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美术史论教学之我见

2007-11-21 09:49:55 耿纪朋

  对于美术史论这个专业的从学习到教学算起来不觉已经有些年头了,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能够解决的已经转化成了知识和能力,不能解决的也多数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问题。我国的美术史论教学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还有一些不足,我个人私下有一些想法提出来以供参考。但是要写一些东西的话,恐怕不能拘泥于某个范围之内,文体也算不得周正,但是意见自认为还算得对于当下的美术史论教育有些针对性。

  一、 关于美术史论教学的范围。

  美术史论包括美术史和狭义的美术理论、美术评论以及美术策划等学科方向。

  对于美术史而言应该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史的概念、范围与基本的教学方法,并了解美术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美术史在狭义的美术理论专业教学与非专业美术理论的教学中的不同侧重点。了解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美术史的定义归结起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的历史以及其规律的学科。第二种说法:美术史研究的是一切历时性过程中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事件、美术文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种说法:美术史是对传世美术作品和出土美术作品以及文献记载相结合的研究。第一种说法太笼统了,第三种说法太狭隘了,应该是把第一和第二种说法结合起来更切合美术史的定位。其内涵是研究美术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外延则可以说是研究美术史与不同学科的关系,建立新的交叉性学科。

  对于美术史的分类根据国别(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意大利美术史等)、地域(四川美术史、长江流域美术史、东北美术史等,行政区域或非行政区域的划分)、时期(两汉美术史、隋唐美术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学科(包括交叉学科)(建筑史、绘画史、雕塑史等)、专题研究(建筑中的雕塑、明清年画中的戏剧题材等)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美术史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教学互动。针对的教学对象不同美术史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非美术专业的了解(知识积累系统)、美术专业非理论方向的参考(经验参照系统)和美术理论专业的研究(专业研究系统)。美术史教学的方法也是针对各层次有不同的侧重,概括起来有图象冲击法(图片为主,讲授为辅,注重视觉欣赏和记忆)、图文并重法(图片配合,讲授偏重,系统梳理辅以视觉印象)、系统构筑法(以讲授知识为主,图片辅以记忆时代及其风格的关系)、对比分析法(适合专题讲授,配以相关的图片)和图象分析法(侧重分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和对形式美的图解)。

  美术史教学的意义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归结为第一,丰富知识,拓宽知识面与培养相关的美育欣赏能力,培养一定的审美情操。第二,积累知识和视觉经验,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个人创作积累资粮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认同感。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第三,积累专业知识,学习教学及研究方法,为自己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在教学的基础之上应该让学生特别是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掌握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美术史研究的分类可以分为专题研究(不同层次。即取其一点,分析一位艺术家、一个时期等。例关于“圣母子”题材的研究)、比较研究(不同角度。例如石涛和王原祁、范宽和郭熙。)、系统研究(不同系统。举例:吴门画派、倪瓒,可以进行多方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不同价值体系,注重各种方法交叉运用。)

  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社会学方法、人类学方法、历史学方法(包括考古学方法)、符号学方法、风格学方法、图象学方法和图像志方法等方法。

  除了美术史,美术史论中的“论”包括两个方面,即美术理论和美术评论。美术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他信中探讨相关问题时已经有所涉及,广义的美术理论是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策划以及狭义的美术理论基本等同于狭义美术学的概念。狭义的美术理论在教学内容上是包括了中国画论、西方画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以及美学等在内的以研究美术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生发的各种理论著作和文章。这里谈及的美术理论是狭义的美术理论。

  学习美术理论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利用美术理论指导创作,评论作品;另一个是研究已有理论之间的关系,论证理论的正误,表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就是在第二个目的实现之后更进一步的提出新的美术理论。美术理论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实现第一种目的,而专业美术理论教学则除了要求实现第一种目的之后还要求实现后两种目的。

  美术理论是美术评论的基础,理论是隐藏在批评文章中的内核。对于美术评论的学习除了学习好美术理论外还应该学习好美术评论本身的知识。美术评论不仅需要对于美术作品、艺术家和美术事件等相关的美术问题有敏锐的判断力,还需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美术评论的载体是文章,所以学习美术评论的写作就不能忽视文章写作,如对于文章的体例、词语的运用等方面是应该好好把握的。

  美术评论包括对于美术作品的评论、对于美术家创作的评论、对于美术流派的评论,当然也包括对于评论文章和美术评论家的评论行为等与一切美术相关的人或事的评论。美术评论的基础是首先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评能力,其次则是培养学生的“艺德”,美术评论家的艺德非常重要。笔者有位大学的朋友写文章批评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写的文章,这位教授后来回文后批评。这本无可厚非,学术本来就应该是在争论中弄明白的,但是这位副教授的文章中什么“羊角疯”、“非男非女”之类骂人的字眼多达数十处,这位副教授的“德”大家都可以看清楚了。没有艺德的修养做一位评论家尚且不够格,如何执教于三尺讲台?这岂不是误人子弟吗?写评论文章涉及到某人时切忌人身攻击,评论文章应该是就问题而讨论问题,单纯的对人攻击就不是评论文章,可称之为“骂街文章”了。

  展览对于美术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今天的艺术作品而言。策划和管理的概念进入美术领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是展览的存在却不止于此。从一个更高的学术角度把握展览和策划展览不可避免的要引入其操作机制和理论研究。美术史论系科下属的策划类专业的名称并不统一,有的称之为“视觉策划”,或称为“艺术策划”,也有的只称为“美术策划”。策划还常与管理并称,称为“策划与管理”。就策划专业课程的设置而言一般除策划案的写作、策划活动安排等课程以外仍然以原美术史论专业课程为主,这既有一定的优势,又有其不合理性存在。学习策划专业的学生必然应该以美术史论知识作为基础,但是此类课程应该在总体课程中占据多大比例?开设时间如何安排?各美术院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却充分展现对于策划专业的定位的分歧,在教育理论上也没有可以统一的基础。

  美术院校的美术策划除了应该学习策划美术活动和美术展览等与美术有关的策划之外还应该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因为学生就业以后面临的大文化层面上的策划活动远远多于美术策划。策划教育应该加大对于实践的重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倡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美术系统需要的策划人士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

  二、关于课程的安排。

  美术史论的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是有不同的安排的。最近教育部加强对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美术教育,《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成为许多高校的选修课,也有一些学校把这门课程定为必修的公共课程。同时部分高校也在探讨把《中外美术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高校开设。在国外,对于美术史的学习是非常普遍,而国内被普遍接受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美术鉴赏》是把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结合在一起较为浅显的一门美术史论课程,笔者认为不仅是应该在高校普遍开设,更应该加大课时量。

  艺术院校中的操作系科和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系科是把美术史论的课程作为理论基础课开设的,课程安排是与公共基础课相协调的。主要开设的相关课程有《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有的学校称为《外国美术史》,也有的学校把两门课程合为《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有的学校开设为《美术概论》或《设计概论》)、《美学》。也有的院校根据专业开设相关的专业美术史,如雕塑专业开设《中外雕塑史》等。目前对于美术史论课程有加重的趋势,研究生考试加试美术史促使学生重视美术史论课程的学习。但是,从课程安排与教师待遇等方面对于美术史论的真正重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美术史论专业四年的学习都是相关的课程,操作课程到是成为了辅修课程。大概可以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题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几个方面,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称谓。关于课程的安排多是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两种方法。前者是集中于某一段时间授课,后者则是在长时间分散在每周授课,持续一个学期或多个学期。《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集中授课由于内容庞大非常不利,但是两门课程也有的院校分散到两个学年内的四个学期进行教学。这样固然增大了这两门课的课时量,但是过长的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美术史难以具有整体概括能力和把握能力。零散的知识不能构成体系,这对于及进一步提高是不利的。所以笔者建议把《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两门课程缩短在一个学年两个学期内学习。

  《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教学中虽然涉及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除了绘画作品很少的时代如中国南北朝之前和西方文艺复兴以前比较重视其他艺术门类以外,其他时期多以绘画作品为主。这个问题是一个美术教育中的历史问题,只是在课堂上改正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在缩短课时的情况下改正。所以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即在《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这两门课中注重介绍社会历史背景和绘画作品的发展史,另外单独开设《中国建筑史》、《西方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西方雕塑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工艺美术史》六门课程。以上六门课程所占课时并不需要太多,主要是把中外美术史的知识构建成网状立体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选择和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美术史》的时间分期最后截止阶段我认为应该越晚近越好。“现当代美术”应该配备相应的教材。《西方美术史》的现当代阶段也应该涉及晚近时间段。不同阶段虽然可以有多位教师授课,但是最好授课提纲和时间安排共同商定,以免出现因时间问题或衔接问题缺漏某个章节。

  入学伊始不仅美术史的教学重要,相关的研究方法论和论文写作方法也至关重要。最好是穿插在美术史的教学之中来讲授。比如《中国画论》可以穿插在《中国美术史》相应的时间段讲授,另外在《中国美术史》授课完毕时利用8-12个课时串讲《中国画论》。布置学生的论文作业时一定要讲授论文如何写作。不然数年写作之后幡然醒悟方法是错误的,虽亡羊补牢但终有遗恨。

  “特长课程”之说纯系某个人杜撰,是指我们必修课程中的次重要课程。关于这部分课程,系上开列了相当一部分,但是并不具有相应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而是往往带有随机性和重复性。因为涉及过多,就不一一列举,比如说《西方画论》和《西方文艺思潮》、《西方美学史》等课程之间应该是各有侧重而不是资料的简单罗列。建议在这类课程的开设中最好针对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两方面开设。

  专题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给学生开设的系列课程,通过专题讲授使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并对该专题有深入的了解。此类课程的安排应该真切的根据教师的情况设定,而不是想当然的开设。对于自己院校不具备师资而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应该外聘教师开设。

  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不能忽视实践课程的学习。绘画等实践课程,外出考察的安排必须参加,使自己的理论切实的结合实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行的测试方法不外乎试卷和论文两种主要方式,间或有些教师采用课堂速写作为评分标准的。我建议最好是几种方法并用,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的公平、公正以及作用的最近似值的测量。

  笔者认为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学校如果仅仅教授学生知识的话与学生自学并无太大区别。培养的目的应该是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应对能力和基本的判断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