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大餐”该如何吃好
2008-03-04 14:22:27 王柏玲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日前联合下发的通知,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全部实施免费开放。消息传来,一些教育界人士非常兴奋:教学活动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建平世纪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金鑫说:“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教育大餐,但如何吃好却值得大家细细思考。”
怎样获得效益最大化
金鑫说,二期课改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但事实上这样的机会仍然不多。上学期恰逢上海科技馆开展公益活动,为2万名中小学生提供半天免费参观的机会,他经过多次联络为全校学生争取到了进馆名额。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机会,活动前先组织相关教师自费去科技馆踏点,回来后结合教学内容列出课题清单,然后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辅导,让学生带着课题走进科技馆,希望能够获得效益最大化。但即使是作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最终效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时间太短,学生太集中。这之后也有老师小规模地带学生去科技馆上课,回来反映都不错,但老师们对此还是相当谨慎,因为毕竟学生票也要45元,教学成本实在太高。
缺乏有针对性的服务
作为一座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今年春节再次试行免费开放,引来如潮人流。据工作人员介绍,日常到上海美术馆参观的有三分之一是学生,但多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中小学生很少。一些美术老师也承认,美术课对于美术馆的资源利用不多,老师通常是借助幻灯放映的方式展示名画。但中学美术老师张复利认为:“现场看画是不能替代的,美术馆在审美素质教育上的作用不能被忽视。”他说,艺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培养密切相联,美术馆浓浓的艺术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张复利曾多次带领一些爱好美术的学生到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参观,他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去美术馆,除了收费原因,更主要的还是馆方缺乏有针对性的讲解服务,学生走马观花自然收获不大。他说,在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很多美术馆都和当地中小学有着频繁合作,有的甚至还承担了部分美术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为孩子们举办讲座、组织参观活动。还有一些与艺术略沾点边的学科,如历史、建筑等,老师们也会把学生带到美术馆上。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
为中小学生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虹口区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黄怡七八年前就曾尝试把语文课堂搬进鲁迅纪念馆。因为鲁迅纪念馆几经改建,不仅丰富了馆藏,还更新了展示手段,如还原历史场景,增添蜡像,播放视频短片,人机互动知识问答,这对于观众了解鲁迅生平、理解鲁迅作品有很好的效果。黄怡记得当时鲁迅纪念馆对他们的教改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对学生全部免票,还专门为学生安排讲解、开设讲座。黄怡说,《祝福》、《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语文课搬到纪念馆上,学生们对课文中提到的一些场景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黄怡认为,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但需要作一番选择加工,最好是纪念馆、博物馆能和教育部门加强合作,为中小学生多想一点,多做一点,那样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责任编辑:曹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