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日韩当代艺术风生水起

2008-01-24 14:36:24 杜卡

  到了2007年秋季,日韩板块的国际市场明显有了起色,从拍品成交价与分布数量可以看出,日韩拍品根本不需要也不必配合亚洲人的时差作护盘或接盘,在国际拍卖上也能顺利成交,并且有太多作品成交价冲高。  2007年对全球当代艺术圈来讲,除了中国当代艺术依然热度不减外,最抢眼的一个现象则是亚洲当代艺术所展现的爆破力。尤其是2007年11月25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日韩与东南亚当代艺术出现爆破之势,成交价几乎均比估价翻了数倍。这具有指标性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一连牵动了两场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当代艺术拍卖。东京第一大拍卖行Shinwa art auction稍提前于香港佳士得开拍,来自亚洲的藏家比春季表现更为踊跃,50%以上的买气来自于此。而紧接着香港佳士得的东京Est-Quest Auctions,也是让现场两位中文电话工作人员忙不停歇。  还记得只是一年多以前的2006年3月31日,纽约苏富比春季举行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整场拍卖中独领风骚,包揽成交价格前三位。 而日韩当代艺术明显遭遇寒流。 预展主会场的第一展室几乎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即使是在三楼的展室中,日韩两国的作品也被安排在不太显眼的地方。当拍完张晓刚的作品之后,许多买家退场,拍场人数只剩原先的三分之一。此场日韩作品拍卖结果的不理想,虽然可以归咎到很多原因,但是市场的不热络恐怕还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但是到了2007年秋季,日韩板块的国际市场明显有了起色。10月15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日场拍卖奈良美智4件、草间弥生4件、杉本博司1件。从拍品成交价与分布数量可以看出,日本拍品根本不需要也不必配合亚洲人的时差作护盘或接盘,在伦敦日间拍卖也能全部顺利成交,而且价格几乎是预估价的两倍。这些数字说明草间弥生和奈良美智在西方收藏视野中明星级的声势与地位。  一个月之后,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中,日韩的加入让亚洲当代不再往中国一边倒,节奏变得较为和谐。日、韩、印度当代拍品,从估价一直飙升到10倍以上的价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有太多作品最后成交价冲高,造成非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板块上涨,颇有跟进中国当代艺术疯狂脚步的态势。例如,日本艺术家石田彻也在去世之后,因存世作品非常有限,本次拍卖蹿升迅猛,其中一张《无题》描绘的双人床,成交价204.75港元,是估价的10倍。  香港佳士得的引领作用,使得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本地拍卖公司也陆续跟着积极将触角伸向全亚洲市场、推行“亚洲化”概念,征求多元的亚洲艺术拍品以吸引有兴趣的各地藏家。比如,中国台湾的罗芙奥首度在2007年12月2日拍卖中推荐的5件“韩国当代艺术”作品,也有非常不俗的成绩。权奇秀的《灰森林》原本预估8至14万港币,结果拍出51.2672万元港币的佳绩;弘京泽的《图书馆》、 金昌烈的《水中字》以及李锭雄的《毛笔》、李容德的《凝视》都引起现场与电话买家的热烈竞标。而北京翰海2007年春季首开中国大陆先河地推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受到市场专业人士与藏家们的高度关注。而秋季拍品总数量也由前季的80余件增加为130余件。包括日、韩、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在内的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品,约计50余件,所占份额比例由上季的25%增长到40%。  上述种种,都为刚刚落下帷幕的2007年留下诸多亮丽,也为2008年开启丰富遐想。  笔者先从目前掀起市场热潮的众多日本当代艺术家中选取四位---草间弥生、奈良美智、村上隆和松浦浩之,以点带面,与您分享。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b.1929)  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弥生,与其被当做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不如说是一种治疗。1929年生于日本本土的草间是一个性格孤独的孩子,在幼年时她就对现实生活视域中的圆点充满兴趣。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都是草间弥生后来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她对斑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b,1959)   奈良笔下的符号是脑袋大大的小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绵羊装的儿童。尤其脸上那对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双眼,绝对是他的正字招牌。那种眼中露出一副看什么看?你管我!的不友善神情,但同时却又身处在寂寥、淡漠背景中的画作主角们,让人一看到就舍不得把眼睛转开。   有的时候画中小孩的手里还会拿着小刀,有时则是头上绑着绷带或插了根冒着血的钉子,或是那些闭着眼不断流泪的狗,这种欲言又止的受伤动物神情似乎牵动了心里的什么,跟纯粹的可爱是很不一样的。他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也在国际间获得颇多注目,许多作品已被美术馆购入,成为日本近代美术的典藏品。  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 b.1963)  他的作品形象都受到了日本漫画和卡通的影响。漫画和卡通不只是日本青少年娱乐的主力,同时也深入影响到亚洲其它地方。  在村上隆眼里的日本流行文化,是日本向外输出的文化力量来源。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村上隆说:“我在寻找艺术和娱乐之间的交集。我在欧美了解了艺术场景里的运作方式。很少人到美术馆,电影院似乎更吸引人。这是因为美术馆作为一种空间,是种老式的媒介,就像歌剧一样。这是为什么我对为大众制作商品这么感兴趣的原因。”   浓厚的日本漫画风格,扁平化的人物、植物、花朵是村上隆作品最容易辨认的特色。他的作品既有超级想像同时又有一种爆发的力量。  松浦浩之(Hiroyuki Matsuura, b.1964)  当代亚洲艺术动漫、商业设计逐渐与纯艺术合流,松浦浩之即是先例。他曾做设计工作逾20年,直到7年前,他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成为艺术家”。让他恍然大悟,进而挥别设计师生涯的,就是攻下精品设计(LV)滩头堡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松浦浩之的崛起即因他在2001年获得村上隆艺术道场展的“星探奖”。  松浦浩之笔下的角色,影像鲜亮,变幻多端,却带有脆弱、神经质、受压抑和侵略性等亦邪亦正的特质。松浦坦承“这就是我自己的写照”。卡通造型,平涂缤纷色彩以及幽默令人莞尔的内容是他的风格。他认为这些“角色”的存在,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图像能量,将会成长,并成为全球场景中的一个存在;可以超越成人与孩童、男人与女人间的那道墙,成为世界共通的语言。  从上面几位日本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窥见,“动漫美学”无疑是他们作品的关键词。事实上,在以70年代以后为主的新当代艺术领域中,动漫美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支脉,并非主流。只是,两年来艺术市场在特意人士的酝酿与炒作之下,这方面表现的确实日渐火爆。再加上艺术后生的爆发力已经开始持续释放,使得这股来自新时代的当代艺术力量恢弘,进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建立了一套年轻的艺术诠释法则。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