表现性的线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工具。这里的线是理性的、有节制的,克利称之为“线的多旋律配合法”。克利大胆采用粗黑的线画下了“山”和“人口”,两种“声音”构成《帕纳斯山》中有力的符号。他把山顶放在“打破两分音符的指挥棒”(门的右边)的正上方,产生一个“多旋律配合法”概念的巧妙、自由的样式。  接着,克利引进了第二个对位法绘画方法,渐弱的奶黄色尖形穿过画面中央,渐强的红色从有上方刺出,构成“整体色彩的二重轮唱”,中央的尖形高峰正在第一色彩主题末端的蓝色符号上,有力地促进了这一主题中的主要色彩运动。右上角的尖形是一一个平静而重要的双重角色,它参与了画面中从左到右的总的滑动。  最后,克利又创造了第二色彩主题的不连续韵律一一点网。他在整个画面铺上一层白色点组成点网,然后在白色上画上不同的颜色。这样,他创造了颤动的中间色调,便之贯穿于画面中央,将顶部明亮的蓝调子色带(克利称之为"小提琴")与底部的深色(大提琴)分离开来。他用色点网来控制色彩的强度,在左下角和“指挥棒舞动的V字形中”,他用很暖的橙色与红色构成密集色彩。这些色彩接着又点布在中央尖形的左下方的黄色网状和棕褐色之中……,这一对角线的辅助性色彩运动最后终结在橙色的太阳和尖形的红色中,达到了整体的和谐色调的统一。这一动态的、红色与橙色的对位法有助于它的颤动的、活泼的和谐,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完美结合,象自然--样充满活力、雾一样凉爽,在日落时的帕纳斯山风景中蓝色的和谐。  《帕纳斯山》融进了克利半生全部的艺术手法:色彩拼贴、重复点画法、赋格形状、箭矢运动、自然造翌。他用这些形式构成了流动的、统一一而确定的复调音乐绘画。在这幅画中,克利用抽象风景、一扇门、云彩、落日暗示:通问缪斯之山的门是由旋律构成、根据韵律配合法原理来设计的。他指出了复调音乐作为实现艺术的自然形式和创造性过程之路的唯一价值。  二、 歌剧式绘画  在克利一生的绘画中,线在他的“心灵即兴创作”中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他又是一个诗人,热衷于用线来表现诗意化倾向。于是,在18世纪晚期的歌剧中,他找到了表达诗意化的方式。  歌剧的特点是音乐与诗的结合,而克利把色彩看作是音符,线当作旋律,创作了他的歌剧式绘画,即细线素描与纯色构图的结合。在这里,他模仿莫扎特,力图把纯主观的、个人的东西变成有力的、普遍的表现形式的线与诗意。  1919-1934年,线与色彩的结合  克利的歌剧式绘画娃从1919年的《巴伐利亚的堂•乔凡尼》开始的。这一歌剧是莫扎特的作品之一,故事是克利从小熟悉的。在这里他完全将剧情中的色情幻想内在化了:他的自我漫画像在画中正爬着一个象窗户一般的梯子。古怪的个人化的直线描写放在一个色彩构图中。背景中采用了漂浮的三角形暗示窗框中的布帘。  在歌剧作品申,怪诞而即兴的素描是附加在独立的色彩之上的,色彩与线的独立作用可以结合起来而相互抑制。  1923年,克利的歌剧式绘画完全成熟。他创造了一种视觉环境,同时用作布景和配乐。《轻喜剧(渔夫)中的战争场面》是歌剧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里,白日梦幻想的情调转向歌剧和喜剧舞台上的庄严,加上虚构的怪物的惊险效果使这幅画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克利用蓝色调的网来作为音乐的伴奏,也作为文学化的布景,即象征海洋。半透明的色带的渐变覆盖;画面的底边最暗,逐渐到中心转为明亮,中央为海岸线,这些可以当作深度和距离来理解。在每一个色块中的明暗变化和由暗揩色的整体变化产生一种海上月光的闪耀效果。褐色覆盖在Z字形的海岸线上,暗示黑暗的陆地。沿着顶边有午夜天空的暗调。  1933—1936年,克利艺术中的危机  在完成《帕纳斯山》之后,克利的艺术生涯被纳粹打断。他被迫回到他的祖国瑞士,生活和艺术的正常节奏被打乱了,克利开始了他的危机时期。在这一时期,他没有创作大型作品,而是画了大量草图式的单线作品。在1934年的《悲痛》中,他用连绵的线和三道弧画出一张极为动人的脸。底子是蓝色调与橙色调的水彩颜色,表现出一种忧雅而悲伤的情调。这种延长的线成为克利后期作品中的主要手段。  1937-1940年,后期创作中线的胜利  虽然克利有“杰出的色彩大师”之称,但他最杰出的成就却在于晚期的线的绘画。在晚年,克利的线变得更有绘画性,更为粗重。开始用粗黑的、开放的笔触取代草图式的钢笔线。大型的、平面的、强有力的线使他首次能用素描展开和构成他的绘画,线己能控制色彩的调节和变化。有时克利甚至避免将不同颜色混杂在一起,将色彩因素降至黑白以及线与背景的纯对比。这使他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纪念性,达到一种直线表现的新水平。  安魂鼓声  克利最后的作品是一组表现定音鼓的绘画,这足他对自己的一生的总结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预感。他的传记作者甚至把这一组画定名为"安魂曲",因为克利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就象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的最后的作品一样。在他最后的梦魇中,莫扎特《安瑰曲》中的死神形象无疑对克利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人认为安魂曲与钟声有关,而克利则采用了定音鼓作为他的安魂钟声。  在1936年的《光明之鼓在擂响》中,克利画出了对死亡的怪诞预感。在这里,他用了长而绵延的线表现细细的鼓槌在敲击,它的头上柔和的阴影奏出安静但却不祥的预告。1940年,随着死神的逼近,克利更急促地寻求一个完美的鼓手形象。《鼓手的力量》采用了图解式的技巧,用粗黑有力的工字形彩色线和立体主义的构成方法表现了压倒感情的理性力量。《克劳罗斯,前鼓手》(1940)则更为成功地转向古典雕塑的研究。在古希腊雕塑《濒死的尼奥贝》中,他发现了一个死亡和悲剧性纪念碑的普通原型。他用这个原型的图像创造了富有表现力的鼓手形象。在同年的《业余鼓手》中,克利更多的借鉴了儿童艺术的稚拙,他从儿童艺术中找到了一种具有原始性的艺术手法,他的线的诗意随着新的动力和变得更响的鼓声而回荡。  《安魂鼓手》(1940)是克利最后的、也是最好的鼓手作品。它把死亡之鼓手的形象简化为强有力的感觉。克利在这里用几笔精彩的笔触创造了他一生最富有纪念碑性的作品:鼓槌的挥动占据了画面的左上万,手臂和鼓褪被融为一体,出自克利特有的延音符号式的专横的眼晴迫使我们凝视着它。色彩预示着最后的鼓声,如同两块碎片迸出,上面是平涂的红色,下面是橙红色,构成两个音符。画在灰色上的红色与白色上的黑色的强烈对比造成惊人的力度感。  作为音乐家和画家,克利在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中把他对18世纪以来德国音乐的崇拜和理解带到他的绘画艺术当中,实践了在视觉艺术中表现音乐感的努力,为近百年来关于"音乐性绘画"的争论作了一个实在的、成功的结论。在他的绘画中,缪斯的手指凭借着他那即兴而诗意的线在色彩的键盘上奏出了真诚而单纯的旋律,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参考书日:  AndrewKagn: Paul Klee / Art and MuSic LOudon,1983   Cazolyn Lanchner: Paul Klee New York l987
(本文原载《世界美术》1995-3)
图版目录1. 克利 红色赋格 1921 水彩2. 克利 阿尔特•克朗 1925 油画3. 达芬奇 圣洗礼约翰 1500-154. 克利 帕纳斯山 1932 油画和彩色纸浆5. 克利 巴伐利亚的堂•乔凡尼 1919 水彩6. 克利 轻戏剧《渔夫》的战争场面 水彩7. 克利 悲痛 1934 水彩8. 克利 克劳罗斯,前鼓手 1940 碳笔9. 古希腊雕刻 濒死的尼奥贝 公元前40010. 克利 安婚鼓手 1940 彩色纸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