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科技频道评论文章
2008-01-21 16:17:01 布瑞塔·文瑞克森
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到装置作品“熊猫动物园”,出生于1955年的徐冰在八十年代中期经历了戏剧化的人生历程。当时的北京中央美院是一个作为中国艺术发展基地培养年轻才俊的艺术殿堂。而当徐冰还在那里就读时,他的第一张素描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就将他推上了当年艺术楷模的位置。作品“熊猫动物园”的表现手法和概念模式与徐冰的素描完全不同,却是将他推上国际艺术精英地位的重要一笔。将两者合二为一后可以看出,徐冰对待作品的后期执行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就已显示出了他趋向艺术成功的种种特征。当然,如今当这种体系对他的束缚早已荡然无存时,徐冰便在“熊猫动物园”里探索他近期的一些内在的极限。西方人是否能象Britta Erickson一样发现存在于徐冰作品背后的那种超越中国特性和表面现象的问题呢? 我是在1990年认识徐冰的,当时他刚从北京到美国。之前他创作的装置作品“天书”在北京相当轰动,1990年徐冰赴美,从那以后,他的作品便可以在各大国际展览会上找到,开始走向了其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的星光大道。即使他仍旧来回于北京和纽约之间,但徐冰还是选择美国作为他的创作基地。1999年徐冰荣获了MacArthur基金会授予的成就奖。 徐冰的全部作品里不仅有着出奇丰富的内容,而且更是时刻充满着变化。学生时期,徐冰创作了不少现实社会主义风格的作品,不久,开始转向简洁并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版画创作。之后,他又向印刷艺术发展,并创作出“天书”,此作是将徐冰所创作和雕刻的汉字印在书籍上,并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徐冰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语言或与人类有联系的主题构成的。他正在形成一种认识体系,让人们在面对他们不期而遇的处境时发现自己本性的认知。例如,当美术馆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想阅读“天书”中的内容时,才发现那些由徐冰编写的文字完全是毫无意义的符号,于是,读者们必定会开始为自己对文字的依赖重重地打个问号。又或者,徐冰邀请了观众来写书法,最初被认定是中国古籍书法的字帖,原来却是用英文字母拼写出来的象形中文,他有时也会将动物搬上舞台,在公众面前演示那些使他们大感不适的人类本能行为。而这些作品之所以可以非常有效地将其深远的信息传达给观众,完全是由于徐冰能够非常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观众对其作品所揭示现实的理解程度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