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女纪念碑》说起——从雕塑作者的角度谈网络和艺术作品的关系
2007-11-26 15:42:04 戴耘
后现代思想里重要的一点就是平面化特征,其隐含的层面即个人主体性的退场,进而展开文本意义的零度写作,可以不知作者可以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网络这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军方首先使用,并被不断民用化、普及化的平台恰好成为上述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最佳显现。网络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名实姓,可以是主流话语之外的独立发声,也可以是不负责任的发泻私愤,某人的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句话都会引来连篇的跟帖而不知结尾不知后果。无疑这种方式会为草跟大众提供一处交流表达的空间,这中间形成的力量无论她是积极有意还是网络暴力,她都是一种新的可能性是你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这也正是网络在今天当代艺术中值得我们关注的点。下面我想就作品谈谈体会: 《超女记念碑》因网络而一夜成名因网络而退居虚位 这件作品是我和孙振华先生合作的,作品手法是戏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雕塑符号,前苏联穆西娜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庄员》,首次推出(2006.5中稿)是参加由我策划的“界内界外”深圳当代艺术展。作品在展览中获得好评,朋友们大都觉得这个观注点挺有意思可继续做下去。之后展览完毕收入仓库,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再多的反响。 2006年10月我们应邀参加第二届宋庄当代艺术节,这次我们将作品的尺度作大了一些雕像部分高2M仿铸铁,含基座高4.5M(这也成为随后有人将她视为正式落成的纪念碑的原因之一)。我在现场布好展参加完开幕式,领了画册与以往展览经验一样打道回俯。 没想到回到深圳刚开始新的工作,就有朋友打电话说你们的作品在网上引起争议,从那天开始全国各大门户网站,各地的报纸均有报道,有几天我的手机都要打暴了使得家人也有所累。有批评的、有骂的、也有力挺的、有要告状的一时间纷纷扬扬,在之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竟然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关注的焦点。事后了解这些连锁反应,均源于有网民在展览现场,用手机拍了一张《超女纪念碑》的照片,并将她发到人民网首页,一时间使我们成为网络名人体验了她的强大也感受到隐含的网络暴力。这个过程使我亲身感受到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你的作品本身以没那麽重要了,那段时间家人好友几乎没人对作品本身发问,大家关心的是今天网上又有什麽新说法,还告不告你们侵权?又有业内同行对作品表示费解进而发难,李宇春、周比畅怎麽说以及她们的粉丝如何看这件作品?听说有学生家长联名要质问作者你们将作何解释?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由她引发的网民参与性、互动性、延展性等,更张显网络媒体时代的威力,成为众人乐在其中的要素,进而使得《超女纪念碑》这件作品本身退居虚位,原有纪念碑有关地标性的、强化权利意志的、有关永恒性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已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镇慑力。从这点来讲对于这件作品的价值所在,我更愿意将她理解为网络与当代艺术的一个事件。 因此我认为网络时代的艺术,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经验、新的可能性、新的遭遇、新的延展空间,那麽他就已经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及需求正所谓大势所趋! 戴耘博客:从《超女纪念碑》说起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