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亚洲艺术平台的推手——专访ShContemporary艺术总监胡伯
2007-10-17 09:13:47 程光曲
知名的瑞士艺术经纪商也是收藏家胡伯(Pierre Huber),在四年前向巴塞尔提出到中国设立博览会的构想未得支持,因而有了自行到中国创立博览会的构想。这次担任「ShContemporary」艺术总监,负责主导整个博览会的展览方向与内容,在接受《典藏.今艺术》专访时,胡伯表示,他设定ShContemporary博览会的目标是一个中长期的计划,除了为亚洲艺术打造平台,建立良性循环的体制,让欧美的藏家能够有通顺的管道进入亚洲市场。同时也藉此让中国的藏家与民众渐渐地认识当代艺术,让不便前往纽约或欧洲去买作品的中国企业家,更容易而便利地接触、进而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这次博览会将西方知名艺术家以及陌生的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中国,并且把中西画廊错落在一起,刻意让文化藩篱渐渐模糊混杂,胡伯说:「这是中国开放自己的第一步,也是自由市场以及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对于亚洲藏家的组织与经营,将是他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除了短短四天的会场交易,胡伯表示展览会后将编辑一本藏家基本数据目录(collectors book),以帮助展商持续藉由博览会来建立与亚洲藏家的关系网络。胡伯表示,目前已有一位韩国企业家承诺提供一笔经费,协助他组织一个跨越亚洲并且与欧洲连结,且拥有清楚自我定位的「藏家俱乐部」,未来该组织除了购买博览会的展示的作品,也打算在亚洲设立奖项来鼓励当代艺术的创作发展。 这次ShContemporary以呈现艺术家而非画廊为重心,作为主题展「杰出艺术家」(Best of Artist)与「惊喜的发现」(Best of Discovery)总监,胡伯花费两年在亚洲各地搜寻、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希望把亚洲最好的艺术呈现出来。这些入选者包括平面的、市场面良好的方力钧的作品;也包括一些非主流的大型装置,如顾德新的装置、张培力的录像作品。胡伯个人非常满意这两区的呈现,这两区的艺术家以概念的创新和原创性为挑选标准。有些被选中的艺术家,他甚至主动帮艺术家找到代理画廊,替他们打开市场,例如他特别欣赏的台湾艺术家涂维政以及陈擎耀都是。 「顶级画廊」(Best of Gallery)的挑选也是先考虑艺术家的作品再选择邀请的画廊。对于画廊区的满意度,胡伯认为只有50%,主要是在挑选上并未完全达到他的标准,因为许多国外画廊忧虑带来的作品卖不出去而不愿参展,为了让他们愿意参展,必须有些条件的妥协,不过预计明年将会改善到70%,未来主办单位也将拥有更强的主导力来挑选艺术家。胡伯认为这个博览会的主要目标也在于建立制度,让画廊来代理经营艺术家,而非让艺术家直接跟藏家交易。这次国外来的画廊作品定价与巴塞尔水平一致,定价合理,并非拍卖行的投机价格,这样的价格未来到了二级市场将经得起考验。 胡伯提到,过去他在巴塞尔创立了「艺术无限」(Art Unlimited)、「艺术宣言」(Art Statement),对他来讲上海艺博会并非要与其它博览会竞争,而是他的自我突破。21世纪亚洲兴起,艺术市场板块也正剧烈改变之中,他希望在五年之内,不仅仅将上海博览会打造为亚洲的艺术交易平台,更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平台。上海是一个好的地点,这个城市接受外来文化快速,包容度也大,在中国事务的进行非常快速,是在欧洲无法想象的,这也是这次博览会得以如此快速实现的因素。然而中国的环境仍然有很多限制法规、不合理的审查制度、35%的关税,相较全世界其它城市,将是一个很大劣势。胡伯认为,如果中国坚持下去,他仍可选择世界其它更具竞争力的城市。 胡伯表示在几次与中国企业家和藏家接触与沟通之后,有中国藏家甚至当场就买了一件偶发艺术作品;不少中国藏家也发现,博览会提供比拍卖行在更多在艺术种类与型态上的选择。博览会扮演了某种教育功能,打开了一扇门,拓宽藏家的眼界。经过逐年推广,藏家收藏的品味、可能性与区域的藩篱将会渐渐改善,收藏人口也会成几何成长,博览会的交易成绩自然会逐年增长。目前收藏项目受到局限,往往是被拍卖公司所设定与限制,因为它们只卖当前好卖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当代艺术发展而做教育推广。 问到对台湾当代艺术的观感时,胡伯说,他对台湾当代艺术所展现出的活力印象深刻,不久的未来将再次访问台北。他认为,当代艺术已经没有地区与国籍的分别,台湾是亚洲艺术面相的一环,只要是好的、有原创性的作品,他都将一视同仁,将它们放到国际平台一同呈现,这次博览会他引介了不少台湾艺术家与画廊,相信有助于为台湾艺术打开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