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温和的颠覆

2008-01-03 11:04:29 易英

  一个社会阶层的形成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且一定的社会人群构成的社会阶层总是由一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在中国的当代社会分析中,似乎没有公开提出过中产阶级的概念,同样,在中国新时期以来,也从来没有按照一定的社会阶层来分析或划分艺术运动。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主体一般是青年人,但这些青年人的成分一般是不明确的,他们或者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是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的“漂泊者”。80年代初期的一些艺术运动和团体曾经起到过非常前卫的作用,如北京油画研究会和“同代人”画展,这些活动以中年人为主,但他们并不属于以经济条件决定的特定社会阶层,他们从属于旧的体制,并没有从旧体制中分离出来。因此,80年代激进的现代艺术运动首先是在体制外爆发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体制的内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一个浮标,特定艺术人群的前卫意识的衰减总是与体制的收编相联系的。这一点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运动有相似之处,资产阶级总是有能力把反抗资产阶级的“波希米亚”(bohemia)收编为布尔乔亚(bourgeois),成为反抗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艺术,资产阶级体制正是从其反对者那儿吸取活力。在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最激进的艺术风格,到90年代中期都成为标准的学院风格。  以体制的内外来衡量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已经过时,体制失去了对艺术的制约,而无形的“经济体制”正在对艺术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白领阶层或中产阶级似乎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突然降临中国社会,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前卫性也就在波希米亚与布尔乔亚的对抗之间。激进的波希米亚艺术家和学院的艺术家如同两条渐近的线,一齐向前延伸,在风格上似乎相互靠近,虽然在观念上永远不会重合,但共同的中产阶级意识会使波希米亚的弱化和学院的激进相逢在一起。虽然中产阶级的降临不期而至,但对于个体的艺术家来说,仍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就是他们步入中产阶级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和艺术本身都会反映出来。这个历史的过程实际上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共存,也就是说,个人的历史演变也再现在边缘人群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张力。之所以要强调这种关系,是因为在当今艺术中白领倾向仍然是历史的前卫意识的延续,但它被隐藏起来,变成一种温和的沉默的颠覆。  在当代社会,艺术家总是和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尽管他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同,但作为独立的个体却是相似的。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世界、独立的思想方法和独立的观察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中国社会在面临巨大的转型,在迅速形成一个中产的阶层,但集体主义的传统和与体制文化的要求仍然是强大的力量,尽管它对个人制约正在减弱,但正是个人的对抗才造成了减弱。这种对抗不是边缘人群的激愤,不是有意反抗主流社会的认知标准,是从个人生活的体验中,从个人的价值观中的艺术表达。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主流社会的一部分,但正如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一样,他们是主流社会最有活力的一部分,而且是从自身的对立面中吸取活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依附于主流社会,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离异于主流社会,这种离异就是个人生活方式与思想的自由。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这种状况。他们的题材大多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与生活方式,尽管他们的起点各不一样,但都是从非学院化的道路走过来的,如田黎明的另类的革命现实主义,刘庆和的生活碎片,刘野的卡通隐喻,王向明的立体主义拼贴等。他们的题材反映了生活的现实,体现了他们所从属的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陈淑霞的作品很早就反映出对于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而后来的作品则是向往成为了现实。从表面上看,她的绘画是画的普通的家庭生活,干净整齐的室内环境,温馨的母子关系。这种环境的感觉不完全是通过题材来表现的,明快的色彩配置,平涂的画面背景,平缓的笔触,这种视觉关系是来自当代都市的大众文化,艺术家是用这种语言来表现自己视觉经验与生活方式。刘野的色彩可能更鲜艳,王向明的平涂感可能更强烈,但都反映了这个阶层特有的经验和价值观,甚至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陈淑霞说:“我缓缓地坐下,一杯咖啡的浓香把我燥动的内心从喧嚣的闹市中收了回来,快速地弥合了我离开它后的空隙。”一杯咖啡和一幅画,确实是特有的生活方式的标志,艺术家已经告别了以文化的反叛和自我的张扬来争取艺术的自由,而是通过直接的叙说自己的生活与经验,来表达自己的价值,“一杯咖啡”就是特定的身份。但这种表述远非集体经验的表达和学院技术的复制,它是一种个人的表述,它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表述,也不认同任何权力认知的标准。这些艺术家虽然表现了共同的阶层属性,但却表现出强烈的形式差异,不论是水墨画的田黎明和刘庆和,还是油画的陈淑霞和刘野。这完全不同于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时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集体抄袭,也不同于90年代初新生代的新学院现实主义。正是这种形式的差异显示了他们个人的存在和自由的价值观。体制权力的制约和学院艺术的规则在他们的艺术中都存在,尽管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一点激进或激愤的东西,但他们确实也颠覆了原来的规则,这可能是前卫艺术的结果之一,也可能是这个阶层特有的品格。他们可能在生活方式上混同于这个阶层,但在精神上则永远放逐于它。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