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风筝精品陈列展在京举行
2008-01-11 10:04:27 本网记者
为迎接2008年戊子新春,以国家珍藏的民间美术作品为百姓祈福纳祥,为节日增添喜庆祥和的色彩,同时,继续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感情,提高自觉保护意识,中国美术馆将于2008年1月6日至2月29日隆重推出“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风筝精品陈列”,用三层和五层的全部展厅展出265件馆藏民间艺术珍品。 春节贴年画是我国古老的习俗。早在汉代就有门上画勇士的记载,此为年画的萌芽时期。约在五代、北宋之时,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与发展,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始有彩版印刷的年画。而明、清两代则是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年画作坊遍及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陕西凤翔、山西临汾、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等。年画表达了人们庆丰收、过新年的喜悦和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福禳灾,纳祥驱邪的美好心理愿望。因此,木版年画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美化民众环境,点缀节日,烘托气氛的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间美术形式,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陈列的62件套传统木版年画是从我馆4000余件年画藏品中精选出来了,几乎囊括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湖南滩头、福建漳州、陕西(凤翔、汉中)、山东(潍县、高密、平度)、四川(绵竹、梁平)等全国著名产地。这些年画制作精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在题材上也是包罗万象,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典故、戏剧人物、仕女儿童、节庆风俗,花鸟鱼虫、生产劳作以及日常生活等。很多年画图案都有着很长的传承历史,传递着悠久的民间文化内涵,如清代流传下来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不闲》。“十不闲”是由一人同时演奏多种乐器的杂技。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十不闲序》记载:“凤阳妇人歌也。设一桁,若枷然,上铙鼓钲锣各一。歌毕,互击之以为节,名打十不闲。”年画上几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吹、拉、弹、唱样样皆来,非常活泼,惹人怜爱。画面上居中的为十不闲演员,两旁的是伴奏。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人物头脸用工笔细画,相貌俊俏,犹存宋元绘画风格。江苏苏州桃花坞的年画《一团和气》,图案初创于明人“酒狂仙客”,画一道士盘坐于一团,谓僧、道、儒原为一气而成,同是一宗。又据《锄经书舍零墨》载:明朝奸相和坤曾为吴白华侍郎之弟子,后和坤登相位,吴白华反拜于和坤门下。和坤败,被用刑,有士人以画赠吴白华,吴展卷视之,乃“一团和气图”,吴知是讽刺自己有一团和坤之气,羞愤而死。一件件美不胜收的年画背后蕴藏着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民间文化。 同时,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年画的制作程序,我们还从200余块年画木版藏品中精选了19件套传统年画雕版,主要来自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高密等地。其中天津杨柳青的一块年画版是清代遗物。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想象在古老的年画作坊里,一张张年画是如何从雕版上印制出来的。 这次还陈列出一批我馆珍藏的李可染、金梅生、李慕百、力群、江丰、古元、张仃、任率英等著名画家创作的59件新年画作品。新年画运动兴盛于五六十年代,催生了大批优秀的新年画作品。许多专业画家均投入到这一普及运动之中,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民间绘画资源重新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率真、质朴的民间艺术滋养了他们的艺术。这些作品既是他们个人创作的别裁,也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 传统木版年画、新年画以及年画雕版均陈列于中国美术馆三层展厅,漫步其中,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年画的艺术魅力。 门上的年画辞去旧岁,天上的风筝迎来新春。风筝是这次馆藏民间艺术陈列的另一主要内容。风筝,我国南方称“鹞子”,北方称“纸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般(鲁班) “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制成木鸢飞往宋国侦查敌情。早期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己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大约500多年前的明代,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 我国风筝产地众多,流派纷呈,我馆珍藏的近300件风筝几乎囊括了山东潍坊、河南开封、河北胜方、天津、北京、江苏南通、南京等主要风筝产地的作品。此次精选96件风筝作品在五层的3个展厅展出,几乎都是全国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形象的,有硬翅、软翅、直串、平挑、拍子等构造的。它们或粗犷豪放,或活泼精巧,或色彩绚丽,或清淡素雅,可谓极南鹞北鸢之胜。其中最大的一件风筝高2.4米,宽度2.4米,是南通风筝著名传人郭承毅与高则先、陆松年于2007年共同创作的大型板鹞“观音全图”。它是传统的七连星造型,其上绘有观音像29尊,装置大小各异、绘制精美的葫芦哨口31只,其中最大的哨口直径约40厘米,无论是绘画、扎制、葫芦的雕刻都代表了南通板鹞最高水平。展览中最小的一件风筝是北京风筝艺人冷世祥做的微型风筝《张飞脸谱》,只有1公分见方,放在一分硬币上还绰绰有余,但系上风筝线居然还可以飞起来,精巧绝伦,令人赞叹。同时,我们还展出了北京哈氏风筝图谱、曹氏风筝图谱共20件,让大家领略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中的绘画之美。置身展厅,令人不禁遥想莺飞草长之时,大江南北,风筝在明媚的春光中翱翔,在和煦的春风里荡漾的动人景象。 这次展览在设计上不仅着重体现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与一层展出的敦煌艺术大展相呼应。敦煌壁画是民间画师的杰出创作,年画是民间绘画的重要品种,二者在民间绘画方面具有艺术契合点和关联性。而绘制精美的风筝,堪称“飞在天上的画”,它与地上的年画、石窟里的壁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愿观众们徜徉展厅之际,能够感受春满人间的喜悦,感受天地同辉的绚烂。
(责任编辑:于宝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