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的世界
2008-02-18 13:53:27 王静
距离最早展出《天书》,时空已经隔了二十年。不久前,徐冰的《天书》第二次回到中国展出,尤伦斯夫妇在中国投资的艺术中心高调开幕,法国人带着一些傲气,或许还有一些欣赏的眼光,代替中国人重温了“’85新潮”那段热血澎湃的历史。徐冰那件庞大的天书赫然悬于大厅,对于二十年后的这次重回故土的展出,徐冰对展览的效果稍觉遗憾,这个展览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那个精神大于物质的时代的真诚缅怀。
如今的“’85”更适合用来回忆和兴叹,时过境迁,徐冰已经彻底“当代”,他在国际视野内取得的声望和荣誉要用数页A4纸的篇幅才能完整概括。20年来,香烟、垃圾、尘埃等等看起来和艺术完全无关的东西,被他奇妙的应用在创作中,营造出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在英国,他用收集自“9•11”废墟的尘埃,组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上海外滩三号,他用“烟草计划”来探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带给人的启迪,往往是豁然开朗式的,然后留下无尽的空间等待你去继续走完。每个装置艺术都成为一种探险式的行动,观众因此得以参与进来,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思考与做
面对智者,哪怕是与他对话,都是件需要下足功夫的事。面对徐冰的作品,如果你自作聪明的断定他要表达的就是你想到的,显然你只看到了冰山一角。“……雄辩而谦逊的品格使他与众不同,徐冰融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刻理解。他擅长通过间接而精致的方式去宣扬深邃驳杂的思想。他的思想触及到诸多层面,体验它的艺术,也是一种挑战。” 这是西方一位与徐冰有过成功合作的策展人对徐冰的艺术的评价。
如今,徐冰时常提起那次普通,但对他来说具有特殊作用的展览,许多年前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北朝鲜的艺术展,让他跳出自己的圈子,仿佛从别人身上审视到了自己。虽然当时的他并未搞清新艺术究竟该做成什么样,但至少隐约中,他开始意识到过去自己所惯常接受的方法将被彻底颠覆。
天才绝非灵感瞬间迸发所能成就,历时四年完成的《天书》也绝非一觉醒来上帝赐予了灵光。思考和做从未让徐冰感到疲倦,在1983到1984年的时间里,徐冰默默地做了许多关于艺术的尝试,在那个时期的中央美院里,徐冰对版画印刷文化的探讨和版画艺术语言的许多尝试,得到了老先生们的极力褒奖和肯定,他们相信自己的得力门生作的是循规蹈矩的有意义的学术研究,这样的研究是他们能够接受和推崇的,然而不断的思考早已为徐冰开启了另一条新奇的旅途,而徐冰踏上这样的道路一度令欣赏他的老先生们痛心疾首。
有问题就有艺术
徐冰拥有成熟的个人艺术观,这一点甚至令最优秀的理论家感到敬佩,他擅长将他身边的一切加以条分理析的思考,这其中包括他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不断变化的环境。1980年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期怆然落幕之后,徐冰选择了撤离,开始了长达16年旅居美国的艺术生活。在众多移居美国的中国艺术家中,徐冰自身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新环境对他的接纳都是最快的,这当然得益于徐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时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他仍旧能够从贫苦的农村生活中找到乐趣——以及他的作品中最为吸引人的创造性,对人们思维的启发性,和通过视觉、艺术的语言讲述这一切的能力。
貌似平和、儒雅的徐冰,一旦进入想象的世界,他便会变得无所不能,为所欲为。造字,书写,乃至最终从中文过渡到英文字母,开发软件系统,徐冰平静地将这场几乎具有颠覆人类文明意味的艺术变革,延续至今。且经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拧巴”的姿态。他像一位游戏的设计者,为玩家们设置好重重关卡,同时准备好一套闯关策略,他喜欢作品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难度,足够刺激人投入,由阻断、干扰进而生出新的思维。冲突与差异使他设计的游戏充满乐趣,而他自己更对这项工作乐此不疲。
徐冰总说,有问题就有艺术,他的作品始终贯穿一个线索,就是对现有概念的一种质疑。“无论哪国的艺术家,思维的层面、关注的问题、问题的致命性和要命程度——是这些东西在决定你是否国际性。”徐冰真正从方法论上抓住了当代艺术的要旨。为什么他许多作品中使用文字?因为在他看来,文字不仅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对文字的改造,是对人们思维最本质的那一部分的改造。为什么他使用动物,因为动物是一种没有被文化改造过的代表物。冲突与差异带给徐冰的是思维的乐趣。
最初的艺术教育,在艺术家一生的艺术工作中都会起作用——对东方哲学的领悟和年少受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痕迹,徐冰无法抹去也从不想抹去。由于有社会主义艺术教育的背景,徐冰有可能从独特的角度去看当代艺术。也由于新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的障碍,徐冰对语言、文字误读这类事情更为敏感。他一直以来对语言、文字这类文化问题的热衷并非在卖弄他的中国艺术家身份,而是从自己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中,找到了机智表达的手段,他的处境和问题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
不可思议的大脑
新的方式的被发现源于有才能、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及对当下文化及环境的高出常人的认识。徐冰喜欢收集“有人类标志性瞬间的物化东西”,在双子座倒塌后,徐冰想到收集废墟附近的尘埃,这些材料辅助他创作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件极富力量的作品,并由此获得当今世界艺术界最大的奖项—“Artes Mundi” 奖。而他保存的材料中还包括上世纪末最后一天的《纽约时报》,也许不知哪天它们会出现在徐冰另一件全新的作品中。“我认为我的作品有价值的部分是通过作品向社会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以及被连带出来的新的艺术的表达方法。这种新的方式是人类所需要的。”谁也不知道徐冰的不可思议的大脑,在下一次会迸发出怎样的新想法,给我们的思维带来怎样的新挑战?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