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个展览和一群艺术家

2007-12-13 11:24:56 高岭

  任何一次展览总是与一个人或一群人有着不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群人或这个人首先就是艺术家本人。看一个展览,首先自然是看艺术家本人,看他(们)都画些什么,都表达些什么,表达了谁的情感,唤起了什么样的想象,如此等等。今天在首都北京,艺术展览虽说不上是遍地开花,但也是经经常常的了。有的时候,我们看一个群体性的展览,会对展览中不同艺术家在各自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题材或手法上的不约而同的同一性感到吃惊,并且会记忆深刻;有的时候,我们看一个艺术家单人的个展,会为他在作品中对某一类话题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折服;而有的时候,我们又会对一群艺术家的联展中所反映出的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艺术旨趣,感到饶有兴致。在这三种展览中,前者的同一性被专家学者作为学术性的规律的代名词而加以阐释和评论,所谓合而又同;中者则以其作品所关注对象的集中与稳定而可谓和合相生;后者则应是所谓合而不同。  我用“合而不同”这第三种展览模式来指谓眼前的这个展览,除了含有上述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艺术旨趣的意味之外,还有另外几层意思。首先是艺术类型生态层面上的。郑学武、陈宇飞、孙佰钧、岂梦光、李刚、卢云亭、欣一、关东海、武明中、李忠军、金南武和于生文,这12位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以展览、批评、出版和收藏为链条的生态中,显然与时下诸如关注身份、性别和身体等的带有时髦类型化的其他话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在当代的非类型化特征。其次是艺术视角生态层面上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个人化色彩十分浓厚的文化记忆和生存经验,与那些关注普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事件的外向型艺术家及其作品,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反差,具有一种向内的微观的视觉思维倾向。最后是艺术语言生态层面上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具体的特质化的,与那些追求商品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平面化、色彩化和卡通化的艺术家形成了很大的差别。  这三个外部生态层面上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在这12位艺术家的内部的相同性。如果我们用他们与其他众多艺术家在外部生态上的差异性来反证他们内部的相同性,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正是他们内部在题材、手法和材料上的丰富的差异性,才构成了本次展览的一个看点。所谓内部与外部,只是为了言说的方便而做的一种语言逻辑上的界定。  如此看来,这个展览的看点就是这些艺术家作品的丰富多彩和不尽相同。而要能更好地体味和理解每位艺术家作品的内在含义,就应该按照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进行,走近他们每个人,体味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状态,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类型化、表面化的方式去强行地找出所谓的逻辑规律和同一性。世界原本是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更是如此,为什么一定要人为地剪裁和切割那原本丰富多姿的世界呢?多花些时间,走近艺术家,而不要单纯地一味依傍所谓的类型和概念,你会发现许许多多微妙的灵动的精神痕迹。
2005年9月11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