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伦斯——未来中国的艺术园丁?
2007-12-13 15:59:52 封帆
媒体都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幕誉为“空降”798。馆长费大为说,尤伦斯以纪念“85新潮”作为开幕展,不仅是为了回顾,还为了能够重新发现。“85新潮”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开启了中国艺术的新纪元,而这正与UCCA致力于开创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新时代的理念相互契合。 一切的出发点源于热爱,如果人们质疑尤伦斯夫妇斥资两个亿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腹地创立他们的UCCA的目的与初衷,那么他们只会两手相牵真诚愉快的给你讲述“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尤伦斯先生童年与中国的机缘和眷恋)。正是由于发乎内心的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热爱促使他们要建立一个宣传当代艺术的本质与观点,介入当下、放眼世界的进行传播、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实验、教育的更为开放的平台。做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者,协调学术与市场对艺术创作与判断影响的体系且专注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功能的实现,完成一个艺术机构所能担负的最大功能与职责。 开幕展记者会在尤伦斯刚落成的包豪斯风格的UCCA主体空间举行,整个现场处于徐冰巨大的《天书》装置之下。UCCA全体主创人员悉数到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UCCA的创建理念与操作运营的方式细节。本刊记者会后对尤伦斯夫妇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当代艺术的普及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并且没有经济回报,这一般应该是政府和艺术机构、美术馆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尤伦斯作为一个海外基金会为什么要担当起这样的责任? 中国政府太忙了,要知道它正在操纵着一架人类历史上运转最快的机器 尤:哦,天哪,中国政府太忙了,要知道它正在操纵着一架人类历史上运转最快的机器。而艺术很显然还没有成为中国政府议事日程中的头条,这样就给了我们机会以某种方式介入中国艺术。我们要慢慢地转变为一种中国本土的艺术机构,同时又能在国际上举办活动,产生影响,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方式。 记: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当代中国,根本没有建立起当代艺术面对大众的美育体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真正欣赏当代艺术,在缺少公众认知度的前提下,UCCA对于打开当代艺术教育的局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我同时注意到了UCCA是收门票的,这是否会把大众拒之门外? 中国是这么大,即使只有2%或3%的中国人能欣赏当代艺术,这个人数也已经是相当庞大了 尤:这是个好问题。先说关于我们收费参观的问题,我们真正要吸引的目标是年轻人群和学生,对于他们,我认为10元的门票并不是太高,我们也在考虑更低,比如5元。一切都可以再作调整,我们也可以把一周中的某一天免费对学生开放。我们还在尝试阶段,目前的状况都要视未来的发展而进行调整。我们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大众对此的反应,从而做适当的改变。年轻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观众群,我们工作的核心也是为年轻人群更好地接触了解当代艺术。另一方面,门票收入也部分地帮助我们维持日常的运转,我想观众会理解的。我们也需要观众们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理解,我们会很难保持现在的学术水准。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如何解决我们的财政开销也是一个难题。我们现在的做法只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可能性,我们将把这种可能性交给大众来讨论。我们现在尝试这种方法,看它在实践中是否有效,同时也希望找到更好的模式。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明白中国大众对于当代艺术了解不够,或兴趣很小的现状。但我们在来到这里之前,就一直在世界上推广、宣传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西方,大众更熟悉当代艺术作品,中国的当代艺术很快就被大众所接受,并且相当受欢迎。我知道中国人也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我希望大众能象西方人一样很快接受并欣赏中国当代艺术。同时中国人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知道中国大众的学习热情。拿音乐来说,据我所知,中国有一千四百万人在学习钢琴,还有更多的人在学习西方音乐。看到西方古典音乐被这么多中国人所喜欢真是件奇妙的事。中国是这么大,即使只有2%或3%的中国人能欣赏当代艺术,这个人数也已经是相当庞大了。所以UCCA现在有两种担心:第一,他们会来参观吗?另一方面,一旦UCCA在中国取得成功,我们又将怎么办?我知道第二种情况不会马上出现,但如果大量观众涌向这里,我们应该如何保证每一个观众都有愉悦的欣赏环境?对于我们来说,让中国的年轻人在这里感到舒适是我们的愿望。 记:作为一个“中国的年轻人”,我感到这里很舒适,我相信这里的咖啡厅和书店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尤:首先我们希望为艺术家,和整个艺术圈,批评家、策展人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我相信798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将是这里的常客,我们将尽我们所能让他们感到舒适,把他们留在这里。当然我这里指的还是年轻艺术家,一些成功艺术家需要有自己的隐私,而另一些年轻的新艺术家则需要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其次,我们的常客应该是年轻人,如何让他们熟悉当代艺术,让他们在这里接触到很多策展人,艺术家。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希望给年轻人提供一个与艺术家交流互动的机会。 记:您对中国的学院派艺术有什么看法?您的艺术教育计划会不会有与艺术院校的合作? 尤:我们已经与中国的艺术学院有了一些合作,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都建立了联系,我们在那里帮助培训年轻的策展人。我们会与年轻艺术家来合作做作品,在我们支持的实验展览项目和空间里,他们将很容易接触到我们年轻的策展人。他们的互动将是UCCA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功艺术家已经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了,我们希望提供给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更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教育项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已经有计划将我们的年轻策展人派到旧金山的MOMA(现代美术馆),或其他一些优秀美术馆实践。我们将与中国的艺术学院合作,为有意向的年轻人提供实践的机会,把他们送到荷兰、意大利,通过实践建立起自信。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培养起一大批专业人士。我相信,几年后的情况将会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记:从您这里走出来的年轻策展人会是学院与UCCA之间的桥梁。 尤:那将是我们的梦想。 记:如果UCCA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一批策展人,对那些等待被发现的年轻艺术家将是一个好消息。 尤:艺术学院培养与艺术相关的人才,我们的生活与视觉艺术连接的也越来越紧密,我有两个小孙子明年进入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院,一个已经从那里毕业,在广告业做事,还有一个在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艺术学院的教育成果已经渗入到了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认为中国将会涌现出大量的艺术人才。 未来的中国将从现在的工业生产国变为未来的艺术生产国。现阶段的中国,艺术创作的资源很丰富。但是如果将艺术视为一个产业,这个产业里还有很多相关领域没有发展成熟。比如艺术品的市场营销、广告宣传、或艺术公关。中国需要有能力解决这一系列综合问题的专业人士。 记:成功艺术家和新生艺术家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的收藏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您是否对发现中国年轻艺术家有更多的兴趣? 艺术应该以各种有趣的方式出现,它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想象力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征之一 尤: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和新生艺术家的作品不是UCCA划分作品的标准。我们对于高质量,有创新精神和意义的作品永远都是欢迎的。因此,UCCA的展览计划有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因为,现在许多成功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在中国完整展出过,比如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黄永 的个人回顾展,能把这些作品在中国做完整的展出是我们的职责和荣幸。但另一方面,让年轻艺术家来到我们这里,与策展人对话,也是UCCA最具创意、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我们希望能在中国,甚至世界上吸引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来我们这里,当我们有足够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开办一个小的学校来开展我们的教育计划。Mimi(尤伦斯夫人)是伦敦查尔斯王子基金会的成员,他们在英国就有一个双层巴士给孩子们开展艺术计划,他们根据计划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每到一处就做一些作品,根据观众不同的反馈来得到新的灵感,继续他们的创作。我们希望能在北京开展类似的活动。因为艺术应该以各种有趣的方式出现,它不能总是一成不变的。想象力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征之一。 记:您的收藏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然而中国有观点认为西方的收藏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中的强势地位控制了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收藏都很被动,您怎么看? 现在中国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是天价,甚至我都无力购买他们。刘小东的那些大画都要几百万美元。像这样的艺术家已经与我们关系不大了 尤: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我想中国人一定会慢慢主宰自己的艺术。的确,我们曾经帮助中国建立起了它的艺术体系,包括给艺术家以自信、尊严,被世人承认。但控制了中国当代艺术这已经不是现在的话题了,现在中国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是天价,甚至我都无力购买他们。刘小东的那些大画都要几百万美元。像这样的艺术家已经与我们关系不大了。UCCA现在主要的工作,首先是通过我们一系列独立策展的展览项目全力支持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对话,支持相关的学术研究、文化教育项目。其次是在与艺术院校合作的基础上给艺术家,策展人以培训。年轻的艺术家是我们的未来。年轻艺术家不能过于关心商业问题,钱不应该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市场而创作,这很危险,这就不是艺术家了,在做室内装饰,他们只是提供入时的装饰品,不再创造艺术品。创造力是艺术家唯一的自由,一个艺术家的职责就是要富有创造力。你的创造力,你对社会独特的思考才能带来价值,才能为人所尊敬。艺术家们对我们的生活更加敏感,而且他们有能力将他的感受转化为图像或实物,他越忠实于他的感受,他给社会的贡献就远大。艺术家用他的灵魂和他的痛苦给世人感动,这是件美妙的使命,但作为艺术家的生活可能会因此很糟糕。但另一方面,人们因此才有梦想。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